黄元吉丹法精华录

我中华天人合一绝学

黄元吉丹法精华录

《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

原理原则次序分类整理

目  录

一、造化之源——先天一炁 2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4

三、真阴真阳辨别 7

一、真阳:真命 元炁 胎息 8

二、真阴:真性 元神 真意 9

1、元神 9

2、真意 12

3、周天之说 16

4、玄关几种说法 17

四、主次  偏差  旁门  幻境 21

1、迷失于丹道名词 21

2后天神气 23

3有为无为 23

实修功夫次序 25

一、心乱数息  心静听息 25

二、神气合一之密 29

三、虚极静笃现玄关 33

五、玄关一窍开 45

六、打破虚空 49

一、造化之源——先天一炁

大道无他,一而已。一者何?即鸿濛未判之元炁,混沌未开之无极,生成万物之太极。要之,元炁无形,谓之无极。万物皆从无极而有形,实为天下之根,谓之太极。即此是道,圣人无可名而名之曰:一。若无一则无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性命之道,唯此而已。

先天一炁悬于太空之中,天地间一切有象者皆有生灭,唯此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至神至妙,故为万物生生不息之始炁。知此元炁,长生之道可得,而神仙之位可证。

大道之源,即真一之炁,真一之炁,即大道之根。以先天虚无一炁为本根,长生之道得矣。

真一之炁,是先天性命之源,非后天之精气神可比。此炁浑浑沦沦,浩浩荡荡,虽无形无象,而天下之有形有象者皆从此无形无象中出,诚为大道纲惟,天地人物之根本也。人能认得此开天辟地之原始一炁以为一身纲纪,万事主脑,此体立而用自行,本正而末自端。

若学人不以原始一炁为本,欲修正道,而反落旁门,可悲也。

何道也?乃原始一炁,人身五官百骸之真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学人得此原始一炁调摄官骸,则毛发晶莹,肌肤细腻。【14】

道者何?即鸿蒙未判前,天地未兆,人物未形,混混沌沌,混然一炁,无边无际,无量无涯,无极是也。

虚寂中育生机,寥廓而含动意,所谓太极是也。

自太极一动而分阴阳,开天地,四象五行,包含个内,人物繁衍。

万物皆有二,惟太极无二。【25】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虚虚无无,鸿鸿濛濛,一段氤氲先天太和元炁。酝酿久之,炁化充盈,忽而一觉而动,太极开基。动而为阳,轻清之炁上浮为天。静而为阴,重浊之炁下凝为地。天地开辟,而人物滋生。

芸芸万生,有几个能效天地之功用哉?惟圣人(效大道生万物之功用),从混沌“一觉”而修成大丹。【41】

先天太和一炁即人未生前悬于天地之命,此即真性真命,与天地人物合而不分之性命,亦即神仙造而为神仙之性命也。先天之性即虚无元炁,要之,一虚而已。【1-5】

真一之炁,乃鸿濛未判之元炁,混沌初开之始炁,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莫不由之,实可超三界而出六道,不入五行八卦之中,成仙作圣,岂能外此?【2-8】

惟先天一炁才是我生生之本,存之则生,失之则死,散之为物,凝之为仙。【13】

人何以能仙?以道而仙。道者何?先天真一之炁。【15】

道者何?清空先天一炁,无人不在其造化中。

药是一炁,丹是练此一炁积累而就。【4-18】

独练一味,先天元炁。【4-19】

先天元炁非意想作为而可得,故先天一炁名曰“虚无元炁”。【1-22】

修道即返还我先天一炁而已。

此炁落于人身,变为阴阳二炁,以生五行幻化之身。我于是将阴阳五行仍返而凝成一炁,即丹矣。养之十年之久,必成一个至圣至灵仙子。要之,无非此元炁结成。元炁即性,惟能以一元之神,运一元之炁,得道矣。【4-1】

人盗天地之炁以为丹,此命在天即先天清空一炁,在人即太和一炁。【73】

此元炁,非精非炁非神,然即精即炁即神,是精炁神合而为一者也。要修大道,非得此先天元炁不能。

修道,必以虚灵之元神养虚无之元炁。【3-8】

道,一而已,二之则不是。如言真性,则空而已。【5-16】

太极虽无一物,混混沦沦,无形无象,无思无为,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本。

人能寂而能惺,惺而仍寂,浑浑沦沦,不识不知,氤氤氲氲,既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交媾,水火适成一炁,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极,纯是太和在抱,太极在其中矣。太极在中,即生炁在此中,大药大丹亦在此中。练丹者,即练此太极也。成仙做圣,亦无非此物。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也。

修之于身,岂有他妙,只是混混沌沌,无知无觉无动时,忽而有知有觉有动,即有无相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

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者也。混沌中有杳杳冥冥之物为性,见生生化化之门为命,性命二者,一而二,二而一者。

此阳生,动时固非,静时亦非,惟在静极动初,阴纯阳始,其妙不过一阴一阳之动静而已。倘不及防,即动后天念虑,迥非太极完成之物,不可以为丹。【3-25】

此个虚无一炁,又谓真一之炁,真一之精,天然元炁,清空一炁,种种名目,要无非无声无臭、无思无虑之真,却不在内,不在外,隐在色身之中,谓之法身。【1-23】

道曰金丹,要皆太虚一气,贯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无形状可拟,无声臭可拘,所由神灵变化其妙无穷,鸟兽草木之微,亦莫不与圣人同此一气、同此一理,而其受气成形之初,同此一气,除此以外,另无生气。大道虽属平常,而人多以诡怪离奇目之。所以儒益非儒,道益非道。惟圣人独探其原,造其极。

若不指出根源,抉破窍妙,恐大道愈晦而不彰。【黄元吉自序】

道者何?太和一气,充满乾坤,其量包乎天地,其神贯乎古今,其德暨乎九州万国。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之类,无在而无不在也。道之大何如也?顾其为体也,空空洞洞,浑无一物。欲修大道,先认道源。【4】

天地间生生化化,变动不拘者,全凭此一元真气,此气之浑浑沦沦,主宰万物。惟此元气无声无臭,无象无形,天地人物公共之生气,学者修炼,必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炼。否则,炼精、炼气、炼神、炼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童而习之,到老犹无成焉。【5】

金丹一物,只是先天一炁,古人喻为真铅,金花,白雪,白虎初弦之炁。白虎首经,黍米。延命酒,返魂浆,真人长生根。【52】【59】【43】

不可夹杂后天

清空一炁,岂容渣滓相参杂。【2-7】

先天清空一炁,原要此人之清空一炁方能吻合,又岂容鄙陋之姿,秽浊之肠,一腔俗虑者所得而参也。若投以昏浊,是犹冰炭之不相入也。

明心见性,立命了道,适于一无所有中立脚。【5-22】

金丹即真阳,以无杂之物而成者也。稍夹杂外物,即如刀斧之铁杂有灰滓,即不中用,何况丹道?第一要收得纯清药物,不杂以人心,始无倾丹倒鼎之患。【5-23】

——丹经印证:——

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

穷取生身受炁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吕洞宾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张紫阳

受炁之初穷本根。——李道纯

穷取生身受炁初,初者,是原始祖炁,此炁含着一点真阴真阳。真阴,即是自己元神。真阳,即是身中元炁。不知真阴真阳同类,万万无成。

(注:这里把几大家“穷取生身受炁初”集合一处,请各位仔细思考何为“生身受炁之初”,另注意张三丰把元神元炁说成“同类。”)

真阴真阳,产于天地之先,混元之始。此灵明黍米宝珠,于虚空之中,包含万象,潜藏万有,发生万物,都是这个。离此一着,都是旁门。此物在道门中,喻真铅真汞,一得永得,不可着于乾坤、日月、男女上。

任你旁门千万法,除斯同类总成狂。——张三丰

吕洞宾: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纪。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

陈撄宁:摄取先天一炁的功夫,是以混沌为用,乃天人合一之道,上自天仙、神仙、地仙,下至凡人仅为却病延龄而做功夫,皆不能外此,舍此则不配谈(应只限于道家)修炼。

心得:大道由先天一炁状态混混沌沌一无所有,“一觉”而阴阳分,天地万物生。所以丹道同理,我返还于混混沌沌一无所有之先天一炁状态,“一觉”而真阴真阳分,小天地立,我之重生,立基于此。

请务必精研先天一炁是何状态、为何特征,方不至于如我那样一直错执二三四五以为一。

务必真正思透先天一炁的原理,学会站在一的高度看问题。不要站在二上看问题。从真一而出的才是真二,抓住真一,真二真三自然在此中,得其一而万事毕。切勿被二被三而误你一生。

观许几人口口声声、引经据典,说“虚、无、空、究竟”等等,然而真正做起功夫来,终不知究竟达到何等标准才是“虚无空”,以“无念”为真虚,以观照为真空,以一念不起为真无,正如黄元吉先生云,嘴说放下,而真做起功夫来仍是提着放不下!!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生根本是无极而太极,一点鸿濛初判之始炁。

太极,理也,生生之本。阴阳,炁也,生生之具。离太极则无生生之本,离阴阳则无生生之具。【3-24】

太极不存,阴阳虽具而造化失权,万物之生机尽灭。修道虽离不得真阴真阳,如无先天一炁,则丹无由结,道亦难成,因道乃先天一炁结成。

惟以元炁为体,阴阳为用,金丹之道于此得。【42】

道生一炁,一炁分为阴阳,而万物于此生矣。阴阳分而后天之物成,阴阳合而先天一炁见。【11】

人之性命神炁,皆乾坤阴阳之所与我者,此性命之源,亦即神炁之所由立也。是玄关一动,太极开基,判而为阴阳,寄之人身则为性命,为神炁,犹是一而二。

然犹非我练丹之本领,修道之真宰。若要真正丹本,必于太极未判之前,鸿鸿濛濛一段太和元炁,非性亦非命,即性亦即命,方洞彻源头。【3-9】

养先天之神,谓之修性。养先天之炁,谓之修命。【4-24】

天地生生之道,不过一阴一阳往来迭运,氤氲无间而已,然而此皆是后起之物也。

若论其原,只是无极太极,浑浑沦沦,无可测识,浩浩渊渊,无可名状。

惟静极而动,阴阳兆象,造化分形,而阳之升于上者为天,阴之降于下者为地。太极,理也,实为天地万物之主宰。两仪阴阳之发端无不自太极而来。

当其动而为阴阳,是炁机之蓄极必泄,非太极之有动也。其动也,炁机之曲而伸也。

静及而为太极,是炁机之归根返本,非太极之有静也。其静也,亦其炁之伸而曲也。

要之,炁机有动静,而太极无动静。天地之所以万古不磨者,由此理此炁之运行而已。学人务须明得这个源头,始不落于形气之私。

修炼要采阴阳之炁机以为长生之药物,尤其要得太极之浑沦才是神仙之根本,二者不容偏废。

其在人身,父母未生以前,则虚无而已,此时无动无静,即太极也。虽无动静,然而动静之机无不包孕于虚无之内。及炁机一动,落在人身,而太极判矣。人物得其理者成性,得其炁者成命。阴阳分,五官百骸从此始矣。一阴一阳往来升降,皆离不得太极之理,理既无存,炁亦因之馁矣。

我效天地之无为而行,务令百无存想,万虑全消,即得太极之理。调其神炁,运行周天,即是阴阳之炁。

惟以无思无虑、无作无为为本,其炁机之流行一听天道之自然,虽无采练功夫,无作为意想,而总出之以自然,运之以无迹,如此即虚合道,道合自然矣。

虽然初下手时,人心起灭不常,气息往来不定,不得不勉强以息思虑,调气息,但不可太为著意,如太著意,皆属后天之物,非先天之道,纵云有得于身心,亦不过健旺凡体而已,不可以生法身也,知之否?【1-29】

练丹琐事,自古圣贤千经万典说不尽金丹妙蕴,而其的的真宗,只须一言可尽。昔人云“玄关窍”,可以了结千经万典之意。

天地未开之前一元真炁宰于一理之中,古人无可名而名之曰无极太极,宇宙间生生化化,有形无形,有声无声之物类,无不包括于其中,此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大根本、大枢纽也。

所以动而生物,则为阳。静而归根,则为阴。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之间,为天地人物之最玄最妙者也。

修道练丹,又岂可离此无极太极之理、阴阳动静之炁而能有成也?学者必识得此理此炁,返之于身心日用之间,而后有道可修,有丹可练。

在药物未生时,须如天地未分,鸿濛未判之初,浑浑沦沦,混混沌沌,无可见,无可名,鸿鸿濛濛,杳无朕兆,寂寂无踪,此殆无无极之极,不神之神者也,此即无极而太极也。此时虽无阴阳理炁,然此理此炁,为阴为阳皆蕴蓄其中,此理炁混合为一之际,即玄关也。

至一感而动,忽而有知有觉,此玄关开时,则阳生矣,即如天地初辟一般无二。

天地辟,而万物丛生。人身开,而毛窍毕露。

此一觉,诚为万劫之主宰。

待至动极而静,阴又从此生矣,此阴阳之大端有如此者。学人识得此旨,金丹之道过半矣。【5-21】

大道无他,不过一太极而已。天地之间,化化生生,极奇尽变,不可测度,岂后天之炁为之哉,殆先天一元之炁而已。

如今道侣,只练后天之炁,养后天之神,纵然做到极好,亦不过色身健旺耳,仍与凡夫之生死无异,不免生死轮回,六道沉沦。

道只一物,药止一味,不得太极根源,大药种子,虽日夜修炼,犹是有形气之姿,而一点至灵至妙之神绝无也。

天地间至神至妙,至精至粹而变化无方、隐显莫测者,莫如先天之太虚元炁,此炁浑浑沦沦,无形无象,即无极也。然古今神圣贤豪,及一切有形有象无不各得此元炁而来。

然而第曰太极,犹是虚无之端,不可以神变化。待至炁机一动,分阴分阳,而太极之功始著。

太极,理也。阴阳,炁也。理炁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矣。理炁合一,而圣贤神仙之丹成矣。

修炼必先凝神于虚,合炁于漠,此身此心浑无一物。忽然一觉而动,以我之元神化为真意主宰于二炁之回旋,而后二炁之实仍不外太极之虚,所谓真阴真阳结为一黍米之珠,微妙圆通、深不可测之神丹。

虽有水火之交,乾坤之运,此往彼来,旋转不息,归炉封固,烹练无遗,总是一个虚而无朕之(真)意处之,始足盗天地之元炁,此为无上上乘之妙道。【3-21】

道家修炼始终,惟以虚无为宗。

由虚而实,是谓真实。由无而有,是谓真有。

虚无者道之体,冲和者道之用。人能如此,道庶几矣。太上曰:道生一。道何之有?虚而已。无极之先,混混沌沌,只是一虚,然至虚之中,一炁萌动。

一生二。一炁动化为阳,静化为阴,天地生矣。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动,炁机往来,动而流行者为阳为炁,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

二生三。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炁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中。

三生万物。由此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炁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

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元始虚无一炁化生阴阳,万物之生即阴阳为之生。

学者打坐之初,扫除妄念,至虚至静,此鸿濛未判炁象,所谓道也。

忽而一觉而动,杳冥冲醒,我于此一动之后,只觉万象皆空,一灵独运,或曰真意、正念,此时只一心,无二念,抱元守一。

一动为阳,主升。一静为阴,主降。此阴此阳,皆由一而生者也。至于一呼一吸,一开一合,无不自一炁而分为二炁,此阴阳精炁,无不赖真意为之采取烹练交媾调和。此即阴阳二炁合真意为三体,皆自然而然,无安排无凑合也。

慎勿多思多虑,自大自强,此为要诀中之要诀。否则,满杂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练,是瞎练。似此无药无丹,空烧空练,遽行采练运转,必伤性伤精,其为害身心不小。【42】

修炼无他妙,只是一个太极。于虚静之极,即得真一之炁,即我人未生时之真元心体在于虚空中是也,尽性而参天地,不过此虚无一点真炁为之感而遂通而已。人于虚无之炁认得清楚,不许他杂,方算水源至清,可以练成仙丹。

到得虚无之极,忽然一惊而醒,一觉而动,太极开基矣。天地始判,而人物之生遂于此无穷。

此时一觉而动,即太极动而生阳,阳炁轻清,上浮为天,如人之有性。及至动极又静,静而生阴,阴炁重浊,下沉为地,如人之有命。

此天地一阴一阳,即人身一性一命。

然但只阴阳动静,而无交合之道,则天地之生机不能畅遂,人身之生理断难完成。天地必须一阴一阳相互往来,阴中含阳,阳中抱阴,方能成亿万年不敝之天地。

人身亦必一性一命相为流通,以性摄命,以命归性,方能成亿万年不死之人身。何也?天地一阴一阳交,而生机自畅。人身一性一命合,而生炁弥长。未有天地阴阳不交而能生育无穷者,亦未有人身性命不合,而能长生不老者。

总之,性命交会始产本来真种。真种者何?即虚无中一点先天元炁,亦即太和一炁。

求之于冥漠无朕间。

不怕一,只怕积。【2-30】

道生于鸿濛之始,混于虚无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修之者又从何下手?

阴阳分而后天之器成,阴阳合而先天之炁现。道本虚无,非阴阳无以现。炁属阴阳,非道无以生。阴阳乃后天地而生,有形状方所,不可为长生之丹。惟求道于阴阳,由阴阳而返太极,则先后混合,而大道得矣。

后之修金丹者,徒服有形之气,而不知练无形之丹,欲其成仙也,不亦南辕北辙耶?

学者欲求至道,必先以阴阳为利器,后以虚无为根本,而大道得。自无而有,自有还无,以至于清空一炁,而大道方成。【11】

学者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源。而下手不患无基矣。【4】

三、真阴真阳辨别

由太极而阴阳,是真阴真阳,无有渣滓,其去太和元炁不远。犹要知此个元炁,(无形无象)本无朕兆可寻,于何求之见之?

惟我身中真阴真阳发生时节,即是元炁来入我身。学子要知元炁本无形状,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阴真阳之炁,非天然元炁。若谓天然元炁,去道远矣。要知此中安闲恬静者,即是元炁来归。不离阴阳,亦不杂阴阳。【2-17】

先天真一之炁,在先天而生乎阴阳,落后天而藏乎阴阳。

水中火发,真金出矿,采取先天一味至真之炁出来以为丹本,亦非此个动炁即元炁也,又非此个有形者即是真一之炁,而要不过是此真一之炁之所发皇也。此亦犹如见影知形之意。由此思之,氤氤氲氲者仍是阴阳真炁,而主宰此真炁者,始是至真之元炁也。知否?不以后天阴阳、先天真阴真阳认为真一之炁,庶几近道矣。【1-23】

先天一炁,浑浑沦沦、无形无声、无动无静,其所以云动者,特因后天呼吸往来升降,觉得冲动,岂先天之炁果有动乎?

