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超高村【温水义 | 文化之旅2223】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走进超高村
●温水义
2015年4月26日,星期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这样晴好的天气,适合旅行,也适合探幽访古。这一天,我随“汕尾文化之旅——陆丰行”采风团探访了陆丰市多个乡镇的古村落。也在这一天,我走进了博美镇超高村。
超高村位于博美镇北郊,地理位置优越,村后树木繁茂,西面有一道两米来宽的深水沟,东北两侧则大山耸峙,八万河静静地绕山而过,这一切都成为了超高村绝好的自然屏障。在采风车上时,汕尾日报社王万然社长曾打趣道:“大家知道超高村名字的来历吗?”车上几十号人无一能答,包括同行的三位博美镇的文友。王万然社长接着说:“超高,本是音译,按当地话音说是'跳沟’。'跳沟’何解?原来超高村村前有一条很深的水沟,当外人询问是哪个村时,超高村人总是回答说,跳过一条大水沟就是我的村子。于是,'跳沟’就成了村寨名。但是,'跳沟’毕竟不雅,所以就写成了'超高’。”或许,这就是“超高村”名字的来历。
........................................
我们一行人抵达超高村时,已是当天午后。走下采风车,我被眼前巍峨耸立的延绵上百米的土墙震撼了。我不由得赞叹:“这寨墙够高、够厚、够结实!”但是,一位同行的博美镇文友随即更正了我的错误。他说:“超高村的外墙不叫寨墙,而叫城墙。同样,超高村不设寨门,设城门。”城墙,在我们的常识理解中,是指围绕都市的高墙。在古汉语里,城,一般指内城,外城则称之为郭。既能称之为城,那就应该是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在海陆丰,古村落多以“寨”“屯”命名,以“城”命名的则极为罕见。那么,在明朝初年,超高村的林氏祖先建造村寨时为何敢自称为“城”,底气何来?
据超高村林氏后人介绍,全村共有南北纵向巷道六条、东西横向大街三条,是典型的“三街六巷”结构。当年,林氏始祖为防盗匪、豺狼虎豹,奏请知府同意,组织其他氏族劳力,历经三年四个月,挖取村东面“公山后”半座山的“石散泥土”夯实,筑成高4米以上、厚1米的城墙。这规模何其宏大,或许林氏始祖觉得“寨”已经无法概括其雄伟壮观了。
城墙历经几百年风雨,至今犹存,依然厚实坚挺。正面中段开设城门,门上方设有木制楼棚,楼棚两侧留有两个圆孔,用于观察城外动静。城门四角各设有若干个铳櫃眼,当外敌入侵时起守城卫村之用。但是,最为独特之处在于门口下方的月眉状的门槛石,门槛左右两端留空,中段石板弯曲如新月。据说这样的“月眉石”门槛,在陆丰境内仅有两处,另一处在碣石镇南门口。这种独特的造型,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大家纷纷拍照留念,也有几位文友轻轻抚摸,似乎在触摸着那一段遥远的历史。我们也一再追问,此处门槛石为什么要造成月眉状,其中有何来历?接待我们的几位林氏后人都语焉不详,或答非所问。也许,这既无文字资料记载,又无口口相传的月眉石门槛本无具体含义,或者也不承载历史典故。或许,这是一个已经烂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秘密。或许,在门槛石两边留空以便车辆通行的时候,一块长方形的门槛石突兀在中间,不甚雅观,尖锐的直角也甚是危险,聪明的林氏始祖就削去石板边缘,造成了既美观又安全的“月眉石”了。但是,这些都是推测,没有资料可考。今天,姿态谦恭的月眉石门槛还是如此静默着坚守在城门口,静静地观望着人来人往,一如当初。
一座村寨的价值,不在于年代的久远,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当我的目光刚刚离开“月眉石”时,就撞见了贴在厚厚的木门板上的四个大字:福田心耕。我的心又一次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是超高村世代相承的祖训,这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更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超高村的祖先就是用这么一种思想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其实,凡尘中的我们总是寻寻觅觅,苦苦追求,却往往忽视了这一切的根本——我们的心田。《了凡四训》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人都有一块“福田”,用心耕耘,方能不会荒芜、不会迷乱。
日影转移,时间匆匆而过。因为此行还有几个古村落要去探访,不得不挥手告别。博美超高村古村落,来时,我对你一无所知;走时,我却收获了满满的沉甸甸的心灵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