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是如何改叫劳动人民文化宫的?

探访北京城

太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祭祖建筑群。是现存明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太庙是“天下第一庙”。

以太庙文化为代表的中华祖先文化,在当代和未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说到太庙,现在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劳动人民文化宫,这里仍然是人民的乐园。

太庙是如何改叫劳动人民文化宫的?

面临长安街的太庙南门,在明清的太庙建筑格局中是不存在的。这很容易理解,皇家专司祭祖职能的太庙和紫禁城本是一体。祭祀时,皇帝和仪仗队走的是紫禁城端门左侧到太庙街门。1914年,开辟了太庙南门。10年后,太庙被当时的北平政府辟为公园,太庙南门成为公园的大门。

1950年2月,新中国不满一岁。国家筹备工人俱乐部,帮助广大工人提高文化素质,来到这里的员工工资是供给制,吃、穿、住由组织提供,每个月给价值20斤小米的零花钱。

此前,太庙仍隶属于故宫博物院。北平和平解放后,工会把俱乐部工作列为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书记李伯钊同志建议,应当建立文化宫,作为全市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经肖明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向政务院请示,在周总理的主持下,政务院开会讨论,才批准把太庙拨给北京市政府,拨小米405143斤作为筹备经费。

清除垃圾、拔掉野草,黄鼠狼也就无处藏身了,最恼人的是乌鸦,每天黎明飞走和傍晚归来,都呱呱乱叫,怎么赶也赶不走。后来文化宫组织了腰鼓队,腰鼓打起来的时候,乌鸦才扑棱扑棱地飞走。园子东面原来都是垃圾堆,据说是清代遗留下来的。清除垃圾之后,不知道从哪里请来了“山石张”就势造山挖池,这个张姓的工匠的祖先原来是给皇家花园堆假山的。天安门脚下的垃圾山,则被彻底清除了,并在原地开辟了一个儿童乐园。

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大家焦急的是,原定于1950年4月30日举行的揭幕仪式,临到 4月27日连匾额都还没有做好呢!听说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和市总工会副主席肖明到中南海,请毛泽东主席为劳动人民文化宫题字了!

4月28日,毛主席的题字终于和大家见面了,龙飞凤舞的毛体,墨气淋漓地写在一张宣纸上。同样的题字,有两个,其中一个的右上角画了个小圈儿,估计主席可能对这个更满意一些,就最终选了这个,其实两幅字体只有细微的差别。

于是,工作人员找人夜以继日地赶制匾额。终于在4月29日午夜12点,把白底红字的横匾挂到了南门上方--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4月30日上午,文化宫举行了开幕式。在国际劳动节前夕,太庙正式改名了。

面对这个巨大的变化,作家赵树理曾赋诗:

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

如今数谁大,劳动众弟兄;

世道一变化,根本不相同;

还是这所庙,换了主人翁。

它当时曾经被刊登在当年7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

说到这太庙,清朝历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上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功臣良将数不胜数;因为倦于生活,而归隐田园的官员也不在少数;但能在上打拼数十年,历数朝不倒的官员却少之又少,而张廷玉算是一个。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清康熙时任刑部,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铨政不清,张廷玉时任吏部,坚决摒除请托行贿之风,并严惩了奸胥滑吏并顶住各方压力严惩了吏部舞文弄法的蠧吏“张老虎”,被时人成为“伏虎侍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张廷玉受命协同掌院学士阿克敦,办理翰林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充任《世祖仁皇帝实录》一书的副总裁官。

雍正元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乡试主考官。雍正嘉其公慎,加。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九月,调任。十月,张廷玉任四朝国史总裁官。

雍正十三年,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大学士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

《清史稿·张廷玉传》载:“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此外张廷玉还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自此以后,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的奏折制度才被确立下来。 它不仅牵涉朝廷政令的推行,而且关乎君臣间权力的分配。它的确立和军机处的设立一样,都是清朝官僚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张廷玉是死后配享太庙的唯一汉臣,是雍正的第一秘书。

那为什么乾隆还能手下留情,得以让张廷玉得享太庙呢?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逝世,大清官场从一派和风旭日变成了人人自危,也就在当年,汉臣中的俊彦张廷玉注定有一个劫。

自从张廷玉提出退休后,屡次遭到乾隆帝的冷嘲热讽,终究,乾隆竟撕破脸皮,把十几年来对张廷玉忍住没说的话都说了出来,他开门见山指出,张廷玉没有资历配享太庙:“试思太庙配享,皆佐命功臣,张廷玉何功劳勋猷而与之比肩乎?”