我恐学者不明先天炁无有动静,到得神凝气调时,理合归炉封固温养,犹引之上升下降,如水本静而风之动摇不已,则终无澄泓之一境。

会得此旨,不但呼吸停时务令此元炁不动,即不停时亦当令此真炁常凝,然后氤氲不断,酝酿时存,以之化精化炁化神不难矣。【5-1】

人第知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而不知返本还源,有象者仍归无象。盖有象者道之迹,无象者道之真也。

知此,则修炼不患无基矣。【40】

——丹经印证——

张三丰:阳里真阴,即是自己元神。阴里真阳,即是身中元炁。不知真阴真阳同类,万万无成。(注意同类为真阴真阳。)

须晓得内外阴阳,同类的是何物件。不得还丹总是枉然。访道须要访先天。

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迩,人何求之远也!

李涵虚:内修养性,不能立命,今人以修性为养气者,而不知其气正孤阴也。欲要不枯,需以真阴配真阳,乃为同类之物,借问修道人,得了同类否?(注意李涵虚也把真阴真阳说为同类。)

陈撄宁:人所禀之躯体,本来是一是无。一者,先天一炁,太极。无者,天地之始,无极。无极即道,无极生太极,即道生一。一既生,于是元精流布,此一炁即初生之真种子。欲却死,则必须穷取生身受炁初,以修性命,然后可以不死。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道生一,即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即太极生二仪,二仪即阴阳。先天一炁不可见,是谓先天。先天一炁生阴阳,乃有性命、神炁、魂魄、水火、金木之分,是谓后天。

注:此节为实修功夫中一与二之分辨,请仔细思之,切勿把二认作一。其实上一节也全是一二之别,望读者能精研、思透此三节天道丹道原理,大道之理一明白,则主次自知,再无患旁门左道之小术惑我迷失方向。

一句话,精思先天一炁是什么状态,什么作用,站在一的高度去看问题。要时刻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尽力去掉一些招招法法、枝枝节节,直截了当。

功夫越简单,效果也越容易达到。名目越繁,步骤越多,我又是观上,又是照下,又是进火,又是退符,时刻又怕药老,又思药还嫩,一会儿该引气走这个经了,引导周转三圈该换那个络了,如此劳心,哪里会有进步。

一、真阳:真命元炁胎息

元炁,母炁也。胎息,子炁也。元炁与胎息名虽二,而实一也。

若无先天元炁,则后天之胎息无以生。无后天胎息,则先天元炁无由寄。欲招先天元炁,必凝神调息,久之凡息顿灭,先天胎息自在个中,而元神元炁自寓此中,一来一往,阴阳造化,充满于一身内外,则跳出天地之外,而生死由我矣。【4-23】

学者只要能停后天凡息,则生死之路已绝。能停后天凡息,即见真息,真息即真炁,同一炁也。发则为呼吸之气,藏则为真一之炁。此气一伏,即结丹矣。学者务要日夜凝神调息,久久自断凡息而见真息,如此即仙。

药即真一之炁,火即丹田神息,以神息运真炁,方能透彻一身上下中外,即古云:抽铅添汞,还精补脑,以虎嫁龙。

真药,即先天真一之炁。其在后天,即元精元炁,所谓真阴真阳形而为真一之炁。【2-28】

胎息,即元始虚悬一炁,落在人身,即胎息,即天地灵阳之炁。

仙家逆练,必从凡息而复还胎息,以此胎息变练形骸浊垢,日充月盛,所以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学者务必练出胎息,色身方有主宰,且有变化之妙。

此胎息是父母未生前一点太极,既生后一点元阳,在天为天枢,在地为地轴,在人为北斗。人身有此北斗,而后可以长生,所谓真阳一炁之动,即此胎息所积累。

学者第一要积胎息,不但却病延年,即仙体亦于此固结,以丹即胎息之所凝也,神仙即胎息之所成也。胎息之在人身,最关紧要,生等切勿小视。【5-24】

尤其要知此个胎息非同寻常,是父母未生前一点元炁,既生后一段真灵,在天为枢,在地为轴,在人为归根复命之原,人欲希贤希圣希天,舍此胎息,无以为造作之地。此个胎息,诚修炼之要务。

果能以神入气,练息归神,虚心以听气息之往来,庶几神依息而立,气得神而融,未生前一团胎息可得而识。

若但粗定其息,凡息暂有停止,未入大定,此胎息尚非真也。

人到胎息真动,真息冲融,流行于一身上腾下降,一身酥软如绵,美快无比,其快畅真难以名状。【2-11】

人身炁机之行,作为万类,参赞乾坤,非胎息不能立。

真阴真阳合化为精华一炁,即药也,神仙大药,只此一味。此药即可制伏后天魂魄之灵,使之浑浑沦沦,还于太极。【4-20】

其功始于守中,其成始于胎息。

胎息是凡息停时那丹田中真阴真阳元神元炁融会一团、混成一炁,氤氤氲氲、蓬蓬勃勃,若开若阖,若有若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想象之而有迹,恍惚之而有形者,此殆人生之始炁,人非此炁不能生,欲成上品之仙,亦离不得此炁为之主,欲结神丹成就不老之躯,非养胎息不能。若有一点凡气夹杂,凡神外驰,则神必外游,气必外泄,不能聚而不散。盖后天精气神皆有形质,便有气数,生死轮回势所不免。

人能养此胎息,日夜以无为有为、无思有思之真意保守之、团聚之,即结成灵胎而为元神,殆至十月形全,上透顶门,直冲霄汉,遨游天外,直顷刻间事耳。【79】

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练不神神。无息之息方为真息,不神之神斯为至神。

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

真神,即无思无虑之中,忽而有知觉,此为真神。

学者欲采元炁以化元精,欲升真铅以制阴汞,使之返还乾性,仍成不思不虑之元神,非采先天元息不能,元息在丹田,若有若无,不寒不暖,此无形之神火自能变化无穷,神妙莫测。

有形之息皆凡火。真火生神,凡火伤身,其为身心性命之害,不可胜言,断没有后天凡息一出一入,往来迭运而可成丹也。【1-11】

古云:“勿忘勿助妙呼吸,须从此处用功夫,调停二炁生胎息,始向中间设炉鼎。”此知,未到凡息停而胎息现之时,则空安鼎炉,枉用火符(进火退符),终不能成丹。即说有丹,亦幻丹耳,不但无以通灵,以之却病延年亦有不能。

呼吸息,真息见,胎息生,元炁融,元神出。【1-17】

总要将后天凡息停止,不可丝毫运用。盖后天之息,凡火也,凡火伤人,不可用他,必须以先天无形无象神息者为主,纵有后天之息未止,我亦不理他。

殆至三元混合,返乎太古之天,此时用火无火,几于大化流行,上下与天地一也。【1-28】

若问丹是何物?即我丹田中氤氲元炁是也。此元炁与我本来不二元神会合一处,即是返还太极无极,父母未生前一点天命。【38】

元精无形,即寓于神炁之中,即元神元炁酝酿流行之精华。【4-24】

元精、元炁分之则二,合之仍一。以其动言之则为精,以其静言之则为炁,此炁之氤氲蓬勃者,皆后天有形之尸气,元炁附之而形,非元炁实有形也。知得此个元炁,则元神亦在其中。

在天地未有之前,只先天一炁而已。及太极一判,而三元分矣。【4-22】

二、真阴:真性元神真意

1、元神

元神者,先天之元炁。

人受炁之初,从父母媾精时结成一点黍珠,此时氤氤氲氲,只有一团太和之炁,并无一点知识,然而至神至妙,极奇尽变,都由此一点含灵之炁之神从无知无识而有知有识,从无作无为而有作有为。此时天人一理,物我同源,体用兼赅,显微无间,故曰:元神。【72】

先天之性即先天虚无元炁。盘旋清空为元炁,既落人身为元神,要皆虚而不有。【1-5】

元神无迹,元炁中至灵处,即元神。【1-27】

元神者何?先天一炁未兆,炁即神,神即炁。

天地未生我时,此元神在于虚空,只混然一炁而已。以炁之精爽者为我之元神,炁之重浊者为我之形体。此炁是如何之灵哉!故曰:灵阳。

行功之要在于元神,即我身心之主宰。【5-24】

玄关一窍,是我人练道丹头。真元心体实自玄关一窍寻来。

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一无所觉。

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即乾元一炁之本来面目也。

从此一念修持,采取、烹练、封固、温养,久久自成不测之仙。【1-6】

元神即无极而太极也。当其虚静无事,浑浑沦沦,无可名状。及炁机偶触,忽而感孚,跃然而动,此跃然一动之际,即是真正元神。《易经》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2-6】

修丹别无他妙,第一要认得自己本来面目。于静定之时,忽然觉得我心光光明明、不脱不沾、无量无边,而实一无所有,此即明心见性,实实得先天面目也。

但初见此景,不免自惊自喜,生一后天凡心,而先天浑沦之元神却又因此凡心打散。知否?【4-5】

神则无所不照而无物不知者也。神非思虑之神,乃由混沌之后无知无觉时,忽而有知觉,即真神也。

我于是主之,不令游思妄想参杂其中,只一心无二心,只一念无二念,即元神主事,识神退听也。【3-9】

天心为主,元神为用。

天心即寂然不动之中而有一个主脑。元神即感而遂通之后并不知所从来,一灵炯炯,万象皆空,此皆自然而然。

唯于寂然不动中而有一个主宰,不令外来之物纷纷搅扰,即练我之天心。及至感而遂通,亦要有个主宰,不令我之灵阳被物牵引而去,即练我之元神也。【3-2】

我教学者于玄关一窍开时寻出那真灵乾谛之真人。须于万缘放下,一丝不挂之即,静久而生动机,不从想象中来,不自作为而出,混混沌沌之中,忽有一点灵光发现,此即我之元神。

此个真人,不离色相之中,却又不在色相之中,日用行为概是他作主张。如能识得元神,常为我身之主,自是所练之丹,必成天然大丹。

否则,不识元神,懵懵懂懂下手,焉能与天地同德,为万古不坏金仙。练虚一著,一私不有,万事无为,乃属自然之功。否有半私一蒂,当行烹练之功。【5-9】

元神,修丹之总机括。

药生无此元神,是为凡精无用,不能结胎。还丹无此元神,是为幻象。我窃怪世之修士徒知精气为宝,不知元神为主,纵说成药,亦不过保固色身而已,岂能成圣胎哉!

我今为学者道破,所谓烹练阳神者,即此元神采而服食之,日积月累而成之者也。可知炼丹者,即练此元神一味为主。此是上上乘法,以成金液大还之丹者。最上乘法纯是元神一件,虽不离精气二者,然不过为之辅助而已。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忽感忽应,忽应忽止,是即元神作用。

不能随应随忘,其中稍有计较,是谓现在心。若未动时,先存预料,是未来心。若已动后,犹怀追忆,是过去心。皆不名元神。

此元神亦清清静静,无染无杂,一心一德之真意。

其静也,元神主之。其动也,元神主之。及其采而为药,亦元神为之运用而旋转也。元神之用,诚大矣。一日十二时中,常动常觉,常应常静,不怕他万感纷投,俱是此个元神作用。切莫加一意,生一念,否则落于后天,那一点灵光反隐而不见矣。【2-6】

我故教人于无知无觉时寻玄关一窍,良以此时与天地一体,与虚空一致,唯有一无所知,一无所有,扫却一切尘缘,而个中消息自见,灵妙自生。混混沌沌中,忽而一感而动,此时天理纯全,毫不挟带后天识见。此“一觉”,诚为天地人物之根源。如能稳立脚根,端然行去,即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

无思无虑而出者,元神。

有作为见解、自色身而出者,识神。

元神自虚无中来,识神从色身中出。元神无形,识神有迹。元神用事,识神退听,识神亦化为元神。识神用事,元神隐没不见,元神亦化为识神。

既明得元神生于虚无,我于是正本清源,务令内外三宝闭塞,不许一知一见从有形有象、有思有虑而出,如此操持涵养,久久尸魄之灵皆化为清静元神,所谓“化识为元,转阴成阳”者此也。【72】

思虑未除,纵行为得当,亦是有为而为,殊非虚无之本体。何也?有为而为者,识神。无为而为着,元神。识神用事,元神退听。元神做主,识神悉化为元神。此理欲之关,不容并立者。日用事为,视听言动,无在不有元神作用,但有意者属识神,无心者属元神。【1-27】

凡心有生灭、有无等相,或因缘而起见,或随境而生心,种种变幻,不可端倪,此之谓私识之心,不可为修道炼丹之本。

玄关一窍开,忽然一觉,大觉金仙即在此一觉之中。真心之觉,不因缘起,不自境生,湛然常照,真净妙明,所谓“能应万事,无有滞碍”者此也。虚而有觉,觉而常虚,随缘以应。学者不必另寻真性,但能虚静即是性。知得虚静,了无物事,即是见性。我以无思无虑、勿忘勿助处之,即常常见性,而性常在我。

以后,尽管从“虚静觉常”四字用功,即可。【5-15】

今将本来人一点色相指出,即动而浩浩,静而渊渊,一团炁机流贯周身者是。丹田之中觉得有一团氤氲冲和恬淡之机在内,即本来人现象也。

即古人云:精炁神三宝合一者是。【5-12】

吾道教人,必以心光目光了照丹田,是千真万圣返本还源,归根复命,滴滴归源之正宗。调养久久,丹田中觉有一团氤氲冲和活泼之机在内,上下往来,周流不息,活泼不滞,流行自如,即本来人现形也。

时时以精炁流行为主,虚无不著为用,则在在处处都是我本来人现象矣。【3-15】

不从虚无中养出一个灵明妙觉洞彻内外之神出来,则无主宰。无主宰,虽日夜勤行,到头而无用也。学者务先将万缘放下,去知觉之妄,果然一无染著,空空荡荡,鸿鸿濛濛,无可端倪,此为本性见矣。本性一见,又要有个觉心,照而不照,不照而照,此即主宰常存,昔人谓:主人翁。有此主宰,炼丹可成。此个主人翁,实为炼丹之主帅。

总之,神仙之神妙无方,变化莫测,还不是此一点虚寂之性、灵应之神为之做主。只此一念虚静,莫管二念,即是性在。此心常常了照,稍有闲思杂虑,我能随时觉照,自古神仙亦无非此一点觉照之心造成。切勿轻视此觉照也。【4-15】

元神在人身中,藏于何处?此三处,皆元神之所栖。

一方寸之地为元神所居。众人守神于方寸之地,耳目得入而摇其精。

二天谷元神,守之自真。何谓天谷?盖人头有九宫,中有一所,名曰天谷。能将元神安置其中,毫不外驰,则成真证圣在此。所以,《黄庭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此可见守此天谷有无限妙蕴。{我昨日教栖神泥丸,只须一点神光默朝上宫,不可太为著意,著意则动后天浊气。(最后此句出自2-11)}

三玄关之内为元神之宅。

修士集神于玄关一窍之间,耳目无门而窥其隙。如此看来,下手之时,即当集神于玄关一窍中,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无人无我,无天无地,方能养成不二元神。若不藏于隐幽之地,而常于方寸中了了灵灵,未有不驰于尘情俗虑而日夜无休息也。【2-10】

2、真意

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元神与真意一也,不过动静之分(而称呼不同而已)。【1-5】

在天地为无极、太极,而太极之在人身,静则为无声无臭不二之元神,动则为良知良能时措之真意,主宰阴阳之炁,运行造化之机。【50】

真意者,炼丹之要。然真意不得真正元神,则真意从何而始?惟于玄关一窍开之初,认取这点真意,于是返而持之,元神所流露,即是真意,亦即得其一而万事毕之道。【38】

混沌中无念虑,无知识,忽而“一觉”,即是我不生不灭之本来人。

把持此觉,方能免却轮回,不受阴阳鼓铸,不为鬼神拘滞。若另起一念,生一见,就是后天识欲之神夹杂其中。要之,神一也,有欲则为二矣,三心二意,即是杂妄根尘,所以有生死之路。唯有一心、无二念,有正念、无妄心,道在是矣。人能以把此一刻为主,以真觉为用,道不远矣。【65】

玄关一窍乃天地人物发生之本。

学者欲求天仙,必先从杳杳冥冥,虚极静笃之后,寻出我未生以前一点太虚之体以为丹头,方不落边际。不能前后两空,亦非我虚无妙象、真元心体。果能认得这个无染无著、一空所有之物,又必以灵觉之神为之主宰,方能成就一个大觉金仙。

此一觉在何处寻?务于至阴之中,恍恍惚惚时,了无知觉,忽而有此知觉,无事安排,杳冥冲醒,方是清清净净,无知无识之真觉。若稍有意想知识,夹杂后天之神,则非真觉,不可以为我千万年之主宰。故曰:静时固非,动时亦非,其机在静极而动之初,其间只一息耳。

无心无意,偶而有知,谓之真觉。迨一觉之后,我必加意用心调停蕴蓄于其间,则为真意。所以无心忽觉为真觉,一心内守为真意,然意发而心仍无物,始为真意,与我先天一点真觉不甚相远。

学者欲采药炼丹,除此“一觉”则无本,除此一意则无用。真意实从此一觉之后,只一心无二念。古人云:游思杂念,非真意也。【2-23】

采阳是采取元神也。采取之阳,元神也。采取之神,真意也。以真意采元神,由此聚精累气,锻之炼之,则元神日壮,而金丹可成。【2-7】

修炼必先凝神合气,此身此心浑无一物,忽然一觉而动,以我之元神化为真意主宰二炁之回旋,而后二炁之实仍不外太极之虚,所谓真阴真阳结为一黍米之珠。【3-21】

神之动也,以物之感而通,非神之无故自动也。其静也,以物之无感而敛,亦非神之恶动常静,其感其应,概因乎物,全不在己,所谓常应常静,常静常应,即是还虚之真谛。【1-27】

真意从何而得?必将心地打扫干干净净,不知不觉入于恍惚杳冥。从此无知之际,忽而有知,无觉之际,忽而有觉,此即先天之真意。

古云:真意之意,方能成丹。有真意,然后阴阳得其真,得太极其理。尤须知真意之意,意之前无意,意之后无意,此即真意之前后际断也。从此一知,一知之后不复见。从此一觉,一觉之前(一)无(所)有焉。【2-21】

至人借此一觉以返本还源,归于静定海中。认得一觉,从此一觉之后不容再觉。举凡一切事物前来,不必另寻意见,惟听我一觉之真,是非善恶平常应去,自然头头是道,无处不是中和,无物不归化育。

