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镇杨家湖修水...
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镇杨家湖修水库时挖出了一个土坑墓,在这极不起眼的土坑墓里,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还有令考古专家都费解的墓葬形式——黄肠题凑!
新蒲镇当地政府打算将杨家湖给修成一个水库,这种大工程按照相关的规定,为了防止对地下文物造成损坏,文物部门要对其进行例行的勘探。这一勘察没想到果然在离湖边80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土坑墓,一般来说土坑墓葬的都是平民百姓,因为没钱,就在地上挖个大坑,把棺材放进去埋上土就好了。这种土坑墓基本上没有什么陪葬品,有也是一些坛坛罐罐。
一开始考古队也没抱什么希望,每天挖出来的都是一些腐朽的木头。直到有一天有工作人员从一块新挖出来的木头上发现了金光闪闪的东西,通过仔细的辨认,这个闪着金光的东西居然是个金抓钉。抓钉(图二)是一种两头尖的特殊钉子,这种东西现在的人们可能不了解,但是在以前,木匠们就是用抓钉来钉住两块木材的,还用的比较多的地方就是会用钉住棺材。考古队员在这块新出的新出土的木头上不仅发现了金抓钉,还发现了银抓钉,要知道一般来说抓钉都是铁做的,有钱一些的就会用铜抓钉,能用得起金抓钉的人怎么会埋在土坑墓里呢,这让考古人员十分疑惑。
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考古人员发现它可能并不是个普通的土坑墓。因为越往下挖墓穴的面积就越大,甚至达到了上百平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有些帝王陵寝的规模也是只有这么大。而且挖出来的东西越来越精美,金碗银盆、银筷银勺什么的越挖越多,其中有个金盏上面雕刻的是蟠螭,蟠螭是传说中龙生九个儿子其中的一个儿子。什么人能拥有龙,那是皇帝的专属,龙的儿子蟠螭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一般来说,墓葬里都会有墓志铭,或者是一些刻有墓主人名字等信息的器物,可这座古墓没有任何带墓主人信息的东西,墓志铭更是没有。没有墓主人信息,那该怎么判断这座古墓的年代?要知道确定不了墓主人信息的墓穴只有确定好了年代才能再来寻找墓主人可能会是谁。考古人员只得通过对墓内陪葬品器型的研究比对,大致确定了,这座古墓的年代在南宋时期。
有人猜测,这里面埋的是不是皇室成员或者皇亲国戚,毕竟宫廷里的东西一般人,可是遵义在南宋时期叫做播州,那时候是个流放犯人的荒蛮之地,除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人都很难看到几个,哪个皇亲国戚会选择埋葬到这么个地方。就在考古人员思考墓主人可能会是谁时,接下来一批文物的发掘更让人们摸不着头脑了。
因为在这批文物里面居然出土了弓箭盾牌这样的兵器,特别是其中有一把宝剑,虽然剑身已经严重腐朽,那黄金打造的剑柄可是精美绝伦,金光闪闪。这个情况可不一般了,在古代兵器可不是随便谁都能用来陪葬的,古代和现代一样,私藏兵器那可是犯法的。元朝时期,朝廷对兵器的管控十分严格,连菜刀都是实名制,只允许每十户用一把菜刀。到了南宋虽然空松了一些,但是也是绝不允许人们私藏兵器还用来陪葬的。能用到兵器陪葬的,那么这个古墓的土豪不仅是有钱这么简单了,他很有可能还是个级别非常高的武将。
考古人员查遍了资料,翻遍了当地的县志等都没有找到这么一个符合条件的武将,结合当地的历史发现能拥有兵器的只有少数民族土著土司了。土司是唐朝时设置的一种政治制度,朝廷为了更好的统治少数民族,就将少数民族的首领封为土司,让他们替政府征粮收税,统治老百姓。当然,这个土司也不是白当的,土司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还能把土司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总之土司就是这个地方的土皇帝。可为什么一个少数民族土司的墓葬里面没有出土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陪葬品,却都是一些按道理不会出现的,中原文化特色的器物呢?
当时的考古队中有一个当地人,他说在距离杨家湖几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叫龙岩山的山,山上建了一座城堡,当地人都说这座城堡是宋朝时一位夺嫡失败后远迁贵州的皇子所建,是不是这个建城堡的宋朝皇子就是这座南宋古墓的墓主人?
专家们翻找资料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宋朝皇子到达贵州的记载,甚至宋朝连下落不明的皇子都没有。而且,在龙岩山上修建城堡的并不是某位宋朝的皇子,据当地史料记载,龙岩山上那座有着蜿蜒城墙的城楼是第15世播州土司杨文为了抵抗蒙古大军的入侵而修建的。到此墓主人是谁又陷入了僵局,所有的猜测都被推翻否定了。
而事情的转机就出现在墓中出土的一个银烛台的整理,通过对大墓的深入发掘,考古队员发现这是一座夫妻合葬的大墓,这个银烛台就出土于女墓中。考古人员在银烛台的下面发现了一行小小的铭文,这行铭文非常的浅小,小到刚出土时考古队员都没有发觉到它的存在。铭文非常的简短,只有八个字:“乙卯田都统司公用”。就是这句八个字的简单铭文,专家们最后确定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播州14世土司杨价。那个时候播州能当上都统制的只有杨价,而且杨价的夫人就是姓田。那看上去有逾礼制的黄肠题凑是杨价不远万里率兵抗击蒙古大军,皇帝对他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