在说完了这段话今后,乾隆帝还把历代配享之臣开了个名单,送给了张廷玉阅看,并让他明白回奏,自个配不配得上配享之荣?

接着,厄运接憧而至,张廷玉在老家刚刚平静下来,朝廷中又出了一件祸事:张廷玉的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在母亲逝世后,为了挣点“考试费”,竟然隐秘母丧音讯,“匿丧赶考”,为御史所参。

乾隆又一次想起了张廷玉,由于朱荃宦途起步,就是由于遭到张廷玉的推荐,况且后来又和他做了儿女亲家。这么一个品德卑污之人竟然受了张廷玉的推荐,可见张廷玉并不像自个说的那样“清白”。

在处理了朱荃后,乾隆迁怒张廷玉,发下谕旨,回收以往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全部恩赐,以示赏罚,他派出自个信赖的内务府大臣德保,去履行这个使命。在动身之前,乾隆特意把他召进宫,隐秘叮嘱一番。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德保来到张家。张廷玉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并把三朝皇帝全部恩赐都收拾好了,预备交给德保。可没想到的是,德保不光带了十多名侍从,还带了二百名兵丁。

这些人显然是事前预备充分,进了张家,不由分说,以查找是否有遗失为名,开箱砸锁,挖地三尺,竟然抄了张廷玉的家。

本来,在德保出京之前,皇帝隐秘嘱咐,到了张家,一定要借查找皇帝恩赐之名,严厉查看张廷玉私家文件及藏书,看看其间有没有对乾隆的怨恨之词。

在细细检查后,德保一无所得,他对这位张阁老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一个文臣,谁也保不住会用文字发泄心境,在书信日记中品评人物,说几句怨言话。可是张廷玉却没有这么做,在他的数百封私家书信中,没有一字涉及政事。

德保尽管素知张廷玉以谨慎出名,不过他没有想到他会谨慎到如此程度,这三朝元老真是成了精了。要知道,这次抄家,假如稍有凭据被捉住,张廷玉就必然要身首异处,这恐怕也是乾隆的本意。

张廷玉尽管躲过了一死,但已然被抄家,声誉现已彻底丢尽,随后上了一道请罪的折子,恳求乾隆严加治罪。

乾隆究竟是“宽仁之主”,发布上谕,宽宥了张廷玉的“罪行”,但免不了要借题发挥,对张廷玉又痛斥了一顿。通过这场问罪,张廷玉被彻底击垮,他修炼了一辈子的臣术,终究仍是一败涂地。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在家中苟活了五年,终究病死。音讯传到京城,乾隆帝也感到一丝沉痛,究竟他们君臣相处了十几年,回想张廷玉终身所作所为,他感觉到对张廷玉的确苛刻了点。

究竟,张廷玉为大清辛辛苦苦工作了近五十年。所以,乾隆帝做出留恋老臣的姿势,宣告宽恕张廷玉的全部过错,仍命他配享太庙,抚恤如常,谥文和。太庙里面那块冷猪肉,在乾隆恶作剧般重复摧残屡次后,总算又摆到了张廷玉的嘴边。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写下了一系列怀旧诗,思念自个驾下的五位大学士。其间也包含了张廷玉。在诗的注解中他说道:“张廷玉虽有过,余仍不加剧谴,仍准大学士衔休致。及其即卒,仍令配享太庙。余于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当怎么衔感乎?”

乾隆在这个时候还作诗说到张廷玉,多少也能够反映出他的一点内疚之意,仅仅碍于帝王体面,很多话不好直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