但从此一觉一动,将神气合而为一,还丹在此,成仙证圣在此,赞天地之化育,参造化之经纶,亦无不在此。

神气间隔,无由得感孚之妙也。

凡人因此一觉生心起事,入于沉沦狱底。【5-18】

思一过即置之,行一念即忘之。【2-2】

——丹经印证——

吕洞宾:

《百字碑》: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地雷复,先天活子时,)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通明造化机。

恍恍并惚惚,杳杳与冥冥。此中有真信,信到君必惊。

斋戒等候一阳生,便进周天参同理。参同理,练金丹,水火熏蒸出百关。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观复作,凿开混沌鸿濛窍。太极自然生造化。

张三丰: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二八数了一周天,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异名尽除比喻扫,只斯两句是真诠。

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打破玄关妙通玄。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真、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内有真神外有应,满目空花降白雪。一阳来复亥子交,当中现出团圆月。

《五篇灵文》:内真外应,先天之炁,自然感通,归于我身。虽然外来,实由内孕。内真外应,先天之炁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二炁感通,如影之随形,如谷之应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何也?静寂之时,神抱于炁,炁结神凝,结成一粒金丹。先天炁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以外来,非假存想。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炁发生,自乾宫而来。先天玄关为乾,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注:坤,一解为身中黄庭。又一解:坤卦之相为六阴、阴极、虚极静笃之意。)

张紫阳: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

练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

恍惚之中见真铅,杳冥之内有真汞。

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若还缺一不芳菲。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女子著青衣,(火生木)

郎君披素练,(水生金)

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

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

恍惚里相逢,(先天境中自然混合为一)

杳冥中有变。(先天自生造化)

一霎火焰飞,(先天一觉,一判二)

真人自出现。(真人真面目真炁真神真我出矣。)

一阳才动作丹时,受炁之初容易识。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

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不可枯坐灰心,不可盲修瞎炼。

药材出处、火候法度,要须知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丹田非泥丸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人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药物、火候、沐浴、结胎、脱体亦在此矣。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金丹于无中生有,无中不无,乃真虚无。即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

李道纯:寂然不动,即玄关之体,感而遂通,即玄关之用。自见得玄关,一得永得,药物、火候、三元、八卦,皆在其中。若身心静定,真机妙应处,自然见之。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

玄关至玄至妙之机关,初无定位,今人多指脐轮,顶门,两肾中间,肾前脐后,以上皆是旁门。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不在内外偏旁,亦不在当中,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

玄关一窍无定位,今人多指脐轮,顶门,印堂,二肾中间,肾前脐后,以上皆是旁门。

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内外、偏旁,亦不在当中,在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

(注:玄关一窍不在脐外径寸之地,也不在鼻子边旁径寸,说有方位,三维四维,在某某内、某某外、某某边、某某旁即错。惟有先天一炁不在阴阳四大五行之中,跳出阴阳之外,无在而无处不在,说小无可小,说大包乾坤宇宙亦绰绰有余。玄关一窍即是先天一炁之意明矣!欲跳出阴阳外,不在五行中,岂有他途!)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经》:复其见天地之心。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静极生动,只这动处,便是玄关。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

惟静惟虚,仙胎可冀。虚极静笃,观化知复。

至静之极,则自然真机妙应,非常之动也。只这动之机关,是天心也。天心既见,玄关透也。玄关既透,药物在此,炉鼎在此,火候在此,三元四象五行八卦种种运用,悉具其中。功夫至此,身心混合,动静相须,天地阖辟之机尽在我也。至于心归虚寂,身入无为,动静俱忘,到这里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化虚,与太虚混而为一,是谓返本还原也,长生久视之道,至此尽矣!

下静定功夫,至于至虚之极,守静之笃,静极而动,天心见矣。到这里方知道,月月日日都是冬至,时时刻刻都是冬至。玄关欲透做功夫,妙在一阳来复。静里施工,定中翰运,寂然不动,应感潜通。静极中一动,便通玄牝。

密密致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九窍一齐通。直下承当去,个是主人翁。

为孚庵指玄牝

会得二仪推荡理,便知一炁往来时。

乾坤阖辟无休息,坎离升沉有合离。

我为孚庵明指出,念头复处立丹基。

复见天心

群阴剥尽一阳生,牢闭玄关莫妄开。

静极极中观一动,天心莹彻悟原来。

陈撄宁

玄关一窍,既不是印堂眉间,亦不是心下肾上,更不是脐下一寸三分,执著这个身体在里面搜求,固然不对。撇开这个身体在外面摸索,又等于捕风捉影,水月镜花。著象著空,皆非道器。学者当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此是实语,不是喻言。

然先天一炁虽自虚无中而来,若非身中之精气神调和团结,开阖自然,则虚无中之炁,亦未由致之。所谓“内真外应,寂然不动,则感而遂通”、“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均是此理。恍惚杳冥中,一阳爻动之时,恍惚中有精,杳冥中有信,即静极而动,虚中之“一觉”也。《百字歌》云:“此中真有信,信至君必惊。”纯粹先天为吉,夹杂后天为凶。一转念间,即为神鬼生死之关,吉凶变化之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真人,元神正念。深渊即气穴,又谓元海,无论是阴阳清静,均是指坎宫,坎中之炁,绵绵密密,无有枯竭穷尽之时。此即是指做得好时,则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虚无中之先天一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规中二字,或谓坎宫,或谓离宫,或谓中丹田,或谓下丹田,其实所谓规中,乃规圆之中道,即玄关一窍。张三丰“黄庭一路皆玄关。”玄关宜活用,则规中亦宜活用,不当指定一处。规中玄关皆是随至妙之处,而不能执著死守,故曰浮游守规中。顺鸿濛,顺元炁自然之升降也。委其志以归于虚无之境,绝无一毫念虑,以此为恒常之功。

得药之后,上下往来,洞达无穷,百脉冲融,和气充足,满怀都是春,而状如微醉。

丹道有风必有火,炁动神必应,阳炁发生,阴神必同时而应。阳炁发动时,则元神亦随之而动,炁到人身某处,神亦同到某处。此时炁与神已不可分离,言神而炁在其中,言炁而神在其中。人身精气神,原本不可分,道家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

金水互相含蓄,遍历诸辰,循环卦节,莫非真气之妙用。

含元,属先天寂然不动、杳杳冥冥、太极未判之时,日月合璧虚危度是也。播精,属后天感而遂通、恍恍惚惚、太极已判之时,雪山一味好醍醐是也。子时,一阳初动之处。先天惟有一炁,后天始化为真精。

阴阳得配,虽有种种景象,而不可着象生心,若一着象,便落在后天,故只能淡泊相守,则自有神妙不可测之变化。

《最上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

八、问渠何处用功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九、闻于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休惊怕。

尤贵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自化。

十、杳冥才觉露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

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界真种子。

十一、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十二、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

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

十三、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

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先天一炁,谓之天心,即北辰、斗枢、斗柄。人身之斗柄端居不动,守雌不雄,专其炁而致柔,则火候之升降自然合度。

以清净而论,自身中的先天一炁发动,则吉凶即应之而起。当此之时,能至诚专密,精心不二,毫无妄念,则其自能转折上行,所谓炁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又云:炁之至而伸者为神,此则吉。若活子时在内发动,自己心中不清,夹杂后天,或生淫念,则其炁变而为后天浊气,所谓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又云:气之返而归者为鬼,此则凶也。盖当此子爻发动之时,一转念间,即为神鬼生死之关,吉凶变化之地。

有炁无形,恍惚杳冥,此为壬水。炁已化液,落于后天,即为癸水。

运汞迎铅,凝神入炁穴之法。

运汞迎铅,须先将汞练好,练汞即练己之神。乘其爻动之期,运一点真汞以迎之。则火蒸水沸,其金丹随水而上。其贯尾闾,上泥丸,下重楼,入紫庭。

混沌鸿濛之炁,乃人身活子时,难以窥测,虽天地鬼神亦不能以智谋,何况于人。故丹士只能静以密俟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阴阳两性之交会,在人身,则有神气合一。在时日,则亥子之半。天地于此开辟,人身之阴阳于此交会,乃天地人之至妙,神仙于此时盗其机而作丹,则内真外应,若合符节。

田诚阳:瞑目安心卧,卧中有一觉,一觉常相照,照见我真我。此睡中真境界。扫尽后天识神,尽化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

真炁发动之时,元神(非识神)随之而动,且在一炁之先,方为炁之真动。神气合一而不分,性命合一而不离。

天人合一见玄关,玄关显象造化生,造化生处识妙有,妙有万象与心通。

清静无为,待到天人合发之机,时至神知,玄关兆象,先天活子时发生,我身自与天地氤氲之机相合,而与天地同参造化。采取黄芽,顺天行事,自然而然,功夫只在顷刻之间,水到渠成,不必追求,道自归身。从此不必拘泥形式,行立坐卧皆可,亦无须有心作为,大道何其简易!而今明白,种种法门都是后天,道法自然。而未入此层次,不可废弃有为之功夫。

人能时刻保持不灭元神,退去识神,返归先天,则随时随地皆在道中。不修自修,方为妙境。

3、周天之说

黄元吉:凡气略尽,真炁初生,始有药物可采可练,若无此前温养,即有阳生,亦是凡夫俗子夹杂邪私之气,概不可以入药。返之于无,无之至极,而后有生,谓之:一阳来复,月出庚方。

学人由一阳、二阳,而至三阳,即由震、兑、而至乾,则升之已极,复还而至于一阴、二阴、三阴,即巽、艮、坤,坤卦纯阴,在人身中神归炁伏,仍还于虚静之地,复还于太虚之天,方是一年气候,了一次功夫,此为一周天。(仅摘大意,请详细读原著并参4-25章。【5-25】

邵康节诗曰: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此二句即子进阳火,午退阴符之大要。

地逢雷,坤中孕含震卦,纯阴之下忽有一阳生出,即阳生活子时。谓之天根者,以其混混沌沌忽而一判,而阴阳动静迭为升降,万物生生不息,此即天之根也。学者须从地下雷动采练,可为仙圣阶梯。

到阳炁已极,重阳之下忽有一阴生,此即乾遇巽时,即真正活午时。【2-22】

——丹经印证——

张紫阳:

冬至一阳来复,望罢乾终姤兆。

阳生复起中宵,午后姤罢一阴朝。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姤自此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

李道纯:火候图(参看陈虚白攒簇火候图)

进阳火:静极生动退阴符:动极生静

复,临,泰,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顷刻通虚实,须臾有入无。一刹那间周天数足。(注:此句真境界,切勿为十二卦象、日、月、时、刻、朔望、冬至等等文字比喻迷惑。顷刻之间即一周天,自然而然,不是人为,乃先天一炁自然造化。)

阴极阳生谓之复,阳极阴生谓之姤。

阴极阳来复,阳生姤又侵。

学人明此趣,一定见天心。

身中癸生,便是一阳时也。(进阳火六卦)且如冬至一阳生,复卦,之后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至纯阳乾卦。

此后阳极阴生,(退阴符六卦)五阳下一阴生,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而至纯阴坤卦。顷刻之间一周天。

此后又阴极阳生,周而复始,此火符进退之机。汝但依而行之,久久功夫,渐渐凝结,无质生质,结成圣胎,谓之丹成。奈何学者执文泥象,以冬至日下手进火,夏至退符,徒而劳心。

陈撄宁:修丹之道,与天运循环、阴阳往复之例是相同的,所以它的气数在律正合十二管,在历正合十二月。

一复朔为一月之始,旦为一日之始。朔旦为复,阴极生阳,则阳气始通。在人身则为静极而动,一阳来复之时,含光默默,真息绵绵,出入以踵,人身之中得此柔暖之炁播施于营卫,自然融和顺适,而得其常道。子时,阴极一阳生。

二临由复卦一阳,进为二阳,故曰光耀渐进。

三泰于是阴阳交接,小往大来,即凝神入炁穴,运一点真汞以迎之。

四大壮四阳二阴,生中已含杀气。

五夬五阳一阴,阴气渐以退位,以比丹士阳炁充足,快达纯阳之位,而所有身中尘浊之阴邪污垢,可以一概驱除消灭。

六乾六爻皆阳,其象至健,光耀盛明。午时,阳极一阴生。

七姤阳炁既已盛极,不能再盛,则一阴始纪,阳火退而阴符进。

八遁二阴四阳,阴进阳退,收敛精神,深藏密处。

九否三阴三阳,阴申阳屈。

十观四阴二阳。

十一剥五阴一阳。

十二坤六爻纯阴。阳道既已穷尽,则返而归于纯阴无阳之坤,于是恒顺大地至静之理,寂然不动,以俟天机之至。及感而遂通,静极生动之际,谓之一阳来复,又曰天地之心。亥子之交,实为阴阳之本原。《道德经》: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者,阴阳之象。无者,阴阳之原。坤为至阴,实无象可见,能滋生万物,故曰阴阳之原。丹道所谓先天一炁,杳冥恍惚中之真种子。主君,指阴中之阳,即复震卦之类。

易道终于坤阴即始于复阳,循环往复,川流不息,无有穷期。丹家而识火候之循环,能法此以乘时御天,则立命在我。

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即日与月交,阴与阳交,晦复之朔,坤中之震,以六爻之剥极,则谓之复。此中有先天一炁,谓之天心,生人生物生仙,莫不由之。

由复而剥,由剥而复,阴极而阳,阳极而阴,六阴六阳,循环周流,周而复始。此循环之道无端。乃是自然经过的历程,只要顺时听天,依法行功,则身中的阴阳变化,营卫升降,自然会暗合六十个卦气。顺阴阳之自然,不可妄用心机,则丹道之运用,自合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之升降。不必一定要去细细推求。

震为一阳,象震雷出于地,一阳起于重阴之下。兑则二阳,应乾之九二,龙德正中。乾为三阳,十五望月,乃成乾体,此时阳升已极,屈折当降。象乾方阳火已足,采药已毕,则动而直者,自转为静而屈。“依时采取定浮沉”。

十六则盛极当衰,阳亏阴长,于象为巽卦继统,一阴为巽。此则言以神合气,神炁相依。阳火于坤鼎中求之,阴符只须安静虚无,内以养己。

艮卦,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坤继在艮之后,三阴为坤。此时大功已罢,神气归根,寂然不动。

盖阳不生于阳,而生于阴。少时则晦去朔来,在人体则静极而动,复生庚月,在人体则药苗又萌,虚室生白,又为药火更始之端。终则阴复起,而承之阴进阳退,阴极则阳复进,辗转而相与循环。

注:注意注意,“顷刻通虚实,须臾有入无。一刹那间周天数足。”此周天之说颇不同于时下教授专家一般所谓三关任督周天,李道纯以为其“只是功法,非至要也”,海印子之周天说亦然,陈撄宁认为“把大道说成小术”。很值得精思其主次差别。

4、玄关几种说法

玄关窍开时,太极一动,阴阳分张。

一玄关窍初开,只见离宫元性,所以谓之“性阳生”,此是神之偶动,非炁动。

二到水见火自然化为一炁,氤氤氲氲,兀兀腾腾,此方是水底金生,古人云:阳生活子时,又曰:命阳生。【4-12】

玄关火发,杳冥冲醒,我观诸子气机不同,姿禀各异,(炁)有动者,亦有不动者,即无动亦精生也,精生即阳生,要皆始念清明,此为真实把握。【3-9】

混混沌沌中,一触而动,此是命阳生。

孟子乍见孺子入井,恻隐之端发动,此是性阳生。

玄液玄关,要凡息停真息见,方得现象。若到胎息停,六脉俱尽,则玄关一窍开更有不同。并非玄关有二也,只是气质之性净与不净之分。【5-20】

玄关无定处,到大开之时,一身之内无处不是玄关,一日之内无事不是玄关。此非(功夫)粗浅之人所能识也。【5-9】

精生玄关,炁动玄关之说。见于【4-3】

肾玄关,心玄关之说。见于【5-9】

田诚阳:

一瞑目安心卧,卧中有“一觉”。“一觉”常相照,照见我真我。此睡中真境界。扫尽后天识神,尽化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

二真炁发动之时,元神(非识神)随之而动,且在一炁之先,方为炁之真动。神气合一而不分,性命合一而不离。

注:功夫在玄关一窍开的一时期,并非每次玄关开都有神炁二者出现,大约二种情况。一、玄关一窍开,只觉神动,不见炁动。比如平时或睡中我“一觉”,只见神而无炁,田诚阳所说乃睡中真实内景。二玄关一窍开,时至神知,神炁皆动,元和之炁内运。

五玄关一窍开,如何应之

浑沦忘象倒也不难,惟一觉之后,立地护持,毫无别念,此为难也。【4-6】

倘不知虚而无朕即是大而能容,或加一意,参一见,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可掺杂作为于其间。

心果清净,真阳自生,一切升降运行顺其自然为要。【24】

道本无物,修原无为。忽见真炁冲冲,元神跃跃,不知此是炁机自然运动,却死死执著这个消息长存不放,因之惹动后天凡息不能平静,扰乱先天元神无以主持。【1-12】

炁机蓬勃上载,油然下降,是皆天道之自然,非人力所可致也。【29】

人身中原有阴阳坎离,乾坤辟合,日月水火,升降进退之机,犹天之运行皆自然而然,无须人为之推迁。但只一正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炁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如乾坤之辟合,日月之往来,水火之升降,阴阳之否泰进退,如此而已。要之,动静升降皆属自然之道,惟顺其自然之运用可矣。【80】

人能清静无为,纯是先天一炁,道何难成?

若搬运有为,全是后天用事,便堕旁门。学者曰:采药炼丹,进火退符,安得无为?

——须知,因其升而升之,非先有心于升也。随其降而降之,非先有心于降也。即至采取不穷,烹练多端,亦是纯任自然,并无半点造作,虽有为也,而仍属无为矣。彼徒咽津服气者,乌足以得丹而成道哉!

———德惟一,二三则昏。【48】

人能以无极立其体,元神端其用,即是古云“采大药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自此一得永得。【54】

浑诸于穆,还于太空,无知无觉,入于混忘之天。忽然一觉而动,从无知而有知,自无觉而有觉,此即无中生有、鸿濛一判、太极开基。从此,阳升阴降,而人物之生于此始。

学者悟得此旨,于混沌时,一切混化。于开辟时,以入(混)化之元神发为一点真意,主宰此往来升降、阴阳开辟之机,自然身心内外如天地之清升于上、浊降于下,而天清地宁,人物发育无疆。若明觉心一起,先天元炁即为后天阴识所遮,又隐而不见。

此可见,恍惚而得之,即当恍惚而待之,方不将神炁打成两段。神炁既已混合,河车运动上下往来,庶无处不是太和元炁。有此元炁,即是真阳。

真阳者何?即神依气而凝,气恋神而住,两两(混合)而不分者也。

若行功时不知深入混沌,“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而惟喜清静光明之至,则神气不交,中无玄黄至宝。若后天先天不并为一,即水火不交,金木不并,安有四象会中宫而结为完完全全之真身耶?

