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家的旧居,曾以7500美元买下的豪宅,现成岁月的宠儿
上海的安福路,无论对于老上海还是对于年轻一代的人来说,都是一条非常受欢迎的马路,不通公交的安福路,不仅有有许多名人故居,也有许多非常漂亮的网红店。
一路过去,梧桐树下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味,沿路上从窗口折射出来的灯光藏着时光的印记,让人不禁沉迷其中。
很适合逛逛走走,吃吃喝喝,再看看这些历史建筑及读建筑里的故事,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安福路的7号,钱币大收藏家,罗伯昭的故居。
罗伯昭(1899~1976)名文炯,号沐园,四川巴县人。自幼聪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最初在重庆从事国际贸易,1929年已在商界摸爬打滚多年的罗伯昭凭借自己数年的经验和积累,自立门户成立了代生利洋行收购山货、桐油等,从中收取佣金。
当时桐油广泛用于工业,在美国也非常的畅销,很快罗伯昭就掘到人生第一桶金,并迅速扩张其业务,桐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1938年夏,时局紧张,罗伯昭先是举家回重庆以避战争,生利洋行被迫停业。后来在合伙人美商范格夫妇的劝说下,来到了上海,并于1939年以75000美元,买下安福路7号这栋花园洋房安家。
在上海安顿下来后,不管是从时局考虑,还是个人因素,罗伯昭并没有开展他停摆已久的洋行生意,因为罗伯昭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有人曾动员他出去经商办企业,都被断然拒绝,他宁可变卖房产来维持家庭生活,也不愿意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去发国难财。
罗伯昭曾对儿女们说:“那时没有任何收入,吃掉了一栋楼。”他讲的“吃掉一栋楼”指的是变卖房产所花的钱。但罗伯昭一点也不后悔。
抗战胜利后,生利洋行恢复业务,做桐油出口还兼做药材。生意的红火马上让罗家恢复往日的气派,家中雇有厨师、司机及两名女佣,在当时的上海滩名噪一时。
罗伯昭除了生意之外,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钱币,每到一处,罗伯昭总要去了解当地的古玩市场,然后发现有珍稀古币,都会想法设法买下收藏。
在19世纪的40年代,罗伯昭以大洋五千的高价,收购了一枚即将流散国外的“新币十一铢”。
1957年,他将穷尽数十年心血收集而来的15247枚钱币全数捐给了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1962年,他又将珍藏的另一批钱币捐给上海博物馆。并受到中央文化部褒奖。
1976年2月3日,罗伯昭在家中去世,享年77岁。罗伯昭去世后,家人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家里所剩的数百枚古钱币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
安福路7号是一幢大坡顶的假三层洋房,1922年建成,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花园面积500多平方米。沿街入口处的花园。
现在的安福路7号和这条马路上诸多的老房子一样,成了岁月的宠儿,被上海政府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供后人参观,也供后人追寻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一度被用作一家二手奢侈品专卖店,现已改建为落地式阳光房,是接待宾朋休闲下午茶的好居所。
挑一个有阳光的午后,去逛逛安福路,树影斑驳下的老房子,人潮涌动的马路上,有艺术氛围,空气中有面包的奶香味和咖啡香味,偶尔路过某家有格调的小店,窗台上的某件饰物或台灯,或某栋老房子都会勾起你内心所有的美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