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女性用好此排瘀通道,能暖宫、解郁、通乳房、调上热下寒
本 期 导 读
身体虚寒瘀的女性,不要错过夏季这段阳光丰沛的日子。
五脏中,心与夏应,心阳也在这段时间变旺。心阳旺盛对女性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女性有一个特别的排瘀通道,这条通道的畅通有赖心阳下行(心位于人体上部,其气下降以助肾阳)的推动。
图片来自网络
夏季心阳旺盛,使女性这个排瘀通道比秋冬更顺畅,正是改善阳虚、肝郁,排出体内湿气和瘀血的好时候。
这个通道就是:心——冲任脉——胞宫。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胞脉是隶属于胞宫之血脉,是冲任脉在子宫内的部分,能将脏腑汇聚于冲任二脉的阴血下注于胞宫,以维持其生理功能。(《中医妇科学》)
而李宗恩大夫(倪海厦的弟子)认为正是心阳下行在推动阴血从冲任注入胞宫。
李宗恩《当张仲景遇上史丹佛》:中医认为,女人的乳水在乳房内慢慢累积充盈,到了月经周期中间,心阳的动力会推动乳水沿着任脉和冲脉下行到子宫……
心阳开始将乳水往下压送时有许多情况会让这个过程进行得不顺利,譬如心阳不够强、下行的力量不足,也可能「中焦」寒湿重,或者「下焦」有瘀血,造成下行的阻力等。
女性常见的肝郁、乳房不通、子宫卵巢问题、月经不调、痛经等,其实就在「心——冲任脉——胞宫」这一条线上,调理这些问题也大都把这个路径考虑进去。
思路是:強心阳让小肠、少腹、卵巢子宮热起来为主,加上通利水道及一点点活血化瘀,兼顾补血。(《当张仲景遇上史丹佛》)
夏日,趁太阳和心阳双旺盛,再处理掉寒湿和瘀血,上能调乳房问题、下能调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内能化肝郁,外能使脸蛋更干净,气色更好。
那我们具体可以做什么?
养心基本功和
一些祛寒湿、化肝郁的法子
一:养心基本功
养心基本功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1、早睡早起益气血,心才有气血可用。熬夜通宵,再强的心阳也被消耗殆尽;多晒晒太阳,补阳气驱寒气;
2、不要生气,不要压抑夏日燃起的雄心壮志。因为母病及子,肝郁伤心气。《薛氏医案·求脏病》指出 :「肝气通, 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
3、做运动出些汗,排寒排湿排邪,既能强心阳又能减少心阳的阻力。这里推荐一个桩功(在后面)。
恬淡虚无心内守,不打扰心阳的自动运行就好。
二、蒲氏暖宫灸
对一些身体很寒,心阳下行受阻的女性来说,可以做些暖宫的动作,如蒲氏暖宫灸。
蒲氏中医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其第三代传人是中医界的「一代宗师」蒲辅周,他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门诊部中医组组长等,是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蒲氏中医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经,后世各家学说为纬,并紧密结合几代人的临床实践而成,其核心为治病求本,特点为辨证精确、用药轻灵、药简力专。
蒲氏暖宫灸,适合腹部有寒湿和脾胃寒的女性(表现有:白带清稀量多、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凸起且难以减掉、腰腹凉、腰膝酸软、平时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它的基础穴位是:
1. 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要穴 ,可调节全身气血 ,温阳祛寒,疏通十二经脉,是保健强身的大穴。
艾灸神阙穴能直接温散下腹部的寒湿,使下丹田之火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从下而上温暖整个腹腔、胸腔,又可从腹腔往下温暖到脚底,全身温通暖乎乎。
2. 归来穴
暖宫散寒,理气活血,调补冲任,调经止带。归来穴被称之为「妇女之友」穴,是妇科要穴,暖宫要穴。(蒲氏中医第5代传人石美大夫《蒲氏暖宫灸 | 暖宫瘦身,备孕养颜》)
艾灸方法:石美大夫常用罐子或盒子来温灸,覆盖面积大,温度也适宜。可温灸20~30 分钟。
注意事项:避风,温灸前后不宜大量喝水,若口渴,仅微微一两口润润口即可;温灸后一小时后,温灸处才可碰水。
三、化肝郁
女性易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稳对心阳的发挥很重要,疏肝可以点揉以下穴位。
1. 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在脚大趾和二趾中间,按摩的时候方向要向下,可以缓解怒气上冲。
2. 陷谷穴,已经有很严重乳腺增生的人,一般都会在这个穴位上有反应点,有很多颗粒或小结节,轻轻一按就很疼。
图源:大家中医
3. 期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在乳头直下第六肋骨间隙,可缓解肝气郁结。
4. 膻中穴,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属于任脉,能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这四个选穴来源:石美大夫《经前乳房胀痛,是乳房发出的求救信号》
四、站桩
说起夏季运动出汗,推荐站桩,身心同调,引气血下行到腿脚,排出深层湿气,化瘀滞气血。
其实很多人对站桩、太极拳、八段锦有误解,认为它们柔和出汗少。其实这些都是柔中带刚,锻炼平时练不到的地方,出的汗一点不比其他运动少。
不过也不用担心出汗多了伤心气,只要在阴凉避风处练功,练功前后及时补水,以第二天能恢复精神的运动强度来练就基本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