学者务从混沌中,和合四象,荟萃五行,常存混沌之机,但有了照之神足矣。【5-24】

学者总要于阳之未生,恍惚以待之。于阳之既产,恍惚以迎之。于阳之归炉入鼎,恍惚以保之养之,绝不起大明觉心,则无时无处而不得大道归源,有知若无知,有觉若无觉,纯任自然。况下手之初,可不恍恍惚惚,死人心以生道心乎?【14】

真阳自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而来,我将何以养之?不必他求,前以杳冥而得之,仍以杳冥而守之,以还我不识不知、无思无虑之天而已。【3-23】

惟能虚之极,阳乃从中而生。我即以真意采取之、烹练之,沐浴温养之。【1-7】

学者于五行混合为一炁之时,必以元神为之主宰,则道炁常凝而金丹可练。只怕不肯静定。只要一个元神常常了照,以保其固有之天,即修道,即炼丹矣。【4-21】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须有一心,无二念,方是守一之道,到得自然,人我皆忘,即得一矣。【39】

真药发生,必要真一元神以为之招,即前示玄关一窍开,元神发象,可为大药之主宰。故古云:以灵觉为炼丹之主,以冲和为大药之用。【2-26】

学者修养之要,始也自无而有,从静笃中练出微阳来。继也从有而无,从蓬勃复归于恬淡。其卒也,又自无而有,混混沌沌,人我俱忘。久之,自练出阳神。

——可见,有有无无,原回环不已,迭运不穷。

——人第知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而不知返本还源,有象者仍归无象。盖有象者道之迹,无象者道之真也。

知此,则修炼不患无基矣。【40】

进火退符,搬运河车,有做有为,总贵谦和柔顺,以整以暇,勿忘勿助,有要归无,无又生有,至有无不立,方合天然道体,此即得其一而万事毕,吾道一以贯之之旨。【70】

古云:“虚之极,无之极,忽然洞见本原,而仍以虚无养之。”不起一念,不参一见,浑如无知愚人,打不知疼,骂不知恨,才算有道高人。一归混沌之天,全空人我之见,才算无极之体。及其一感而动,无物不了了目前,尽在我包涵之内,才见无极而太极之用。切不可以为乐,须一切放下,八识浑忘,才完成得一个太极之理。苟于此有分别心,爱憎相,不惟于道添一魔障。须一得之时毫不动念,与太虚同体,天然自然。【3-16】

总之,丹道千言万语,不过神气二字。始而神与气离,我即以神调气,以气凝神,终则神气融化于虚空,结成一团大如黍米之珠,悬于四大五行不著之处,一片虚无景象,是即“打破太虚空,独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功总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合情,继则以情归性,到性情合一,现出本来法身,即返本还源,复我生身受炁之初是。

然还未到无上上乘之妙境。

人未生之初,一点灵光浑然藏于太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时又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连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质,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犹有依傍也。

(后天为情,子气也。先天为性,母炁也。此句摘自【20】)

——丹经印证——

李涵虚;真意者,虚无中之正觉。灌注上下,必以元神斡运乎其间。

元神与真意,实有体用之分。杳冥无为,静中宰运者元神。从容大雅,理事不乱者真意。元神为丹君,真意为丹使。元神无为,而真意则有为。元神无为无不为,真意有为有以为。元神主静,真意能动也。

有时当以元神守中宫,而或以真意代之,不可。有时当以真意守中宫,而或以元神代之,不可。(请参阅五篇灵文:神守玄宫,意迎牝府。)

张三丰: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关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规中起。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念,即真心,即真意。真神从不神中练出,学者知之。

阳里真阴,即是自己元神。阴里真阳,即是身中元炁。不知真阴真阳同类,万万无成。

须晓得内外阴阳,同类的是何物件。不得还丹总是枉然。访道须要访先天。

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迩,人何求之远也!(注意张三丰同类为真阴真阳之说。与女子何干??)

张紫阳:

坎离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陈撄宁:丹道有风必有火,炁动神必应,阳炁发生,阴神必同时而应。阳炁发动时,则元神亦随之而动,炁到人身某处,神亦同到某处。此时炁与神已不可分离,言神而炁在其中,言炁而神在其中。人身精气神,原本不可分,道家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合乎太极者,即神气合一,阴阳相纽也。

丹家之土何谓?即真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若无真意去融合贯通,混而一之,则木魂之青,火神之赤,金魄之白,水精之黑,各居一方,分离散失,永无成丹之望。

性光,真土所生。

田诚阳:人能时刻保持不灭元神,退去识神,返归先天,则随时随地皆在道中。盖道无处不在,德无时不修。不修自修,方为妙境。功夫之效验,归根结底决定于静定之力。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舍弃阴阳动静之执著,顿悟直超。其法以“先天地生”为体,自然而然为用,存神养性,与道合真。

练一歌

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一里做功夫。

学仙虚一为丹旨,一中无我明天理。

道体虚一妙无穷,一运乾坤炁圆融。

阴阳造化一推荡,人若潜一尽变通。

还丹妙在一无谷,下手致虚守静笃。

一极又一元炁凝,一之又一阳来复。

采铅虚一无作为,进火以一为橐龠。

抽添加减总由一,粉碎虚一成大觉。

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只自知。

无画以前焉有卦,乾乾非上坤非下。

一间一点至虚灵,八面玲珑无缝罅。

若向真一一内用,自然阖辟应乾坤。

玄牝门开功则极,神从一出从一入。

出出入入复还一,平地一声春霹雳。

一霹震时天地开,一中迸出一轮来。

圆陀陀的光明大,无欠无余照四海。

一至无一绝百非,潜一天地悉皆归。

一里安神一里行,此是练虚第一机。

执一为本二自运,公开诸君一消息。

元神真意元炁胎息之关系

万象咸空,一灵独照,此为真意。

一觉而动,一阳发生,此为元炁。

采药炼丹,不过练此性命二者。若无真意,性将何依?若无真炁,命由何修?以真意采真炁,两者混化为一,即返于太极之初,此谓之丹。

盖无为是天性,有作是天命。无知是元神,有觉是元炁。

天地间,非二则不化,非一则不神。

故无为之中又要有作有为,无知之内又要有知有觉,方不堕空,不著有。殆至功力弥深,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久之空色两忘,浑然物化,此与道大适矣。【47】

要知金丹玉丹,虽借后天精气神,而成仙证圣,此却一毫也用不着。古云:太和所谓道。虚无即道。可见学者不悟虚无之理、太和之道,纵使练精伏气修入非非,亦与凡夫无别。

所以我道炼丹,必须以元神为主,元炁为助神之用,以真息为炼丹之资、炼丹要具,真意尤为真息之主宰。

若无元神则无丹本。

若无元炁则无丹助。

既得元神元炁,不得真正胎息,则神炁不能团结一处,合并为一以返还太素之初。

既得元神元炁,又有真息作用,使之攒五簇四,合三归一,然非真意为之主帅,必然纷纷驰逐,断无有自己会合而成丹。

真意又自何而始?必从虚极静笃,无知无觉时,忽而炁机偶触而动,始有知觉之性,此即真意之意,非等凡心凡性,故古云:“仙非他,只此一元真性修之而成。”

切不可起大明觉心,使金木间隔、坎离不交。【62】

真意为炼丹交合之神,真息为炼丹交合之具,要皆以神气二者合之为一而已。

不得先天神息采取烹练,进退温养,则先天元性与先天元命不能自己会合为一,攒五簇六而成金丹。无真息,则真炁不能自升自降,会合温养,结成玄珠。

既得真息,若无真意为之号令,摄持严密,则真息亦不能往来进退自如。故曰:真意者,炼丹之要。

然真意不得元神,则真意又从何而始?惟于玄关一窍开之初,认取这点真意,此得之。元神所流露,即是真意,亦即得其一而万事毕之道。学者认得分明,大丹之本立。【38】

修炼要诀,不过以虚(先天一炁)为君,以阴阳(真阴真阳)为臣,以(真)意为使。识此三者而次第修之,神仙大道尽于此。

虚乃活活泼泼,浩浩荡荡,浑浑沦沦,无量无边之虚,人能知此真虚,向身心上求之,得炼丹主脑矣。

阴阳乃人身中清空一炁、由一炁而分为阴阳者。

学者第一要明真虚,第二要知真阴真阳。盖不得真虚则不灵。不得真阴真阳,则不能变化无穷,生育不测。

然真虚得矣,真阴真阳得矣,若无真意为之运用,则阴阳不能返还而为太虚,太虚亦不能散而为阴阳,此所以炼丹之学以真意为主也。【2-21】

四、主次  偏差  旁门  幻境

1、迷失于丹道名词

混沌“一觉”,有真亦有假。如今之人,昏迷一下即以为混沌,知识忽起即以为一觉,此皆认贼作子,断难有成。切勿以恍惚二字蒙混过可也。【5-11】

玄关一动,其间才有本来人、仙家种。除此一点动机,就是虚室生白亦是幻境。其他如二候阳生,四候采取,一概都是阴阳水火,只可言为生物之具,不可言为生物之本。【3-24】

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金液大还,皆是取鱼兔之筌蹄,如竟视为道源,差毫厘而谬千里。惟此元炁,无声无臭、无形无象,天地人物公共之生炁。学者修炼,必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练。否则,练精、练炁、练神、练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孩童而习之,到老而无成。【5】

吾恐理欲杂乘,善恶莫辨,时而守中,时而采药,时而进火退符,著象执名,多多益善,究属无本之学,未得止归,终是一个谜团,无怪学者毕生怀疑莫悟也。【22】

至于修炼一事,咽津服气出而道一变,采药练丹出而道一变,迄于今左道纷纷,不堪言矣。谁复知玄关一窍为修道之要务乎!总著不得一毫拟议,拟议即非。著不得半点思虑,思虑即错。【38】

倘著形著象,纷纷驰逐,不肯歇手,则去道远矣。莫说外物纷纭不可言道,即如存心养性,修道练丹,进火退符,采取封固,一切名目,皆是虚拟其象,为后之学者立一法程。若其心有丝毫未净,即为道障。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39】

世之旁门左道,既不知大道根源,又不肯洗心涤虑、原始要终。或练知觉之性,或修形气之命,或采七金八石以为药,或取幼女童男以为丹,本之既无,道从何得?【16】

彼旁门左道以进火退符、采药练丹、一切有作有为之法,视为神仙之道,误矣!远矣!有后天而无先天,仅凡气而无真炁,一腔火性,其能久也?【31】

又莫谓真阳如似一物,实有形象,而丹田实有地方,虽古人谓为炁海、谓为祖窍、谓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有其名,却无其实。【5-2】

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5-25】

凝神入炁穴,此个炁穴,不在有形有象之肉团子上,是神炁合一之炁穴也,神炁聚则有形,神炁散则机息。

金鼎非真有鼑,玉炉非真有炉,亦无非神炁合一凝聚于人身气海之旁,即男子媾精之所,女子系胞之地,然亦不可死死执著此处烹练,不过以人身元炁自一阳来复,神炁交会于此,归根复命于此,烹练神丹,采取归来亦离不得此,除此而外,别无修炼之处。若执着此处,未可以成神胎也。

须知神炁团聚一区,恍惚若在此、又若不在此,方与虚无之丹相合。学人明得此理否?【2-24】

无奈世上凡夫俗子开口言丹即死守丹田,固执河车路径即在身形之中,其未了悟无为之旨也久矣!

惟圣人知修炼之道虽有火候药物、龙虎男女、炉鼎琴剑种种名色,犹取鱼兔之筌蹄,鱼兔未得,当用筌蹄。鱼兔入手,即忘筌蹄。若著名著象,皆非道也。【58】

神气混合,复还太极,结成黍米之珠、阳神之体。

周天之数,不过喻名。三百之数,实非有爻策可计,有则非自然火候。推之炁机流行,河车自运,亦是如此,若有迹象,即属搬运河车,非自在河车,不合天道之流行。若有勉强撮合,非自然之凝聚,而不可以复命归真。【27】

以不净不洁之神,凝于后天精窍之中,久久练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总是一个污浊鬼,即云长生,亦只守尸鬼,虽有奇技异能,只是一精灵鬼而已。【4-8】

盖以此窍本虚,以虚合虚,是为“同类易相亲”。若于此身窍隧死死执著,不惟此中神妙不现,而窍隧早为之锢蔽而不通。【4-4】

世之吞日精月华以求长生者,是欲速死于外感,其愚更可笑也,不论吞其炁,即使纳日月于腹中,试问能长生乎?世人左道多矣!服粒餐霞辟谷诸说,俱无关于性命,不惟无益,而又害之矣。【4-25】

古人一切比名喻象,不过想象得药成丹光景,大约有似于此,其实非真有也。清空一炁,究有何声色哉?有何景象?如谓实有物事横亘于中,要皆后起之尘缘,殊非我本来面目。学者切勿以虚为实,认假作真,一如天地不以清空为实,反将烟云等等幻形幻色为天,岂不大错!不悟水中月、镜中花,虽有实无,恍惚似之。倘刻舟求剑,其不为魔魅牵引而去者鲜矣。

果深造有得,非但影响俱亡,形声尽灭,即所谓虚无一炁亦无之。

不然,一有所著,则所知有限。一有所形,则所限有方。断不能出有入无,千变万化而莫测。学人思之,神妙万物,性通万物,是不是只一个虚无元神才有如此之无方所、无形状,而实包乎天地之外不为大、入乎尘埃之内不为小耶?

他如有形有色,皆后天渣滓之物,即有动荡,不可理他,勿因此形形色色者移我元神驰逐于外。【5-3】

2后天神气

(数之不能逃者,后天!数之不能拘者,先天!)

后天精气皆有形质,便有气数,生死轮回势所不免,著形著色,皆非道之正宗。【79】

后天有形有色、有声有臭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14】

后天者,凡精凡气凡神凡血,以之修炼金丹,毫无所用。【4-6】

倘未明心见性,徒以后天气质之性、知觉之心为用,则精属凡精,气属凡气,安得有真一之精、真一之炁合而成丹?修行人须从本源上寻出一个大本领、真头脑出来做主,于是练精练炁练神在在皆是。【19】

特患不闻真一之炁,徒服取于后天之精,不惟老大无成,即少壮之士亦终无得也。【80】虽有先天为之主宰,亦赖后天为之运用,倘一概不用后天,此身又将安寄?学者借后天形色为锻炼之具,及至真人出现,而假者在所轻矣,所谓借假修真是也。【2-27】炼丹之道,虽说先天元炁酝酿而成,其实非后天有形之气不能瞥见先天元炁,是知先后二炁两不可无者也。若无后天渣滓之炁,则先天一炁无自而生,若非先天一炁,则后天尸气概属幻化之具,终不足以结成仙胎。【1-22】

3有为无为

先天元炁非意想作为而可得,故先天一炁名曰“虚无元炁”。【1-22】

丹为先天元炁,无有形状,何须作为!若著迹象以求,未免后天火动,而先天大道亡。【10】

学人欲见真窍,惟此心静息调、气安神闲为真把柄。不然,有为而为,有思而得,亦不无玄窍之动,而究之一时而见,移时即非,不似此自然而然、由静存动察而得者之能耐久也。【2-9】

修炼功法,在他们不过以后天之意收敛有形之丹,纵得造成,亦小术耳。即使闻得性功,非合全体大用而论之,还是拘于形色,不能超然于色相之外寻得本来人。

其他但修下田中田者又渺乎其小,即成亦难与上上乘相提并论。盖以此等修士,只知以凡心为运用,识神作主张,不得生生之原。意念一动、知识一起,先天真灵之体、浑浑沦沦者不知消散何处,先天纯朴之体既散,后天知觉之心遂为我身主宰,纵使保固形身,要不过是一个守尸鬼而已。

故我教学人于玄关一窍大开时寻出那真灵乾谛之真人,此个真人,不离色相之中,却又不在色相之内,日用行为概是他作主张,若能识得元神,自是所练之丹,必成天然大丹。【5-9】

无为者先天浑朴之真,有为者后天人为之伪。

道一而已,二之则非。况先天太极未判、纯朴未分,无阴阳之可名,无善恶之可见。

虽有为未必不善,但物穷则变、时极则反,善恶、正邪、福祸原是循环无端,往来不息,阴阳往复之机原属如此。

道曰大道,丹曰金丹,究皆无名无象,在天则清空一炁,在人则虚无而自然,修炼始终,要不出此而已。人能知冲漠无朕是大道根源、金丹本始,从虚极静笃中养得浑浑沦沦、无知识、无念虑之真面目,则我之性情精气神皆是先天太和一炁中的物事,以之修道则道成,以之练丹则丹就。

惟不知无为为本,第以有为为功,则知识不断,纷扰愈多,虽有性有情,皆后天气质之私,物欲之伪,至于精气神有怎不落后天有形有色之杂妄!

道练先天无为,则成不坏金身,道练后天有识,安有不二元神?纵练得好,亦不过守尸鬼,岂能超出阴阳,脱离生死。又况一堕有为,则太极判而阴阳生,阴阳分而善恶出,祸福于此以相往来也。

虽其中练命一步不无作为之用,然必从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方不落边际。【58】

兹欲修道,须知聪明智慧皆为障道之魔,从此黜聪堕明,屏其耳目之私,悉归混沌,则人心死而道心生,知见灭而慧见昭矣。【4】

有知有作有为,而不知寻出先天虚无之炁,所以支离妄诞,造成一等妖幻邪术,而自害害人者多矣。【2-23】

至于审取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凭空以智慧采取之、温养之,此中即不纯正,多杂后天,不能不有伪妄。【18】

著一“觅”字,又千差万错,增数十重障蔽。一切放下,一丝不挂,万缘不染,此个虚无元炁即在个中。【1-23】

今之思虑不息,智谋日多,此是知觉之心,在人谓之智慧,而我道家则视为邪火,那聪明才智半点不用,不惟不用,且必忘焉,然后真炁始育。

动嗔时,我惟以觉照之,务令随起随灭,庶无伤丹之患。【2-2】

炁机蓬勃上载,油然下降,是皆天道之自然,非人力所可致也。【29】

旁门左道以自己私意空空去运,死死去行,不观他自动自静而为之起止也。【34】

无丹无药,遽行采练运转,不惟空烧空练,且必伤性伤精,其为害于身心不小。

满腔杂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练,是瞎练。【42】

无水行火,必烧灼一身。【3-8】

若非真机自动,漫将此气死死用意翻上河车,鲜有不烧灼一身精血,变生千奇百怪诸症者。【5-8】

凡阴凡阳尽息,而真阴真阳始生。呼吸之息若有若无,思虑之神无出无入,自有真阳从虚无中出。若不由他自动,却以心去推移斗柄,皆由我之造作存想而来,一任搬运不停,终年竟月,只是后天识神引起后天凡气,不可成丹。【2-13】

鼎无真种,妄行水火,反将阴气追逐阳炁,而日见阳消阴长,到得后来全是一派阴邪之私用事,或知未来事,或见虚室光,不知者以为得丹成圣,又谁知阳逐日退,阴逐日进,阴气滋长,还不是如同烹练阳炁一般,还不是与阳神生发一样,俱由积累而成?及日积月累,阴气亦成其门户,还不是大有气机,令人不可测度?

