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为西医学病名,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乳腺疾病。本病是中
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约占60%一70%。
本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改变而变化。因其病
理形态复杂多样,致使该病名称繁多而不统一,如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囊性增生症、乳
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1978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将本病定名为“乳
腺增生病”,其后国内大多沿用此名。
本病屑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乳癖之名首见于华佗《中藏经》。隋《诸病
源候论》中称之为乳中结核.宋《圣济总录》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作了具体描述:
“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
或肿,疼痛有核”,明确提出了冲任不和在发病中的重要性.至明、清,对乳癖的认识较
为全面。明《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垂作痛,或不痛,皮色
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指出其临床特点是肿块可随情志改变而变化,与乳腺增生病的
临床表现很相似。清《疡科心得集》专列“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及治疗方药等方面,对乳癖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对乳癖的预后,《外科真诠》认为“年少
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
乳岩之变”。
(病因病机)
1 肝郁痰凝 多由于忧郁忿怒,则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失常;或思虑伤脾,或肝病
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气滞、血瘀、痰凝互结于乳房而成.《外科正宗>>认为
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亦
说:“良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
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疼不赤,正见其畏
惧也。”
2 冲任失调 多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以致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
塞,而见乳痛、结块,或月经紊乱等。宋《圣济总录》早有论述:“妇人以冲任为本,若
失于将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
《马培之医案》中亦提出:“乳头为肝肾二经之冲”。《外证医案汇编.乳胁腋肋部》所述可
谓提纲挈领,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
发冲任经脉通盛。若冲任失调,则下不能充胞宫,上无以滋乳房,经脉壅阻,气血不和,
并可以影响肝气之疏泄条达;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不舒,气机阻滞则经隧不畅,亦可
导致冲任二脉的气血失调;终因气滞、血瘀、痰凝互结于乳房,导致乳癖的发生.因此,
肝郁气滞和冲任失调二者,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既可单独致病,又是相互关联、不能
截然分开的。 .
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雌
二醇、催乳素水平过高,或雌二醇与孕酮的比率增高,导致乳腺组织过度增殖和复旧不
全而发病是比较常见的观点。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血中激素水平并不高,而乳腺组
织中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可能存在着个体、乳腺不同部位等差异,因此提出本病的发
生可能是乳腺组织局部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所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一般公认的乳
腺癌的危险因素中,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乳腺增生病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如社会经济
地位较高,低孕次,未曾授乳,未生育,自然绝经迟,母系家族乳癌史等。不少学者认
为具有乳腺增生病病史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但由于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形态复杂、多
样,因此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也有差异。近年来认为单纯的乳腺增生性疾病不属于癌
前期病变,主要是在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癌变。
(辨病罩
1 临床表现 主要是疼痛、肿块、溢液。
1.1 症状 多数患者有乳房或乳头疼痛,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疼痛性质多为胀痛,
也有刺痛、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乳房部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亦
感疼痛。疼痛部位较弥散,常牵连到腋部和肩背部,甚至影响上肢活动。疼痛常在月经
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减轻,也有疼痛发生在排卵期前后,或持续疼痛没有周期性改变。部
分患者的乳房疼痛与情绪、劳累等有关.
1.2 体征
1。2.工 肿块 双侧乳房多见,也可发生在单侧乳房,肿块分布范围较广,尤以外上
象限为多。肿块常见多枚,少数患者只有一二枚。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与皮肤
粘连,推之活动。质地多软、韧、或中等硬度。肿块大小不一,有直径小于lcm的,也
有大于3era的。形状也多样,常可分为4型:①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呈
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立体感差,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②
结节型:肿块呈结节状,形状不规则,立体感较强,边界清楚或比较清楚,常较片块小。
③混合型:同一乳房内有片块、结节、。条索等两种形态以上的肿块同时存在。④弥漫型:
肿块分布的范围超过三个象限以上者。本病初起阶段,患者可能只表现为乳房或乳头疼
痛,不一定有乳房肿块。也有部分患者就诊时乳房肿块明显而且质地中等硬度,但并无
乳房疼痛。多数患者的乳房肿块与月经有关,可在月经前增大变硬,月经后缩小变软,伴
压痛。
1。2.2 溢液 少部分患者乳头有溢液,呈浆液性色白或黄,常为多孔或双侧性溢液。
1.2。3 其他 部分患者伴有月经不规则,月经提早或延期,经量偏少,或淋漓不尽,
经色淡或紫褐,或伴痛经.
