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之变:新中国书籍封面上的简体汉字与繁体书法字

中国明清时期线装书的封面通常以文字为主,文字元素在封面上有较固定的位置。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压迫的历史危机背景下,一场渗透着中国知识分子救国图强情怀的汉字改革运动开展起来。

中国知识分子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着手改良中国教育。普及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改革中国繁琐复杂的汉字。于是在清末民初兴起了采用拼音方式改良汉字的“切音字运动”。20世纪初,出现了汉字改革的激进主义主张。谭嗣同等人提出了废除汉字的主张,这种主张受到国粹派章太炎等学者的强烈反对。

这场争论对五四时期的有识之士产生了较大影响。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文字改革的文章,文字改革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提出:“对于汉字形体的改良……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五四时期,钱玄同、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对文字改革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都认为要对汉字进行整体改造甚至废除。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文字改革的讨论,促使北京政府建立了国语统一筹备会,成为领导文字改革工作的主要部门。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上正式提交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4年,钱玄同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1935年,民国政府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此为史上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但由于遭到强烈反对,便于第二年“暂缓推行”。

钱玄同 (1887-1939)

《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国语研究会编

1912—1949年的民国时期,中国书籍形式受到西方较大影响。许多书籍封面采用了新版式,即综合使用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元素,注重使用图形、图像,文字位置更为灵活,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从文字使用看,尽管民国时期有种种文字改革的呼声和提议,但书籍的封面文字,无论印刷体还是书法体,仍沿用着传统繁体汉字。

《桃园》1928
《故乡》1926
《古诗源》 1934
《读和写》1936

新中国的成立为文字改革创造了适宜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人口众多,增加识字率和文字的统一成为迫切要解决的任务。建国后开始的扫盲运动中,暴露出繁体汉字在字多、形繁、读音多,难认、难读、难写等诸多方面的弊端,中国汉字改革势在必行。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对繁体汉字进行简化。为减少改用简体字可能引发的社会震动,简体字分四批陆续推行。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2238个简化字。简化字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俗字、古字、草书等;二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按有关规定,除翻印古籍和其他特殊原因外,繁体字应在正规印刷物上停止使用。

从1956年后出版的书籍可以看出,正式出版的印刷书籍大都按照规定使用了简体字。但出版物上的书法字体仍然使用繁体字,很少使用简化字,并未因文字改革受到大的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形成了1956后在广泛使用简体汉字的中国大陆环境中繁体书法字仍然保持使用的特殊现象。
出版物上繁体书法字的保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体认和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敬意。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也是这一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从历史文化看,如金文的书体体现了特定社会历史阶段文字使用的社会政治目的、方式以及生产工艺等多重历史文化内涵。从艺术表现看,繁体字笔画复杂,为汉字形象丰富多变的表现力提供了基础,比简体字更具审美韵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从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到苏东坡、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书法文字的一笔一画都积淀着历代书者对中华文字的体味与内在精神表达。繁体书法字所携带的特定历史文脉与审美内涵,是简体字所难以体现的。在实行简化字之后,在普遍使用简体汉字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繁体书法字自身的独特性更为突出,其文化艺术内涵也更为凸显。因此,在书籍封面上使用繁体书法字对于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彰显传统艺术的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史墙盘   青铜铭文  西周

《五四运动在上海》(简体字)1960

《论列宁》(简体字)1960
《百万雄狮下江南》(繁体字)1959
《便桥集》(繁体字)1960
《读书管见》(繁体字)1957
汉字书法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今天交流频繁、文化趋同的全球化背景下,书法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和艺术瑰宝更应为当代中国人所珍视。

参考文献:

1.郑林曦.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关键人物.语文建设.2015.第9期.
2.远征.汉字简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第3期.
3.薛融冰.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研究.西北大学.2014.6.
4.庄海萌.书法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创新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3.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当初要把繁体改为简体 汉字!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 ...

  • 什么叫简体字和繁体字 都是中国字哪个更好

    一.简体字与繁体字是一脉相承的 其实,简体字与繁体字应该说是相对而言的,当一个汉字出现两个以上的形体时,笔画多的形体就称为该字的繁体字,笔画少的则是该字的简体字.这要从我国的汉字起源说起,我国的汉字是 ...

  • 繁体字正统?简体字劣等?繁简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有人力挺繁体字,理由无外乎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繁体字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具有艺术的价值等等. 有人则认为简体字书写便捷,辨识容易,符合现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方向,应当在全世界的 ...

  • 嘉禾馆汉字繁简体研讨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嘉禾馆汉字繁简体研讨 天吴.步堂.诚敬.冷公.升龍 .周薇.雨季 参与人员 天吴 现在都喜欢用繁体,真懂文字演变原理的,不会这么刻意.简繁皆可,何足道哉. ...

  • 「86工程」新中国玉雕史上唯一一项国家工程

    中国地大物博,产物众多,国宝也很多!我们见到过的国宝有青铜器.绢画.金片--那你知道吗,我国的四大翡翠国宝才是真绝色!没有总理二十五年守护,四大翡翠国宝早就流失海外! 我国的四大国宝翡翠<岱岳奇 ...

  • 杨怀定逝世,享年71岁。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据新华社客户端6月14日晚消息,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逝世,享年71岁.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

  • 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今天--1月18日

    1998-2 <岭南庭园>特种邮票 发行时间1998年1月18日 全套4枚       面值4.00元 (4-1)  50分可    园       4225.9万枚 (4-2)  50分 ...

  • 它,引领了新中国炼钢史上的一场革命

    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 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 ...

  • 新中国邮票设计上的巅峰之作——老纪特六珍”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能够收藏到一枚老纪特邮票,不仅意味着极高的市场价值,还是一种最高的荣誉,因为这些老邮票,都是老一辈艺术家,在简陋的技术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创作出的.难以企及的艺术珍品. 可以说 ...

  • “567瓷”乃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号称当代“新官窑”

    点击上方" 新中国建立之初,景德镇瓷器自晚清以来经过了百年的动乱,以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当时中央政府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在政府的推动下,景德镇陶瓷起死回生,为国家政府安排就业,稳定民生,出 ...

  • 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永乐大典》在不在嘉靖皇帝的墓里?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这项任务,前后耗时四年.按照朱棣的要求,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中国古代典 ...

  •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孙健是一位极为特殊的人...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孙健是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名字曾通过广播.报纸,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经常能够在一连串的领导名字后面听到:"谷牧.孙健........'确实,在当时无论是 ...

  • 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诗歌卷孟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文学成就,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学自信,根据中宣部和中国作家协会的统一部署,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策划了一套规模宏大的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