我今将此阴气累积,成一个阴鬼说出,使知阴阳之分只一间耳,下手不可不慎也,此语千古圣真未有道及,我今不惜泄露之咎,特为指出。【4-4】

世言运气则甚谬。气可养而不可运,养当俟其自动,所谓“源头活水来”。如运而迫之使行,则气从离出,无殊火牛入燕垒矣,是与拔苗助长之宋人何异?知长不可助,而动静亦听其自然。其阳之动也,静之久而自动。阳之转也,气之战而自转。阳之静也,动之极而自静。所谓“勿忘勿助”,忘则失养之道,助则挫长之机。【4-24】

人不求虚无先天之炁,而第言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以美善为道,亦属后天尘垢,亦是舍本而逐末,此殆后天阴阳,有对待,而非先天一元之炁。

是教人由对待之阴阳返乎真一之炁,其中又教人从有无相入之处,寻出玄关一窍,为练丹之根本。学者须从虚极静笃中养出无美无善之真出来,才算修炼有本。【2】

实修功夫次序

一、心乱数息  心静听息

坐下存神入听,始而神不凝,息粗凡,不妨以数息之武火微微的一其志,定其神。如此片晌,神凝息定,然后将心神放开,惟存心于听息。如此久听,自然真阳日生,而玄牝现象。

我凝神以正,抱意以听,此亦阴阳交媾之一端也。我一心以听,到凡息已停,不问他元炁动否,而元炁自在个中矣。

无息之息,真息也。不神之神,真神也。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炁相往还,所谓神炁合一而成丹也。我须于混沌中落出先天一点真意,以之翕聚元炁,是元神与元炁相交,而大道可成。

此个听息法,第一修炼良法。【2-14】

初下手时,神未凝,息未调,神气二者未交,此当意念略紧,当即数息,此武火。

待神稍凝,气稍调,神气二者略交,但未至于纯熟,意念当略略放松,不似此前之死死执着数息,(当用听息),此文火,有意无意者也。

到凡气息、胎息见、真意生时,自然阴阳扭成一团,神融气畅,药熟火化,不期然而然。【1-18】

用数息之法,以收敛心志,平居无阳之时,有此功法,可以把持自己的心不至于乱走。【1-10】

数息(纯熟)而如无数者,方能保固真阳,招摄元炁。【3-3】

不必别寻奥妙,但于行住坐卧,常常调其呼吸(凝神听息),顺其自然。【1-22】

其功不过些些微微以一点神光觉照之,不使神离气,气离神,即止念矣。不然,念起灭无常,将止不胜止。此似不止,更甚于制念,何也?盖神气一交,浑然在抱,即得本来真面,即是止念之正法。【3-22】

学人欲归根复命,惟将此心放下,轻轻微微听气息之往来,如听至其气息似有似无,则凡息将停、胎息将现,而本来真心亦可得而现。

如不知听息以收心翕气,则神难凝,息难调,而心息亦终难相依。

此听息一法,真正凝神调息之妙诀也。【2-11】

学人下手兴工贵凝神调息。欲归根复命以臻神化之境,亦无他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急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此神息之虚即得感天地清空之炁自然入来,人之所以能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1-5】

以凝神调息为主,心平则神始凝,气和则息始调,到得神气相依,玄关之体已立,此为大道根源,金丹本始。【70】

凝神调息,呼吸绵绵,不急不徐,神与气两两相合,凝于丹田之中,即炉鼎安立。【4-23】

敛而至于气息若无,然后玄牝门开、元息见,此点元息,即人生身之本,能从此采取,庶得真精真炁真神。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此个虚无窟子,古人谓:不在身中,却又离不得身中,此个玄牝门,不先修炼则不现象。【1-15】

内祛诸缘,外祛诸扰,凝神调息,忘机绝虑,一阳发生,道炁复返,炼丹始基。丹乃太和一炁练成。【40】

神之不灵由于心之不清,炁之不壮由于息之不敛。【4-7】

只怕心不静而息不调,上下阴阳不相混合,此精所以日消也。【2-15】

心无生灭则性可长存,息无出入则命可长保。【1-25】

人能凝神调息,守中抱一,铅汞相投,子母混合,复还本来,返归太朴,是谓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59】

修炼之道,不外一阳。

而阳之始生,生于阴之已极。至阳赫赫在于至阴肃肃,不阴极则阳不生,以物穷则反,道穷则变,天地之理,不穷则不变,不久则不化,诗曰:水穷山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曰:人做功夫,做到四方皆黑,无路可入处,方有入。生机在息机之中,生炁在息气之内,此天地人物不易之道。

切勿于静里修持不见乾元面目,遽尔下榻,不积则不成,日夜息气养神,虽无一点动机、一团生炁,然而其机则自此而萌,其端则自此而肇。静养之时,即是阳生之时,不过初始修炼,不大现象。

果能功无止境,学不中驰,久之而精出矣。又久之而神妙生矣。弥久弥芳者,此也。【3-17】

静坐已久,虽不见氤氲蓬勃,天机发动,只要无思无虑、不出不入,亦是我真一之炁蕴蓄其中,只是我后天气弱,不能冲举壮大,亦是我天真常在。【2-26】

心息相依,口鼻之息混若无出无入,此即凡息停而真息现,坐到息息归元之候矣。学人到此不知向上层做去,往往探得此个真息初动速行下榻,不肯耐心静坐以练炁而归神,虽能保得后天色身,终不能见先天本来人也。

必再加锻炼,久久调和,务要敛尽明觉,一毫不用,如此浑噩久之,自然精化为炁、炁化为神,而先天一点真元现象,即玄关一窍大开。【2-9】

(调息)略加收敛协调之意足矣,切勿气粗而按之至细,气浮而按之使敛,致令有形凡火烧灼一身精血。【1-11】

——丹经印证——

张三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忽然神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李涵虚:陆潜虚曰,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心愈细,而息愈微也。真息动而真炁生,真炁来而命蒂生。复命之根,养命之源,护命之宝,诚在真息而已。

黄元吉文集中没有讲具体的听息法,初学者不知如何心息相依。由陈撄宁前辈原注、田诚阳道长丰富的《庄子心斋注解》,去掉许多招招法法、弯弯绕绕,直指大道,极其高妙。谨录于此。

摘陈撄宁先生注解心斋心息相依大意: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不让他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他,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的入于睡乡。

摘自田诚阳道长: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不加任何意念,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庄子·人世间》原文:若一志,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此揭示了中华道家心斋的高妙义谛。借用听息,可以进入心斋的最高境界。

听息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再深一层功夫来讲,也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炁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炁合而为一,没有后天知觉了。炁的本质是虚的,正因为虚所以才能容纳物体。只有道才能把虚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能够做到心同太虚,即是心斋的境界了。

一若一志。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杂念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即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就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了,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现在特别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孔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孔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来讲尤其应当做到,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是双耳失聪的人,也能感觉到。

三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听息功夫做得时间长久之后,心和炁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此即丹经所谓“心在炁中而不知,炁包心外而不晓”的境界。这时的炁不是呼吸之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炁。此时心和炁虽然团结在一起,但是还未达到混融的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

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炁,使心和炁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炁中的心,听心中的炁,使心与炁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即是心和炁同时在听、二者合而不分。此时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一切化为自然。成为自然的听,虽听亦是自然,是用无心而听了,因为此时心和炁已经合为一体了。

四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于“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

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重“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的进展,假如长久的抱着一个听字不放手,反嫌过于执著,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即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心与炁合为一体,心中的知觉已经不起作用,心已合炁,炁无知觉。此时心炁合一的状态,虽无知觉,还有自我,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五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三字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进一步做到忘记自我,皆归于虚,才是真正入静,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进入这一层次,心与炁皆化为虚无,是从无知无觉,进入忘记自我,而后又从无我,进入空洞太虚的高妙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

全部“心斋”的义谛,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最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会,虚与道合,是为得道。

《庄子·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经超出内丹筑基所要达到的目标了,筑基之功只要达到第四步“心炁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经足够了。

最后一步“心炁入虚”,若无悟道功夫为基础,恐入空亡境地,反为修炼之大碍。

陈撄宁:《庄子心斋说》一段下手重要功夫,自古到今,凡注庄子者,皆未见有象我解释得那样明白。昔贤诗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即指此道而言。若后世所传鼎器栽接之术,麻烦之极,岂是一言半句就能领会?术则繁难,而道则简易,此术与道之所以分。

调息时之呼吸,如平时之听其自然?抑或深呼深吸,直至下丹田?答:听其自然,就是调息最好之法。不可用深呼吸,若常行深呼吸,非但息不能调,恐怕还要弄出毛病。

注:当功夫到一定水平时,在每一次功修中,也都有炼精化气、练炁化神、炼神还虚之全程功夫在内。这一点请十分注意,而非仅仅是这一年是筑基、下一年练精,下一年是练炁,再一年练神。

张三丰《玄机直讲》:静功在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炁、练炁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亦然。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炁之功。

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练炁化神之功。

如此真炁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

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打破虚空,与太虚同体,为炼神还虚之功。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步功夫。

李道纯《中和集》:初关身不动,炼精化炁。中关心不动,练炁化神。上关意不动,炼神还虚。心归虚寂,身入无为,动静俱忘,到这里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化虚,与太虚混而为一,是谓返本还原也,长生久视之道,至此尽矣!

陈撄宁《答止火》:炼精化炁,乃以元神练元精。练炁化神,乃以元神练元炁。炼神还虚,乃以元神自练。炼神就是止火(止后天的心火、意念),不见一点火性。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功夫即无下手处。

上乘功夫,本不分段落,一刻之中如此做法,一日一月一年,亦是如此做法,三年五年十年,亦是如此做法,所以称为直截了当、简易圆融也。

田诚阳静功之三层次:

一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

二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用听息法,做到心炁合一,心中不起念,心无念,此为静功之中层。

三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功夫做到无念,还不彻底,此时心中还知有“我”存在,更进一步,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什么也不知道,似乎跟睡着了一样,并且也不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存在,进入“忘我”的境界。做到忘我才是真正的入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身不动练精,心不动练炁,意不动炼神。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无念”,“念头不动”,只是达到中层次而已。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舍意念。

注:心息相依神气相依,息不用调而自调为真息。

神气相依,无需作为,神自然成先天不神之神。

神炁合一,先天一炁自来。

一箭三雕,身心两利,性命双修。我们中华祖先圣贤真是何等的大智慧!无以复加!!!何须弃自家金玉,捡拿他外家玻璃当宝贝?!!!

黄元吉文集中其他下手法

吾道教人,必以心光目光了照丹田,是千真万圣返本还源,归根复命,滴滴归源之正宗。【3-15】

打坐时,虽不离有形之丹田与眼光心光、口鼻呼吸之息,切不可死死执著丹田,凝目而睹,用心而照。惟虚虚的,似有似无,不急不缓去行。【4-6】

凝神于脐下,离色身肉皮不远,此即不内不外之说。以意凝照于此,但觉口鼻呼吸之气一停,而丹田之炁滚滚辘辘在于内外两相交接之处纽成一团,直见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悠扬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与天之元炁两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

凝神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地寻出这个虚无窟子以纳天气于无穷。【57】

我能于无事之时,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日积月累,自然真炁冲冲,包固一身内外。【5-8】

一守有形之中,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

一守无形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静中观喜怒哀乐未发气象。【70】

始也以有形之中,用有为之守,所谓“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作何气象”。

终则以无形之中,用无为之守,所谓“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者是。【5-25】

二、神气合一之密

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神气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

此殆息凡气、生真炁,死凡心、生道心之端倪也。

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也。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气,此与天地人物混化而为一炁,无有渣滓间隔。到此境界,才算现出本来面目。即“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者矣。【3-17】

女子著青衣,(火生木)

郎君披素练,(水生金)

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

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

恍惚里相逢,(先天境中自然混合为一)

杳冥中有变。(先天自生造化)

一霎火焰飞,(先天一觉,一判二)

真人自出现。(真人真面目真炁真神真我出矣。)

(张三丰有电光灼处寻真种,与一霎火焰飞当是同意)

后天之水火土,生形者也,后天有形有色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先天之金木土,成仙者也。能合五气为一炁,混三元为一元,则真元一炁在是,天然主宰亦在是。

此知练精练气练神之功所以不离乎混沌也。若不知始于虚无,生明觉心,作了照想,执着杂妄之神、一身尸秽之炁,我恐藏蓄不深,发皇安畅?学者知此,即知大道之源,修道之要矣。【14】

神气打散,分而为二,即属凡人。

神气妙合而凝,混成一炁,了却生死。

昔日逢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28】

大道原无他妙,惟神气合一,还于无极太极,父母生前一点虚灵之炁而已。

常人神与气两两分离,水火隔绝,铅走汞飞,(由此而生老病死)【8】

人之生,神与气合。人之死,神与气离。

凝神调息,神依气,气依神,神气交感,纽结一团,神气融合,三元混合于一鼎,一鼎烹练三元,直至神融气畅,和合为一,精气神混合为一者也,即抱元守一,即归根复命,大道常存,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精气神三者一齐都有,不是一步还一步。初功虽言曰练精,而神气在此。二步虽曰练气,而精神在此。三步虽曰炼神,而精气亦在此。即还虚合道,道合自然,至始至终,俱不离也,离则非道。

要不过以元炁为药物,以元神为火候而已。【54】

神抱气,气依神,神气合一而不离,为修道之要。【22】

神气未交,必求其交,不许神气偶离。一息不检,或接人而为人所牵,应物而为物所绕,于是神动气迁,神气之归一者而今又分为二矣。气息奄奄、朝不保夕,未尝不自神气分而为二所致也。【2-1】

只要神气常常扭做一团,毫不分散,时时存心,刻刻养气,随时随处常常觉照,不许一念游移,一息间断,方免疾病之虞,鬼神无从追魂摄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古云:“人能一念不起,片欲不生,天地莫能窥其隐,鬼神不能测其机。”我不惜泄漏之咎,后之学者若不照此修持,则无以对我焉。【25】

以后天之气返乎天元一炁,由有形以复无形,丹道之一事也。

以后天之神还返乎不二元神,自有觉以还无觉,又修道之一端也。皆自后天而返先天也。修道之要,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神返元性,气返元命,不啻天地未兆之前,浑沦无际。【26】

调息要调真息,炼神须炼不神。无息之息方为真息,不神之神方为至神。断没有后天凡息一出一入往来迭运而可以成丹也。【1-11】

神恋气而凝,命依性而住,神气混合,复还太极,以结成黍米之珠,阳神之体。【27】

必心息相依,神气不违,真阳真药即从此发生出来。如此动而神气一,静而神气一,自然日充月盛,学成金仙。【2-2】

一心一德不使精气神偶离,离则三宝各分其途,不能会归无极以为炼丹之本。【10】

子思曰:造端乎夫妇。非外面夫妇,乃身中夫妇,乃人身一乾一坤,一坎一离,一水一火,一神一气,一性一命。性命合一,即还太极。由此太极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无在不与天随。要之,皆神气归真,返还我生初一团太和元炁。【4-13】

交媾,即“神入气中,气包神外,两两不分”。

采取,即一意凝注,毫不分散,古谓之“不采之采胜于采”。【32】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虚也漠也,即神气混合而为一,返还于先天浑沦一炁时也。即此是真药,即此是灵丹,别无他物可以为药为丹也。

学者只要心无染著,混混沌沌,自然与道合真,此即采取,亦即烹练也。所谓不采之采胜于采,不练之练胜于练者,此也。

天人合一之道,唯此一虚。道一而已,一即虚而已。【3-14】

只以人身真阴真阳团聚一处,久久酝酿,庶得真一之炁,若不知真阴真阳以团为先天元炁,而于凡阴凡阳中求之,一任经年累月,亦不得真一之炁。虽修炼始基不离凡阴凡阳,而要不过借后天之气以团先天一炁。若得先天元炁,那后天凡气殆粪土。【2-8】

一呼一吸,即阴阳也,阴阳原是一炁,一炁散而为阴阳,此凡阴凡阳。学者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凡气化为真阴之炁,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真阴真阳,与元炁不相远。学者要知元炁本无形无状,惟即我身真阴真阳发生时节,即是元炁来入我身,以擒制我身中之灵汞阴精,自然凝结为丹。【2-17】

火药二物,只是先天一元真炁,性在此,命亦在此,大道亦无不在此。

药即是火,火即是药。当神气合一,坎离相交,大药生其间,氤氲兀腾,谓之为药。然火即在药中。及乾坤交会,龙虎金木混合为一,收敛黄庭,无形无象,但以一点真意持守,是即以火温养,故练时谓之火,火中自有药在。动而有形,喻之为药。静而无象,喻之为火。

内药,我身之元炁。外药,即太虚中之元炁。必内药有形,外药可得而采。(内真外应的原则。)

以神驭气气归神,不必他术自长生。元神,虚也。元炁,亦虚也。以元神采元炁,以元神运元息,是以虚合虚,即是以虚合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而丹未有不成。

只怕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停,胎息不动,则难以采天地之灵炁,不能与天为一。【3-5】

丹经比名喻象,不外水火二物。到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不分,化成一炁,即金丹。【2-29】

学者欲窍中生机活泼,元神灵动,离不得将神气二者混化合而为一,又谓之“立匡廓,立橐龠,立炉鼎。”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窍中生炁入之时。【4-4】

神气荟萃,化三元为一元,合五气为一炁,而主极以立,一团太和之炁上下往来,仙道可修。

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思,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主极一立,以神入气穴,即是以神下水府,又是以性摄情,以龙嫁虎,种种喻名……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如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真阳生矣。我言以神入气,即交媾水火之道,水火一交,那其中氤氲之炁蓬蓬勃勃发生起来,即水中金生,又云铅中银出,又是阴中阳产,总皆喻人之命蒂,实为长生不死之根本也。

主极一立,则阴阳造化自动自静,人原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即天地万物之炁机与之俱动俱静,自与天地万物潜孚矣,实致中致和而已。【4-6】

欲求一元真炁,水火不交,安有真铅之产?坎离不交,阴阳不合,而先天一炁又从何而来?如此神自神,气自气,神气不相凝聚,怎得无息之息以成先天法身,怎得不神之神以配两大乾坤?【2-4】