1.3 影像学检查
1。3.工 乳腺X线钼靶摄片 常表现为多发的、不规则的、均匀的密度增高区,腺体
边缘有时呈牛角样。硬化性腺病可表现为散在的不规则的、边缘清楚的结节状密度增
高影。
1。3。2 B型超声波 乳房部回声欠均匀,增生区出现密度增高,反射增强区域,有
时表现为粗大光点或光斑。如有囊性扩张,可出现多个小的液性暗区,后壁回声稍强。
还可选用红外线检查、CT检查等。
1.4病理学检查
1.4.工 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胞量较少,呈典型良性上皮细胞,大小形态差
异不大,核染色较均匀。有时可见到大汗腺样细胞、泡沫细胞等。不典型增生时,细胞
可出现一定的核异质。
1.4.2 肿块切除病理检查 对于可疑肿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肿块,可考虑切
除活检。 .
2 诊断要点
2.1 育龄期妇女发病,尤多见于30~45岁。
2。2 乳房或乳头疼痛.
2。3 乳房内多发性、大小不等、形状多样、质地软或韧或中等硬度的活动性的肿块。
2.4 乳房疼痛和肿块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还与情绪波动和劳累有关。
2。5 乳腺X线钼靶摄片、B超、红外线检查、病理检查等有助诊断。
3 鉴别诊断
3.1 乳腺纤维腺瘤 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女性,多见单个肿块,一般无乳房疼
痛。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硬而不坚,按之有滑脱
感.X线和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3.2 乳腺癌 患者无意中发现或体检发现乳房肿块,多无疼痛,肿块亦无周期性变
化。肿块单个,质地常偏硬或坚硬如岩石,表面高低不平,活动度差,或与皮肤或深部
组织有粘连。肿块表面皮肤呈橘皮样变,或有乳头抬高或内陷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X线和B超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可作C7或病理检查以资鉴别.
(辨证)
本病主要分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2种证型。
1 肝郁痰凝证 多见于未婚妇女或病程较短者。乳房胀痛和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
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 冲任失调证 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疼痛和肿块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
腰酸乏力、神疲倦怠、耳鸣目糊、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胖,苔白,
脉弦细或沉细。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肝郁痰凝证 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选逍遥蒌贝散或六神全蝎丸加减。
乳房胀痛较甚,加八月札、郁金、制香附。
1.1。2 冲任失调证 治宜调摄冲任,疏肝活血。方选二仙汤合四物汤加鹿角、制香
附、八月札。肿块坚实,加桃仁、莪术、石见穿。
1.2 成药、验方
1。2。1 小金丹,每次0。6g,每日2次。
1.2.2 乳增宁片,每次5片,每次3次。
l。2。3 验方 鲜商陆制成片剂,每片相当于生药0.5g,每次6片,每日3次。
2 西药治疗 .
2.1 抗雌激素药物 以三苯氧胺为代表,能明显缓解乳房疼痛症状,使肿块变软或
缩小,但长期使用可致月经紊乱或闭经,或增加发生肝脏、子宫肿瘤的危险性等。
2.2 雄激素类药物 具有解除乳痛、消散肿块的作用,但作用强弱不等.甲基睾丸
素、丙酸睾丸酮等副作用较大现已不常使用。丹那唑具有弱雄激素样作用,临床疗效不
及三苯氧胺,但男性化等副作用较其他雄激素类药物轻.
2.3 降催乳素药物 常用溴隐亭,适宜于催乳素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症状可有不
同程度的缓解,其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眩晕、直立性低血压等。
3 外治法
3.1 外敷法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外敷,7天换1次.