——丹经印证——

吕洞宾: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自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万有无一臭,地下听雷鸣。

张紫阳: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

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天地合时甘露降,坎离交处黄芽生。此句诗颠倒一下读,其意更明。)

既驱二物归黄道,怎得金丹不解生。

其中简要无多语,只是教人练汞铅。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练金液还丹者,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炁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

劳形按引皆非道,服炁餐霞总是狂。

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

二物会时性情合,五行全处龙虎蟠。

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虎越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金明。

石杏林《还源篇》:

一窍名玄牝,中藏炁与神,有谁知此窍,更莫外寻真。

以神归炁穴,丹道自然成。能知神炁穴,即是得仙人。

神炁难捉摸,化作一团金。惟留神与炁,片晌结玄珠。

铅汞成真体,阴阳结太元。但知行二八,便可练金丹。

谁知铅汞合,正可饮刀圭。铅汞归一鼎,日月要同炉。

龟蛇自缠绕,化为丹一粒。

李道纯:精炁神曰三元,三元合一,曰丹成。

三五合一,则归太极。身心意合一,则成圣胎。

身心合一,神炁混融,谓之丹成,喻为圣胎。

身心意,曰三家。精气神,曰三元。精神魂魄意,曰五气。三家相见,曰胎圆。三元合一,曰丹成。

张三丰:玄关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炁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炁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道言浅近说》: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忽然神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不息之息),炼神要练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不神之神,神乎其神。人心绝则道心见。

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不足道!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五篇灵文》:神不离炁,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身心大定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寂然常照,不可存想,犹天地之静定无为,自然阴降阳升,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

陈撄宁:

初下手,就用神气合一之法,做到五六年后,初步功夫成功,也不外这个方法,直做到出阳神为止,到底还是这个方法。虽有许多辅助的方法随时应用,然主要的方法唯有神气合一而已。神气合一之法,极其简单,何以能得这样大的效果,凡是最上乘的方法,都是最简单的。若方法愈复杂,则功夫愈难做,而效果亦愈不易得,况且,这个方法是从造化根源上探索而来,幸勿轻视。

倘若你一定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运即成真。功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功夫。复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著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

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自己丝毫不做主张。

精气神本不可分,精气神合成一体,分无可分,大丹始成。

性功是养神,命功是练炁,神炁合一,便是性命双修。

离中汞与坎中铅一交之后,先天一炁即源源而入我身中,自有周流六虚、往来不定、上下无常之象。

老子名为玄牝之门,即后世道家所谓玄关一窍。不过一阴一阳、一神一炁而已。能使阴阳相合,神炁相抟,则玄关之体已立。神气合一,则丹结矣。

合乎太极者,即神气合一,阴阳相纽也。

陈悟玄女士问:女丹书云,女命有三,当指海底、中宫、乳房而言。现在功夫,上座时先守海底,待海底气机发动,即守乳房。究竟女子修炼初下手时,应当守何部位为宜?

答:守中最宜。这个中,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宫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着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所能告君者,只有“守中抱一”四个字。所谓抱一,即心息相依、神气合一而不分离。所谓守中,即神气合一之后,浑然大定于中宫(注:此中宫为神气合一之处,浮游守规中),复还未有天地以前之混沌状态。此乃最上乘丹法,有利而无弊。果能做到极玄极妙之处,简直可以脱轮回而超劫运,与圣贤仙神并驾齐肩,俯视天人。

阳火阴符之运用,是有为法,重在一个练字。守中抱一之玄妙,是无为法,重在一个养字。有为法不可以包括无为法,而无为法则可以包括有为法。

我对张女士所言者是中等丹法,对君所言者,乃上乘功夫。切勿生轻视之心而有所不满。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君若是上根利器,必能深信此言。

混沌,坎离交媾时之景象。

“真铅制真汞,”真铅一合真汞,即有恍惚杳冥、混混沌沌、如痴如醉之象。

寝寐神相抱,即行卧时神炁皆要合一。

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凝成一点,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身中,一开一合,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合俱终,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用什么方法可以执管人身之生命权?即是神气合一,大静大定做到鼻不呼吸、脉不跳动,与死人无异,惟身体柔软温和而不僵冷,即是丹经所谓:脉住息停,未死学死。

修炼须从真意下手,而不用识神。元神特点在于静定,识神特点在于分别,真意介于元神与识神之间,非静定亦非分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功夫成熟自能知之。

动功与静功相辅而行,方无流弊,偏于静而不动亦非善法。

田诚阳:上乘修真之功,可谓“抱元守中,神炁合一”八字而已。只要能够悟入先天混沌状态,则练精练炁练神三者密不可分,练精即是练炁,练炁即是炼神,炼神即是练精。打破一身有形之象,天地之炁悉皆归之,而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得永得,我命在我。一切内外景象,皆自然而然出现,全不用后天人为之力,何等自如。

三、虚极静笃现玄关

古云:“修道之要,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杳冥端。”杳冥端,即虚极静笃之时。虚之极,静之笃,而真精真炁真神即从此而生。总之——清明之神由混沌而来。

古人曰:“玄窍之开,即如同太极一动,阴阳于此分。”又谓“伏羲一画,两仪于此兆。”其间千变万化,无穷无极,莫不由此混沌一刻立其基。特患人不入于杳冥,无患玄关之不发现也。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心不除,真息不现。【2-12】

八卦炉中火焰飞,神仙隐隐练玄微。

直向虚无寻密谛,端从元始辨真机。

空明洞达浑忘我,落点根源识者稀。

黄芽遍地群生育,白雪漫空万物归。【5-28】

太极无动无静,无思无为,无声无臭,浑沦磅礴,太极虽无一物,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本。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焉者也。

混混沌沌,不识不知,氤氤氲氲,如痴如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交媾,水火适成一炁。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极。纯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先天虚无之中。太极在中,即生气在此中,大药大丹亦在其中。炼丹者,即练此太极也。成仙作圣,亦无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也。

修之于身,岂有他妙?

只是混混沌沌中无知无动时,忽焉而有知有动,即有无相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3-25】

要得道妙,须混混沌沌,寂之又寂,始是父母未生前一团太极之理。此个浑沦,即鸿濛鸿濛未判之祖炁,天地将判之元炁,四大未分,五行未著,一个浑沦完全之元炁。人有此则生,无此则死。此为修道第一妙机。【4-21】

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神气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

此殆息凡气、生真炁,死凡心、生道心之端倪也。

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也。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气,此与天地人物混化而为一炁,无有渣滓间隔。到此境界,才算现出本来面目。即“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者矣。【3-17】

念有一毫之不止,息不能定。

息有一毫之未定,命不我有。【1-16】

有一点散乱之心,则不为纯阳。

稍有一念未除,尚不免有凡尘之累。【1-17】

一孔玄关大道门,造铅结丹此中存。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

修炼必要恍惚杳冥,而后人欲净尽,天理常存。凡息自停,真息乃见。人心太明,知觉易生。若到杳冥,知觉不起,即元性元命打成一片,此性命返还于无极之天也。

此个恍惚杳冥,大为修士之要。若一生他念,此个元炁即已杂后天而不纯矣。学者必心与气合,息与神交,久之自有无穷趣味生来。【21】

入定功夫在止念,念头不止亦徒然。必妄念克除,而后真息乃生。真炁既生,则元神自活。久之神归炁伏,自返还太极之天。炁与心是二而一者。药在此,丹在此,神仙之成亦无不在此。【2-1】

以先天元炁隐于虚无之中,不在见见闻闻之地,(因此)筑基得药,练己还丹,脱胎得珠九节功夫,要不外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冥为主,自守中以至还丹,皆离不得浑有知于无知,化有为于无为。人能泯其知觉,浑其神知,没其见闻,去其作为,道即在其中,而一元真炁常在。倘起大明觉心,则后天识神应念而起,已非先天元神。故必恍惚中求,杳冥中得。【10】

人有知识,已破其混沌之真。如能不识不知,乃完其无名之朴。大修行人于不闻不睹之地,返其无思无虑之神,不闭耳目,黜聪明,不能归于静定。如有一毫计较,一念谋为,则太朴不完,混沌之先天丧矣。【65】

圣人修身,不外元神元炁,善养虚无,则元神元炁自然来归。心若不虚,己先无道。若起一客念,动一客气,愈修而道愈远。学者慎之戒之!【49】

真精由杳冥无朕中生,若起一分明觉,则减一分杳冥,真精无以为生育之地。诸子务要于一阳未动之前,杳杳冥冥,浑不知有天地人我,始是藏蓄之深。待至一惊而觉,真阳现象焉,此个阳即天地人物发生之元炁,亦所谓天地之心即此可见。此个阳不易得也,必于阴气凝闭之极,我惟虚极静笃,一无所知,一无所有,而后真阳始得发生。【3-23】

修性练命,必要混混沌沌,若有若无,不识不知,方能采得天地太和元炁合为一体。殆太极未分、鸿濛未判之元炁有如此(混混沌沌、不识不知)耳。【3-26】

欲真阳现象,须从静中蕴蓄,切莫徒望真阳之生而不于静中早自调养也。温养未深,性命自初生以来所带渣滓之污垢不曾洗涤得尽,以故发生时不免夹杂凡气,无由练成一粒黍米玄珠,故有得而复失之患。【5-7】

使心若太虚,盖以此(玄关)窍本虚。以(我)虚合(他)虚,是为“同类相亲”。神气合一、神融气畅,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窍中生炁入之时。若于此身窍死死执著,不惟此中神妙不现,而窍早为之锢蔽而不通。真心之见,必从忘其妄心后而乃现。【4-4】

打坐必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到得浑浑沦沦,无人无我,无天无地之候,即性也。我若混沌中一觉,即是真正见性也。由此真性发为元神,即真心也,真心即真意。明心见性,有何难?至于忘物忘人忘我,才有此太和一炁。【3-7】

——丹经印证——

历代仙真隐指“虚无之境”

吕洞宾: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者多。持经咒,念法科,排定纸上望超脱。若是这般超生死,满地释子成佛罗。得真经,出红波,不得真经没奈何。若问真经端的处,先天造化别无他。真经原来“无”一字,能度众生出大罗。要真经,度自己,除非同类两相和。生天生地与生人,岂离“阴阳造化窝”,(当思阴阳产于何处,何处才是阴阳窝、造化窝;当思神炁产于何处,何处才是神炁穴)。大道端居太极先,本于父母未生前。静里更有别乾坤。

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

石杏林《还源篇》:(当年,石真人此篇名若多写“一”字,《还源一篇》,则少去后人许多迷失、纷争,无奈古人皆此恍恍惚惚风格。如今许多人皆知“还源、返还”,究竟还源到什么地方?三思!!)

练炁徒施力,存神枉用功。岂知丹诀妙,整日玩真空。

神炁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般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药取先天炁,火寻太乙精。能知药取火,定里见丹成。

定志求铅汞,灰心觅土金,方知真一窍,谁识此幽深。

造化无根蒂,阴阳有本源,这些真妙处,父子不相传。

药材开(于)混沌,火候练(于)鸿濛。

龟蛇真一炁,所产在先天。不知真造化,何物是真铅。

但要合天机,谁识结丹处。(结丹处即合天机处。)

半夜三更里,金乌入广寒。夜静月明处,一声春乌啼。

(半夜三更里、夜静月明处,阴极而阳、静极而动。)

李道纯: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静定功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

无思无为,易之体。有感有应,易之用。

身不动,精自固。心不动,气自固。意不动,神自灵。

“不将火候着于火、真火本无候”,只这两句子,瞎了多少人眼。若到无抽无添处,正好行火候。心定念息,火候用也。息心养真火。

采药原容易,烹煎亦不难。心头无一事,真火透三关。

所谓“三家相见”,三元五行混而为一也。意大定,则三元混一,此所谓三花聚,五炁朝,圣胎凝。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练精化炁为初关,身不动。练炁化神为中关,心不动。炼神还虚为上关,意不动。作此见者,金丹之能事毕,神仙之大事至是尽矣。

练精化炁,练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关。今之学者多指尾闾、夹脊、玉枕为三关,非至要也。

予所谓呼吸,非口鼻。真息绵绵,往来不息之谓。

予所谓身心,非幻身肉心,乃不可见之身心。身是历劫以来清静身,心是象帝之先灵妙本。

是知虚者,大道之体,天地之始,动静自此出,阴阳由此运,万物自此生,是故虚者,天下之大本。

进火无中练大丹,安炉定里求真土。

极致冲虚守静笃,静中一动阳来复。

诚能一上究根源,返本还源不费力。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

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

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

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

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二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神炁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

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练不神神。

顿忘物我三花聚,猛弃机缘五炁臻。

丹从不练练中练,道向无为为处为。

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药物只于无里采,大丹全在定中烧。

七返九还大丹头,学者须当定中求。

空不空中烹至宝,无为无处练真如。

恍惚中间情合性,虚无谷里奇投偶。

每日只徒心有见,何时得悟命归根。

一切形名声色象,到头都是弄精魂。

父母未生前,是金丹之基。

些儿真造化,恍惚杳冥中。

为君明说破,太极未分前。

中间一窍子,无人摸得着。

摸得着,为君吹出无声乐。

达虚知妙本,静极见天心。

张三丰: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

息不用调而自调,炁不用练而自练。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神息、真橐龠、真炉鼎,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神炁凝结,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妇交情,美快无比,切不可著他。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不息之息),炼神要练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不神之神,神乎其神。人心绝则道心见。

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不足道!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真铅生于天地先,何用金石与木草。练之九九功若成,杳冥之内生金宝。腾腾猛火烧虚空。=道要歌,效用多,不知道要必遭魔。看玄关,调真息,知此二要修行毕。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一息去,一息来,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炁冲和八脉开。照此行持得妙窍,玄关何必费猜疑。

直到真空地位,大用现前,一得永得。亥子之交,剥复之间,手探月窟,足蹑天根。不知虚空法度···谁知虚空消息···去太极真人前,(虚空一无所有之处),请一点真一不二法门来,与我为混合之大道也。···余皆旁门小法。

那一点真阳动静,在虚无内修根养蒂,虚无内立命安基。又何必指东猜西!

《五篇灵文》: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生于恍惚之中。

陈撄宁:

道家中黄直透,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所谓仙家顿法。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始终如此做法,不必再分小周天大周天、小还丹大还丹许多名目。

人能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见本来面目。认识真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与其再要用各种旁门小法功夫,倒不如一切放下,专修大定的功夫为妙。

道是什么?道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炁。神炁合一,就是修道。

顺其自然而无为者,先天之道。由于人力而有为者,后天之功。

丹道不外静定。小静之后,必有小动。大静之后,必有大动。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常人所以无此效验,因未能静定之故。

存无守有,恍惚杳冥,念念规中,使真人潜深渊,自然优游而舒适。念念规中,自有神妙不测之变化,不必去注意功夫的效验而效验自来。

先天一炁若有心求之,则必不能得,必须以无心求之,以无制有。清静功夫,若不能虚极静笃,则一阳不生。阴阳功夫,若离器不空,则坎宫之炁,安能默运过来?空与炁本不相离,无论清静、阴阳皆如此。

上德者,不识不知,混沌未破,毫无奢欲,纯乎先天,先天者,无为,故不以察求。(见庄子混沌凿窍一文)。

李涵虚: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独一无二,即阴阳亦无,有二即错。)故曰一窍。以神凝炁聚,现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活的论,乃算作玄关一窍。故曰:自虚无中生。真机直露,得者秘之。

玄关,神炁交媾之灵光。玄关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测,离此不能躲无常,混混沌沌,兀兀腾腾。此中玄妙,变化万端,不可名状。识者秘之。

收心调息,静之又静,一切放下,全体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万物芸芸,各返其根。此无知无识时也。谁晓得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慕地“一惊”,如梦初醒,初醒之时,名曰“先天阳生活子时”。故曰“子时进阳火”。

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谓之“钻杳冥”。忽然心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而阳生。

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昔日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才稍有把柄。但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才有真效验。

人能钻入杳冥,方能成得交媾。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练,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

交媾之法,后天与先天不同。后天交媾,以神合气。先天交媾,以性立命。

定心不固,每为识神所迁,心与气离,不能见本来面目。法在心息相依之时,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神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若能直造杳冥,自当透出玄关一窍。

神气交加入杳冥,忽闻“空处”诵真经。

有知有识皆是假,“无知无识”始生真。

除了“虚空”不造丹。

真灵之体,实从“虚无”里胚胎。

西派海印子:《性命圭旨》一书,皆以色身立说,存想山根,操心夹脊,玉液练形法,安神祖窍,法轮自转,蛰藏气穴,吸舔撮闭,目视顶门,守虚危穴,冲开顶门,误人不浅,与钟祖“未生身处下功夫”,吕祖“穷取生身受炁初”,大相背离。采药归壶以阳物勃举为神奇,号之为药产,尽是认贼作子而不觉。

恍惚杳冥,即是采取。

小还之时,身内是坎离。功夫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纯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浑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真炁熏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此渐采渐集,炁足止火,复成童体,此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是先天。

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彼此凝结,是合内外两重真阳而成大还。功夫到此,定力已达二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阳,与我身内乾阳相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至大丹告成。

小周天,从后天返先天时之名。大周天,从先天返先天之先天时之名。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还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复以我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还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大周天。虽名有大小之分,功夫原不外心息相依,做到大定真空,小周天在定中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行,因定有深浅不同,故所得亦不同。

其实功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周天大周天,同时进行,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不标大小周天之名,而实际大小周天,均已包括在内,最为简当。

功夫不外心息相依,一到大定真空之境,内外二药俱通。内则七返,五行四象自合,三家自然相见,水火自然既济。外则九还,先天一炁自来。一切法验,不招自来,不求自至,有水到渠成之妙。

真空乃外呼吸断绝,神炁同定,息念双消,性命合一,至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则妙有显现。无呼吸之定,身心寂然不动,内外混忘。功夫到此,内则己土现前,五行四象自合,坎离自交,而成七返之妙。外则戊土成立,先天一炁,不召而自来。外返内还,同时进行,沐浴封固,不待安排。

一到真空,则妙窍同玄,有无一体。

一到真空,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一到真空,则三家自然相见,四象自然会合,五行自然攒簇。

一到真空,则真性自然透露,妄惑自然消融。

一到真空,以寂而感,先天真阳,不招自来。

真空为丹法之玄枢,返还之妙键,成真之轨躅,了道之南针。未到此境,则内药外药皆不能通,戊土己土皆不能现,而水火金木四象五行,亦无从攒簇。

田诚阳:

如果进入静的境界,就没有思考,思考是人为的东西,你越往深处静,心念是不动的,动本身是不对的。

丹道大患,在于用念。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于先天。

一切修为,都是在静中自然印证。能静自合于天地之道。

除去一切思虑念想,返还于先天境界,方可涵养先天一炁。欲入此境,必须忘去所谓“意守”,一切大静,直入坐忘境界。进入先天虚无之境界,方知动静之本源。

入于先天虚无妙境,返归生身之本源。修炼入于无为之境,何须再追求后天有为之法,作茧自缚呢?我自入道,坚持做功多年,而今明白种种法门尽属后天,道法自然,不在人为。

归于虚无先天,静极而动,则一阳之炁,便会发生。既归先天,不落后天,犹如太极图之阴阳鱼,流转不息,冲和互化,总在太极圈内。得丹之后,体内景象万千,此时已到自然无为之大化境界,一切变化,纯任自然,自己惟须顺其自然而已。

从最初的心息相依,迈入神炁合一,再由神炁合一,进入性命合一,性命合一之后,到达天人合一。

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舍弃阴阳动静之执着,其法以“先天地生”为体,自然而然为用,存神养性,与道合真。

四、一惊而觉

此一刻又名先天活子时,太极开基,混沌初开,一划开天地,静极而动,无中生有,阴极而阳,天人合发,天人合一,先天一觉,玄关一窍,先天一炁,心死神活,天理来复,时至神知,一阳生,一阳来复,地雷复,神炁穴,天地根,有无窍,造化炉,众妙门,阴阳窍,阴阳鼎,玄牝门,真炉鼎,生死门,生死窍,生杀舍,念头不起谓之中,念头起处为玄牝,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钻杳冥等等名目,不胜枚举。实为不同的人编造出不同的名词对同一个事物进行描画而已!!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大约读到玄关一窍的特征、来历、作用等等含义。

必是由神气合一,进而还原为先天一炁,即等同于宇宙万物未生前之一无所有、鸿鸿濛濛、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无形无象之元始先天一炁,这是最最最本质的一点,为最最最核心之核心。其表现为“无知无觉、一无所有”。

一分为二

混沌一觉有真亦有假。如今之人,昏迷一下即以为混沌,知识忽起即以为一觉,此皆认贼作子,断难有成。切勿以恍惚二字蒙混过可也。【5-11】

玄关一窍是学者第一要务。然不得太极无极之真,焉得玄牝现象?如曰有,亦是幻而不实。【2-1】

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炁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为最上上乘练虚一著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得悟入此际者。【4-3】

圣门一贯之道,何道也?即玄关一窍。若离此一窍,即是旁门。以人之生,生于此一炁,人之死,死于此一炁。了悟此个玄关,始知我之生而入世,非此窍无由来。我之化而出世,非此窍无由往。跳出生死之法岂有他,只在此一窍而已。凝神即性,调息即命。无动无觉,即性即神。有动有觉,即命即炁。此个玄关,不在动静,而在动静之间,方是真正玄关,随时皆有,特患人不细心探讨耳。

诸子诸子,著意著意,于此切勿忽略。【5-20】

太极无动无静,无思无为,无声无臭,浑沦磅礴,太极虽无一物,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本。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焉者也。

混混沌沌,不识不知,氤氤氲氲,如痴如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交媾,水火适成一炁。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极。纯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先天虚无之中。太极在中,即生气在此中,大药大丹亦在其中。炼丹者,即练此太极也。成仙作圣,亦无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也。

修之于身,岂有他妙?

只是混混沌沌中无知无动时,忽焉而有知有动,即有无相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

但此阳生,惟此一息之间,其妙不过一阴一阳之动静而已,动时固非,静时亦非,惟在静极动初、阴纯阳始。倘猝不及防,即动后天念虑,迥非太极完成之物,不可以为丹。

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者也。【3-25】

古云:“修道之要,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杳冥端。”杳冥端,即虚极静笃之时。虚之极,静之笃,真精真炁真神即从此而生。务令无知识、无念虑,混混沌沌中,落出一点真意,即是先天之意。从此有觉,即是先天之觉。从此有动,即是先天之动。总之——清明之神由混沌而来。

古人曰:“玄窍一开,即如同太极一动,阴阳于此分。”又谓“伏羲一画,两仪于此兆。”其间千变万化,无穷无极,莫不由此混沌一刻立其基。特患人不入于杳冥,无患玄关之不发现也。

须从动极而静,真意一到为之造化,才能入于杳冥。及静极而动,此时阴阳交媾,将判未判、未判欲判,恍恍惚惚中,忽觉真铅发生,此即玄关现象,全赖元神为之主持。至于其炁机之消长,且听其盛衰,此即真正妙诀。

久之炁机大有力量,一任其所至,我不加一意,参一见,惟了照之而主持之,得矣。到得炁机壮旺,一静即天机发动,虽一切喧哗之地,其机亦不能禁止。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照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此与35章相似)【2-12】

玄牝之门,乃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而用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牝之门,别无他径。

学者垂帘观照,混沌无知之时,死凡心也。忽而“一觉”而动,生道心也。

此玄牝之门,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光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

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象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门。否则为凡窍,而无先天一元真炁存乎其中。

真阴真阳形而为真一之炁。【6】

玄关一动,其间才有本来人、仙家种。除此一点动机,就是虚室生白亦是幻境。其他如二候阳生,四候采取,一概都是阴阳水火,只可言为生物之具,不可言为生物之本。

离太极则无生生之本,离阴阳则无生生之具。人生根本是无极而太极,一点鸿濛初判元炁。

无知无觉之际,忽然而有知觉,见天地之心。一觉之后,又觉及他事,只因霎时变幻,即成后天物事,不可用矣!故曰“太极本无二。”同一修炼、同一采取,而有幻丹真丹之分,盖由此一息偶动之能乘机与不能乘机之故。

果能乘玄关一窍不失其机,须知先天元炁必要先天阴阳水火调养,始能同类相亲,古人喻“抱鸡当用卵,补锅必用金”是也。【3-24】

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形可指,有名可立。

须从混沌又混沌,方有丹药底本、神仙根基。到得凝神调息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此即虚极静笃时也。于此忽然一觉,现出我未生以前一点真面目来,完完全全一个太极本体,天地人物与我同根共蒂者。【4-2】

炼丹之道,皆以一阳肇端。究竟阳在何处寻?在生身受炁之初。又何时采?在息息归元之候。混沌中一觉,即人生身之始,所谓“一阳来复见天心也”。

此时一知不起,一念不动。忽然“一觉”而动、“一惊”而醒,丹经所谓“亥末子初交半夜”是。学者于此须凝神入炁穴,此个炁穴,不在有形有象肉身上,而是神炁合一之炁穴,神炁聚则有形,神炁散则机息。

金鼎非真有鼎,玉炉非真有炉,无非神炁合一凝聚于人身气海之旁,即男子媾精之所,女子系胞之地。然亦不可死死执著此处烹练,不过以人身元炁自一阳来复,神炁交会于此,归根复命于此,烹练神丹,采取归来亦离不得此,除此而外,别无修炼之处。若执着此处,不可以成神胎也。

须知,神炁团聚一区,恍惚若在此,又若不在此,方与虚无之丹相合。【2-24】

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5-25】

何谓天人合发?从无知无觉时,是纯乎(先)天不杂以人。忽然有知有觉处,是纯乎人亦不离乎(先)天。故曰:天人合发。如此天人合一,始是真阳,可以为丹母者。

地雷震动山头雨。

静中阳动金离矿,地下雷鸣火逼金。【3-12】

(一)下手之初,万念悉捐,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

(二)不顷刻间,神炁打成一片,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

(三)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不知神之入炁,炁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无天无地景象。

(四)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道家谓之玄关妙窍。

——大道根源实属无形无象。——

天地未开之初,混混沌沌,无可端倪,即如同人致养于静时也。学者欲得玄道,必静之又静、定之又定,其中浑无物事。

天地忽辟之际,静极而动。即(如同)人侦炁于动,一觉而醒。及炁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为炼丹之始基。第此倏忽之间,非有智珠慧剑,不能得也。

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

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归根复命。

要之,皆一太极所判之阴阳。无非阴静阳动,一炁判为二炁,二炁仍归一炁而已。一动一静,两者互为其根,两者名虽有异,而实同出一源,故同出而异名。

如此妙窍,无而有,无而有,实无可以方所名状。

要之,念头起处为玄牝。实为开天辟地,生人育物之端。须知,此一觉中,才是我本来真觉,人欲修成正觉,唯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

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

但此一觉犹如电光火石,当前即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之间。至人于玄关一窍开时,一眼窥定,一手拿定,不使须臾或离,所以直造无上根源,而成大觉金仙。

自古神仙无不由此“一觉”而动之机造成。

足见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1】

打坐之始,万缘放下,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如此久之,神炁并成一团,顷刻间自入于杳冥之地,此为无。

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为有。

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兀兀腾腾,神依炁立,炁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矣。恪守规中,凝神象外,炁炁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道之本。此最为道家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

大道根源,端本于此。

学者由对待之阴阳返乎真一之炁,又从有无相入之处,寻出玄关一窍,为炼丹之根本。须从虚极静笃中养出无善无美之真出来,才算修炼有本。其道惟何?玄关一窍也,舍此则无生矣。

修道者舍此玄关一窍,别无所谓道矣。【2】

人欲修大道,成金仙,下手之初,不可不得其根本。根本为何?即玄关一窍。

天之根何在?在将开未开之处。人物之本何在?亦在将生未生之时。

太上示人养道求玄之法,曰:“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此明学者要得玄关,唯有凝神于虚,养炁于静,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自然万象咸空,一真在抱,故《易经》曰:“复,见天地之心乎”?又邵康节云:“冬至子之半,天根理极微,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又曰“一阳初发,杳冥冲醒。”此时即天理来复,古喻为活子时。此正万物返本,天地来复之机,先天元始一炁于此大可观矣!

但其机甚微,其炁甚速,当前即是,转念即非,不啻电光火石,俄顷间事!

学人会得此旨,恪守规中,绵绵不息,从无而有,自有而无,虽一息之瞬,大道之根本具焉,即终食之间,大道之元始存焉。从此一线微机采之练之,渐渐至于蓬勃不可遏抑,皆此一阳所积累而成。纵浩气塞天地,阳神贯斗牛,莫非此一点真炁所积累而至。【16】

凡息停而真息现,凡心死而真心生。

于无知无觉时,忽然有知有觉,即是太极开基,玄关现象。丹经云:“时至神知,活子时。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于无知无觉时,寻有知有觉处。”若稍迟半刻,又起后天知觉之私,不堪为金丹之药。后天识神不来夹杂,即先天至阳之精、真一之炁,久久熏蒸积累,自有大药发生,可以返老还童。不怕一,只怕积。【28】

某某人行功多年,而不见筑固基址,只因下手之初未见本来面目,是以妄采妄练,夹有渣滓在内。大凡打坐,必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到得浑浑沦沦,无人无我,何天何地之时,即性也。我若有一觉,即是真正见性。见性之后,一灵炯炯,万象皆空。于是以我身蓬蓬勃勃、氤氤氲氲先天至真元炁运行于一身内外,上下往来,即是以元神练大药。

须心空无物,性空如水,至于忘物忘人忘我,才有此太和一炁。【3-7】

我见学人不知入混沌之境以求阳炁发生,所以空采空练,不见长益。“采药于无,恍惚之中,阳炁生焉,玄关火发,杳冥冲醒,”即无为中生出真消息来,始有药可采。口鼻之息绝无动机,自有真正神息发现,此大药将生时也。故曰:“结丹于无。”杳冥之内,灵丹成焉。丹既成,养胎于无,自然胎婴长成。又患阳既生,不知是清清净净一个物事,反生一意,加一心,因之夹杂后天,即使送归炉鼎,封固温养,亦不成胎。

炁即神,神即炁,混合无分。【3-6】

“问我子在何时?不过药生时节。”坎离一交,偃月炉中玉蕊生,此为真药发生,我于此寻得太初元始之炁。

“问我午在何时?不过药朝金阙。”所谓阳极生阴。【3-11】

先天阴阳生于虚无之际,不可区区在色身上寻讨者。活子时、活午时,是先天阴阳现象,不是太极之体。

无知之学者,偶然朕兆当前,心神欢悦,即存一了照之心,或欲其长存不去,如此先天虽本无物,因此一心去了照他、留恋他,又添一重障蔽,先天顿为后天所蒙,天心顿为人心所没。学者于此天然真宰现前,唯有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得矣。【1-24】

水火相交,玄关窍开,即是外药生。若有一毫念起,即落后天知识,元炁又被打散。此时切忌念动意驰。人能静定半时,了照炁机,自然药归炉鼎,而上升下降,为内药矣。虽名为内药,其实皆先天一炁也。不过在外时纯是天然一炁,以外药来归,无非欲化内之精气神皆成先天一炁。【2-18】

欲盗天地之元炁,须先识天地之玄关,天地之玄关安在?鸿濛未判之先,所谓清空一炁,天地人物公共生生之本,天地初开之始,混混沌沌中,忽然真机自动,此正元炁所在。

欲修金丹,舍此道何由入哉?必万缘齐放,片念不存,空空洞洞,凝神于虚,合气于漠,虚无之际,一元真炁出焉,此即道之生也。要之,不过返乎未形之初,复乎不二之真而已。

其生也,虚无一炁之自运,原来自有,而不可执以为有,我又何生之有而敢以为有乎?即用升降之术,进退之功,未免有为,要皆顺炁机之自然,而无一毫矫强,矜心作意,而文武抽添,沐浴封固,无不以元神主宰其间。【51】

修炼之道,最重玄关一窍,是为天地人物生生之始炁。

人能盗此虚无元始之炁,则先天生生之本已得,而位证天仙不难。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无非先天元炁为之丹成而仙就。

寻得此炁,始不空烧空练,枉劳精神。【76】

我道下手先死人心,必死此后天知觉杂妄之心,然后浑然莹然一真在抱,可得先天无极太极之真,故曰:由有而无,由无而有。此殆玄关一窍开时,及时采取,始是水源至清,真正药物,真正火候。必要混混沌沌,若有若无,不识不知,方能采得先天元炁合为一体。古来大觉金仙莫不由玄关一窍下手,由炁机微动积累而成。【3-26】

玄关一窍是学者第一要务。然不得太极无极之真,焉得玄牝现象?如曰有,亦是幻而不实。

玄牝乃真阴真阳混合而为太极者。但未动时则浑沦无迹,故曰无极。由无极而忽然偶动,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阴阳炁机之动静,即万物生成之兆也。

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而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其曰:坎离交二生药,乾坤交而结丹。亦无非此真阴真阳之动静为之,亦无非此太极圆成之物致之。虽曰药曰丹,亦非二也。【2-1】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邵康节)

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张三丰)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张紫阳)

万有无一臭,地下听雷声。从无知无觉时,寻有知有觉处。

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万缘放下,一丝不染,从此跃出,非大道而何?玄关一窍,正阳生活子时。

神与气交,直到真空地位,入定之时,“一惊”而醒,此即是天地之根,人物之祖,我人投胎夺舍,即此倏忽杳冥、忽而惊醒之一念也。学者果于入定时凭空一觉,即是我本来真面,急忙以真意护持,切勿稍纵,不可延迟。故曰:以前不是,以后不是,露处只在一息,一息之后不复见。【3-4】

要之,从无知无觉时,炁机自动,动而忽觉,此乃真动真觉。但其机甚微,为时最速,稍转一念、易一息,即属后天,不可为人物生生之本,亦不可为炼丹之根。人受炁成形,为人为物,都从此一念分胎。修道之邪正真伪,岂不自此一息发源也。【22】

古云:“混沌一觉,即成仙种子。”此一觉不是有心去寻,是混混沌沌中涵养久之,蕴蓄得深,灵机一触,天籁自动,所谓“前后即断”是。是即性光,亦即本来人。一觉之后只有一段灵光独运空中,并无有半点念虑知觉夹入其中。

不先将神气二者交会于虚无,积习既久,神融气畅,打成一片,两不分开,安有突然而醒之一觉。此为时至神知,知几其神,前后际断。于此混沌忽然有觉,立地把持,不许他放荡,切勿谓此一觉非我仙家根本而别求一妙术也。

凡人一觉之后,千思万想,一念去,一念来,即一刻中亦有无穷之生死轮回,安问死后不受阴阳之陶溶?【5-11】

玄关一窍,是虚而灵者之一物,才能了生死,脱轮回,为亿万年不朽之法身,从此体会出来,务令干干净净,晶莹如玉,不使纤芥微尘染而坏之,即是仙家。从此加功,而我命由我,不由神与天也。否则,难矣,就说阴鸷可以延年,然亦主之在天。

惟养以虚无之炁,宰以虚无之神,此虚与虚合,而大丹可成。【1-8】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

——亦即玄关一窍从无生有。

一念不生,自能到混混沌沌之时,有杳冥恍惚之机,与我生身受炁之初一般无二。何也?投胎夺舍,从恍惚中一念而来。今不顺而逆,乃合阴阳坎离团聚一区,以寻我先天真意真炁,有真意真炁,得与天地清空之炁混合为一,久则化形而仙道成。

真意即我投生之主宰,即我得天之理以成性者。

真炁即我投生之庐舍,即我得天之命以成形者。【2-4】

修炼功夫,直到真空妙有,才算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

玄关一窍,学者必明这个消息,然后才有把柄,盖所谓本来人是,即人受炁成形之初一点灵阳之炁。人欲修成法身,岂外此灵阳之炁。此本来人,乃是无极之极,太极一动,而有此一点灵阳正炁,若得此个本来人,大道自然有成。【2-16】

人能于虚无中寻出真实色相,所谓长生不老之药在此,神仙不死之丹亦在此。人能虚极静笃,始能会得本源,而后知形形色色皆后天有生有死之尸气,虚虚无无乃先天不生不灭之元神。可见先天大道,殆一虚而灵,无而妙,岂区区在后天之精气神!

必断交感之精,而后元精溶溶而来。

必除呼吸之气,而后元炁融融,浩气流行,与太虚无二。

必灭思虑之神,而后元神跃跃,保合太和,一炁充塞虚空界矣。

三者之中,元神为最。必要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庶几有真神,斯有真精、真炁。

若无真神,则药为凡药,火为凡火,不惟不能成丹,且反为之害也。

诸子欲闻道妙,此即是道妙,自古神仙不肯轻泄于人者。【2-27】

于无知无觉时,忽然有知有觉,即本来人。

有此一觉,急忙用我真意,此意只一心无二,犹是本来之意,去道不远。以此交媾水火,会合金木,久久烹养,后天心肝脾肺肾所藏之精神魂魄意打并一团,浑是先天真阴真阳,所谓返于太初,仍是当初未生时浑然一团元炁,如此则近道矣。【3-10】

玄牝之门,古人谓不在身中,却又离不得身中。不先修炼则不现象。必要呼吸息断,元息始行,久久温养,则玄牝出入,外接天根,内接地轴,绵绵密密于脐腹之间,一窍开时而周身毛窍无处不开,此即所谓胎息。敛而至于气息若有若无,然后玄牝门开,元息见矣。此点元息,即人生身之本,能从此采取,庶得真精真炁真神。【1-15】

念有一毫之不止,息不能定。

息有一毫之不定,命不我有。

是知玄牝者,从有息练至无息,至于大静大定之时,然后见其真也。虽气息能调,而未归于虚极静笃,则玄牝之门犹不能现象,待至气息纯返于神,全无气息可见,此时方为大静大定,炼丹则有药可采。此可悟玄牝之门,此可见生身受炁之初,是即真正玄牝之消息。以之修炼,可以得药成丹。不然,有一息之未止,则神动气迁,有何玄牝之可言?

不知静神定息,徒于有息有虑之神气上用功,莫说丹不能成,即药也不可得,莫说命不我立,即病亦难除。此玄牝所以为炼丹之本。知此,道不远矣。【1-16】

玄关一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且不闻不睹之际,此中有无善无恶之真。唯此时初动,水源至清,古云“: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是也。但一阳初动,其机甚微,其势甚速,至于二阳三阳,要皆自微而著,由小而大。至于进火退符,河车搬运,药熟丹圆,更有六根震动,六通俱足之盛,皆自玄关一动始也。【64】

古云:“奇哉怪哉!玄关顿变了,似妇人受胎,呼吸偶然断,身心乐容腮,神炁真混合,万窍千脉开。”杳冥之极,有如此光景。【2-15】

五、玄关一窍开

浑沦忘象倒也不难,惟一觉之后,立地护持,毫无别念,此为难也。【4-6】

倘不知虚而无朕即是大而能容,或加一意,参一见,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可掺杂作为于其间。

心果清净,真阳自生,一切升降运行顺其自然为要。【24】

道本无物,修原无为。忽见真炁冲冲,元神跃跃,不知此是炁机自然运动,却死死执著这个消息长存不放,因之惹动后天凡息不能平静,扰乱先天元神无以主持。【1-12】

炁机蓬勃上载,油然下降,是皆天道之自然,非人力所可致也。【29】

人身中原有阴阳坎离,乾坤辟合,日月水火,升降进退之机,犹天之运行皆自然而然,无须人为之推迁。但只一正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炁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如乾坤之辟合,日月之往来,水火之升降,阴阳之否泰进退,如此而已。要之,动静升降皆属自然之道,惟顺其自然之运用可矣。【80】

人能清静无为,纯是先天一炁,道何难成?

若搬运有为,全是后天用事,便堕旁门。学者曰:采药炼丹,进火退符,安得无为?

——须知,因其升而升之,非先有心于升也。随其降而降之,非先有心于降也。即至采取不穷,烹练多端,亦是纯任自然,并无半点造作,虽有为也,而仍属无为矣。彼徒咽津服气者,乌足以得丹而成道哉!

———德惟一,二三则昏。【48】

人能以无极立其体,元神端其用,即是古云“采大药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自此一得永得。【54】

浑诸于穆,还于太空,无知无觉,入于混忘之天。忽然一觉而动,从无知而有知,自无觉而有觉,此即无中生有、鸿濛一判、太极开基。从此,阳升阴降,而人物之生于此始。

学者悟得此旨,于混沌时,一切混化。于开辟时,以入(混)化之元神发为一点真意,主宰此往来升降、阴阳开辟之机,自然身心内外如天地之清升于上、浊降于下,而天清地宁,人物发育无疆。若明觉心一起,先天元炁即为后天阴识所遮,又隐而不见。

此可见,恍惚而得之,即当恍惚而待之,方不将神炁打成两段。神炁既已混合,河车运动上下往来,庶无处不是太和元炁。有此元炁,即是真阳。

真阳者何?即神依气而凝,气恋神而住,两两(混合)而不分者也。

若行功时不知深入混沌,“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而惟喜清静光明之至,则神气不交,中无玄黄至宝。若后天先天不并为一,即水火不交,金木不并,安有四象会中宫而结为完完全全之真身耶?

学者务从混沌中,和合四象,荟萃五行,常存混沌之机,但有了照之神足矣。【5-24】

学者总要于阳之未生,恍惚以待之。于阳之既产,恍惚以迎之。于阳之归炉入鼎,恍惚以保之养之,绝不起大明觉心,则无时无处而不得大道归源,有知若无知,有觉若无觉,纯任自然。况下手之初,可不恍恍惚惚,死人心以生道心乎?【14】

真阳自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而来,我将何以养之?不必他求,前以杳冥而得之,仍以杳冥而守之,以还我不识不知、无思无虑之天而已。【3-23】

惟能虚之极,阳乃从中而生。我即以真意采取之、烹练之,沐浴温养之。【1-7】

学者于五行混合为一炁之时,必以元神为之主宰,则道炁常凝而金丹可练。只怕不肯静定。只要一个元神常常了照,以保其固有之天,即修道,即炼丹矣。【4-21】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须有一心,无二念,方是守一之道,到得自然,人我皆忘,即得一矣。【39】

真药发生,必要真一元神以为之招,即前示玄关一窍开,元神发象,可为大药之主宰。故古云:以灵觉为炼丹之主,以冲和为大药之用。【2-26】

学者修养之要,始也自无而有,从静笃中练出微阳来。继也从有而无,从蓬勃复归于恬淡。其卒也,又自无而有,混混沌沌,人我俱忘。久之,自练出阳神。

——可见,有有无无,原回环不已,迭运不穷。

——人第知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而不知返本还源,有象者仍归无象。盖有象者道之迹,无象者道之真也。

知此,则修炼不患无基矣。【40】

进火退符,搬运河车,有做有为,总贵谦和柔顺,以整以暇,勿忘勿助,有要归无,无又生有,至有无不立,方合天然道体,此即得其一而万事毕,吾道一以贯之之旨。【70】

古云:“虚之极,无之极,忽然洞见本原,而仍以虚无养之。”不起一念,不参一见,浑如无知愚人,打不知疼,骂不知恨,才算有道高人。一归混沌之天,全空人我之见,才算无极之体。及其一感而动,无物不了了目前,尽在我包涵之内,才见无极而太极之用。切不可以为乐,须一切放下,八识浑忘,才完成得一个太极之理。苟于此有分别心,爱憎相,不惟于道添一魔障。须一得之时毫不动念,与太虚同体,天然自然。【3-16】

总之,丹道千言万语,不过神气二字。始而神与气离,我即以神调气,以气凝神,终则神气融化于虚空,结成一团大如黍米之珠,悬于四大五行不著之处,一片虚无景象,是即“打破太虚空,独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功总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合情,继则以情归性,到性情合一,现出本来法身,即返本还源,复我生身受炁之初是。

然还未到无上上乘之妙境。

人未生之初,一点灵光浑然藏于太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时又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连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质,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犹有依傍也。

(后天为情,子气也。先天为性,母炁也。此句摘自【20】)

到此绝顶一步,不著于有性,亦不著于无情,连性情之有无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独练一点虚无元炁,所谓空空忘忘。其实忘无所忘,空无所空,还于太虚。连天地都不为我作用,是即可以化子生孙,现出百千亿万法身,变化无穷矣。

若只不离一个虚无,还是二乘,连此虚无亦无,所以神妙莫测也。

此金丹始终之功法,诸子体之慎之。【1-21】

——丹经印证——

李涵虚:练来复之心,前此氤氤氲氲,打成一片,重阴之下,一阳来复,是名“天地之心”,即是玄关一窍。

此刻精炁神都在先天,鸿濛初判,并不分真精真炁真神,即此是真精真炁真神。若能一心不动,便可当下采取运行。无奈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美景现前,手足无措。心一动而落在后天,遂分为后天精、气、神矣。

陈撄宁:在无意中下元忽浑然氤氲,是欲入混沌之象。当随其混沌而混沌之,使其浑浑默默而入于无知无觉之境。久之,静中萌动,自有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一阳来复之兆。此时,既不必用心着意,亦不必固令无意,妙在有意无意之间,听其自然,顺风以行即可。不必急急求其直透上达。

又海印子《玄谈集》中主张在做功夫时,若遇身体有何变化,或有不舒适感觉发生,可急心息相依在外面虚空之中,余亦认为此法甚妥善,盖即古人“真空练形法”之遗意。

田诚阳: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如夹杂后天意想,谓之练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

静功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体内有炁冲动,此时身体应当仍然静坐不动,让内炁自己发动,只要用微微的意思观照之,注意不为所动,不可全忘,“勿忘勿助,”切记不要用意念去帮助之、引导之,听候真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二三十分钟,然后收功即可。

真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切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停止其运行。

睡卧炁动,真炁之发生,乃自先天混沌而来,不识不知,静极生动,乃在不动状态之下产生,睡卧炁动,亦应当保持原有姿势不动,千万不可起身打坐。倘若改变姿势,其炁必散,再无动机,无处可觅。此乃经验之谈,亦非深入此境界而不可知,关系甚大。有人妄谈睡中炁动,应当马上起身打坐,乃是未经真修实证,仅凭想当然而言,犹如痴人说梦,误导于人,怎能轻信!(可怜害了无数学人!)

阳炁发动,一意清纯,自会上升。此时以“勿忘勿助,若存若亡”之诀,顺应此炁自然动静,则真炁自回,而无须搬弄后天有为采取功夫。若然一念转浊,其炁骤变,讯即下行。清浊之判,就在一念之间,成毁立见,如影随形。所谓“一念之间,天堂地狱。”阳炁发生,化清化浊,全系一念。人心动处,道心斯灭。

问:修炼清静功夫,先天一炁发动之时,能不能加上意念引导之法,以便推动先天一炁?

先天和后天,清静和意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概念。

先天是一念不生,万虑皆空的境界。后天是有心有念的境界。

道家修炼主于清静,反对运用意念。先天一炁发动之时,是在无形无象,不识不知的清静境界,有出神入化、了脱生死的大造化。意念引导运气,这个气是后天之气或意念假想之气,均属后天,只能帮助疏通血脉,强身祛病。做得不好,还能添病。

如果先天一炁发动之时,以意念去引导推动之,则无异于纯净之水投以脏物,不惟变污,而且有害。先天一炁发生,本属自然而然,不可夹杂丝毫后天浊念,否则破坏先天,大道难成。

有些学道之人,以为练精就是练后天男子精液,在精液产生欲射精而未射出之时,将其死拉活拽,硬扯回体内,加以所谓意念,试图练成真炁。岂不知此精液乃是后天有形之物,无论你用什么火力妙诀,已不可能“练精化炁。”

不去修炼先天元神,用意念,求有形,仅仅搬弄后天精气,做有作有为的功夫。

心中无念曰静,静极必动,动极复静。动后之静曰定。故静与定有层次之差别。入静之后,心中忽生一觉,此动也。随后万籁俱寂,又入静地,此定也。再如静极之时,真炁发动,炁动之后,归入混沌,此又为定。静者有可动之机,定则无动静之分。静定互变,定中亦有层次递进之深化。

窍原无形,炁机发动之时,方显其形。炁动之时,识神全泯,身心皆定,方为真动。全赖平时对境无心之功,方能做到。

先天真炁发动,必到达先天境界而后可。才是元神主事,身心无主炁是主,“神”行而非我“心”行。“他为主我为宾”一念之差,天堂地狱。

观察天地变化,乃悟我身氤氲之时,正是天地相合之机,方才领悟何为“天人合一”。天地相合之机,乃是天地之炁相交之时,亦为人身氤氲之时,这便是“天人合一”之内景,《阴符经》谓之“天人合发”。

每当天人合一之景出现,皆是天地之阳炁发生之时,亦是人身之阳炁发生之时,即我“活子时”出现之时。天地之活子时与我身之活子时同步发生,故云“天人合发”。天地阳生之活子时,与我人身阳生之活子时,二者“阴符,”天人合一之道得矣。其往来不定,不在人为,自然而然。

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非彼阳物阴茎立举之活子时。由此可以分为“先天活子时”“后天活子时”。先天活子时,在天人合一之时,无形无象,合乎先天,所采者炁也。后天活子时,在外肾立举之时,有形有象,搬弄后天,所采者精也。先天活子时,采取先天清阳之炁,和合自身阳炁,点化自身阴质,以成就纯阳之体,符合天道,可以成丹。后天活子时,采取后天阴浊之精,至多补益自身,自身仍属阴质,仍然是一团孤阴,不合天道,何以成丹?二者相比,一无为而一有为,一先天而一后天,一无形而一有形,一自然而一勉强,实有天地之差,岂可错认!倘若执著后天活子时,摸索肉体里面一团阴气,终究有坏,落入空亡。

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张三丰祖师又称为“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内阴阳者心肾也,外阴阳者天地也,旁门左道诬指外阴阳为男女,借以大行男女交媾之事,较之后天活子时,又下而下之,何其谬也!

惟此天人合一之道机,历代祖师秘而不宣。陈翠虚云:“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藏诸丹经,隐喻颇多。或曰:玄关一窍,先天一炁,玄牝之门,真橐龠,真炉鼎,氤氲,阖辟,无中生有,灵药,怀胎,外天机,夫妇配合,大药,·····种种不一,迷者自迷,悟者自悟。

体内炁动之时,唯有顺其自然,外面保持原有姿势不可改变,即使躺着亦不可坐起,静以应之,乃为真应。倘若形体一动,其心必动,破坏先天,其景已失。再求进功,已落后天。

阳炁发动,一意清纯,自会上升。若生一念,其炁转浊骤变,迅即下行。清浊之判,即在一念之间,成毁立见,如影随形。一念之差,天堂地狱。

窍原无形,炁机发动之时,方显其形。

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扫尽后天识神。

炁动之时,识神全泯,身心皆定,方为真动。全赖平时对境无心之功,方能做到。

阳炁发生,化清化浊,全系一念。

修道要求对境无心,心如止水。入于先天妙境,倘若练意不净,功夫出现内景之时,念头即起,念起扰心,落入后天,其景自失,则必失道。故平时须注意止念定心。

人心动处,道心斯灭。

六、打破虚空

古人谓:“打破虚空为了当。”学者思之,“虚空”二字犹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1-22】

修道,总以虚无为宗,功至于忘,进矣。至于忘忘,已归化境。故学之进与不进,惟视心之忘与不忘。【45】

惟随练随忘,随忘随练,始不为道障。故曰:“德惟一,二三则昏。【48】

随觉随修,随修随忘,自有奇效。【2-25】

一动即觉,一觉即灭,前无所来,后无所去,仍一杳冥光景,还于无极耳。【1-13】

何谓练虚?即如混沌之际,懵懵懂懂,如愚如痴,无知无觉,即虚也。坐到无人无我,何天何地,即练虚也。学道之要,始而忘人,继而忘我,终而忘法,以至于忘忘之极,乃为究竟。【65】

不著有象,不著无象,元神才得超脱。不然,神有依傍则不脱,神有方所则不超,安能跳出天地阴阳之外,而不为天地阴阳鼓铸?此练虚一著,无思无虑,无作无为,纯乎天然自然之极。【1-26】

真空不空,妙有不有。始也从无到有,继而从有归无,终则有无不立。此所以由太极而复归浑朴,返本还源之道得矣。【28】

学大道亦无他,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尽矣。【54】

(0)

相关推荐

  • 丹经撷英|李涵虚论杳冥

    . 读者须知 李涵虚(1806―1856),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茅桥镇凌云乡李家湾村人,原名元植,于峨眉山遇吕洞宾及张三丰二仙于峨眉禅院 ,授以大道,得丹法秘要,乃改名西月,字涵虚,号长乙山人,又称圆峤 ...

  • 第25章玄关在炼丹中的重要性与修炼玄关的方法

    关注 上图为陈冲素玄关图 炼丹中炼出了玄关,对修炼丹功的意义大,不可小觑,均为历代丹家所重视.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修炼玄关方法,坚持持久炼丹,一定能在炼丹时出现多次.高效的玄关. 一,玄关在炼丹中的重要 ...

  • 道家中黄直透,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

    道家中黄直透,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所谓仙家顿法.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始终如此做法,不必再分小周天大周天.小还丹大还丹许多名目. 人能能入大定,自 ...

  • 黄元吉丹法简介及其精要

    传统丹法历来有两家三元之分,其中能够大众化而普及者,唯清静独修之法.此法子自己基本能作主,没有诸多的外界条件限制.  中国清静独修修丹法中,亦有几派,此皆是由于各人所处自身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其实是筑基 ...

  • 黄元吉精华录二(先天一炁分阴阳)

    二    先天一炁分阴阳  万物由此而生 人生根本是无极而太极,一点鸿濛初判之始炁. 太极,理也,生生之本.阴阳,炁也,生生之具. 离太极则无生生之本,离阴阳则无生生之具. 太极不存,阴阳虽具而造化失 ...

  • 黄元吉精华录一(先天一炁)

    道家功法  一  先天一炁 天之道 造化之源 大道无他,一而已.  一者何?即鸿濛未判之元炁,混沌未开之无极,生成万物之太极.要之,元炁无形,谓之无极.万物皆从无极而有形,实为天下之根,谓之太极.即此 ...

  • 问诊最应问什么?(附上历代问诊精华录)

    问诊最应该问什么 张景岳的"十问歌" 古代医家都是非常重视病人主诉的.最著名的就是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的"十问篇": "一问寒热 ...

  • 经方医家总结精华录

    经方医家总结精华录

  • 万物类象,十天干象法精解

    在五行的阴阳中,五阳从气不从势,五阴从势无情义.意思是说,阳干需要旺一点的好,因为本身属阳,阳就是要阳刚.强势一点,这才是它的本性,所以从自己的气,最好不从命局的大势,比如甲木日主,命中金火旺,则甲木 ...

  • 散户操盘法精解,独一无二

    炒股票除了要知道顺应市场趋势之外,还要 掌握一些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套独步股林的操盘法精解. 操盘法则: 线上阴线买,买错了也要买! 线下阳线抛,抛错了也要抛! 14天是工作线.使用这个法则要满足两 ...

  • 专意摹古临古 尚北宗山水 所画理法精严 笔墨精致 枯润合度

    祁昆,刻励自学.因受民初追踪宋元之风的影响,专意摹古临古,尚北宗山水,所画理法精严,笔墨精致,枯润合度.工细山水得明人遗意,又精篆刻.性喜犬,室内床上下所蓄犬无思十余头,可谓奇癖,所作山水,规模明人, ...

  • 十天干象法精解

    甲阳木: 雷.大树.首领.林.木头.梁杆.高楼.公门:人体为头面.毛发.臂.肢体.肝胆.经脉.神经:代表宽仁磊落.卓立高贵:形为"直". 乙阴木: 风.禾苗.花木.藤萝.庄稼.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