3.2 塞鼻法 法半夏、白芥子适量,研成细末,布包塞鼻,左右交替。
4 针灸治疗 体针选取乳根、膻中、屋翳、肩井、天宗、期门、肝俞等穴,耳针选
取乳腺、内分泌、神门、卵巢等穴,虚补实泻,或单独使用,或体针与耳针配合使用。
5 手术疗法 经药物治疗后肿块未能缩小或继续增大或变硬者,或伴有乳腺癌家族
史辅助检查又有可疑者,或疑为恶变者,可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考虑作单个肿
块切除或乳房单纯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预防与护理]
1 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
3 积极治疗妇科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4 患病后要正确认识疾病,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以免过分紧张、
担忧。
5 有乳腺癌家族史等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妇女,更应重视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
[古籍选粹]
《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 治法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自消矣。逍遥散去
姜、薄,加瓜蒌、半夏、人参主之。
《疡医大全.乳痞门主论》 盖以瓜蒌、半夏专治胸中积痰,痰去肿尤易消也。
《医钞类编。卷廿一》 初起气实者宜清肝解菀汤,气虚者宜香贝养荣汤,菀法伤脾
食少不寐者宜归脾汤,外用木香饼灸法消之甚效.
《女科经纶.乳证治法总论》 大凡乳证,若恚怒,宜疏肝清热,……劳碌肿痛,补
气血为主;怒气肿痛,养肝血为主. .
《外证医案汇编.乳胁腋肋部》 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
之品,使其乳络疏通,……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乳核、
乳癖等坚硬,属气郁者多。
[现代研究]
1 发病学研究 一般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黄体素分泌
减少,雌激素就相对增多。至80年代前后,国内外研究发现本病患者存在着垂体激素
LH、FSH分泌异常,而且催乳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日显重要。陆德铭等采用放免法测
定患者在同一月经周期的三个不同时相(即卵泡期、排卵前期、黄体期)血中多种激素
水平,结果发现本病患者不但存在着卵巢激素异常,而且垂体激素和雄激素也有异常;不
仅是激素分泌量的改变,而且可能存在着激素分泌节律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卵泡期E。值
过高,排卵前期E。、LH、FSH值显著低下,以及三期PRL值均异常增高.还有研究从
激素受体着手,发现本病患者乳腺组织中ER增高,PgR降低。
2 治法研究 自古以来,治疗本病多从肝论治。顾伯华在50年代首次明确提出调
和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开辟了本病治疗上的新途径,经临床上不断验证,并得到了
中医界的认可。目前治疗本病的治法主要有调和冲任、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化痰软坚
等,应用调和冲任法治疗本病的报道也日见增多。陆德铭等用调摄冲任、疏肝活血法治
疗本病,不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还发现该法具有纠正多种激素失调的作用。
3 辨证论治 刘家磊将本病分为三型:①肝郁气滞型,治拟疏肝理气、解郁消滞,
用I号方(川朴、枳实、青皮、柴胡、当归、白芍、川楝子等);②冲任失调型,治拟补
益肝肾、调摄冲任,用Ⅱ号方(川朴、熟地、杞果、首乌、山萸肉、柴胡、当归、白芍、
仙灵脾、补骨脂,仙茅等);⑧痰瘀凝结型,治拟活血祛瘀,化痰软坚,用厘号方(Jil}b、
当归、柴胡、赤芍、川芎、乌药、桃仁、延胡、生龙骨、生牡蛎等)。每曰1帖,水煎服,
一般服1—4月,共治疗226例,结果治愈83例,显效7工例,有效51例,总有效率90.7%。
汤一鹏将109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成中药组56例,西药组53例。中药组又按辨证分肝
郁痰凝组工9例,药用老鹳草、八月札、柴胡、白芍、茯苓、黄药子、制香附、山慈姑、
青皮、全蝎;冲任不调组37例,药用蒲公英、当归、熟地、淮山药、山萸肉、夏枯草、
枸杞、菟丝子、漏芦、延胡索。结果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
有效率96%。西药组均给予丙酸睾丸酮,结果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
16例,总有效率为70%。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1)。
4 分期治疗 樊凤英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200例,共分四期:①经后
期,月经干净后7天左右,以补肾养阴为主,用当归、白芍、干地黄、山药、丹皮、茯
苓、泽泻、山茱萸等;②经间期,月经净后14天左右,以补肾调气血为主,用当归、白
芍、干地黄、山药、丹皮、香附、青皮、陈皮、红花、桃仁等;⑧经前期,经前7天左
右,宜补肾助阳,用当归、白芍、干地黄、山药、茯苓、菟丝子、巴戟肉、淫羊藿、鹿
角片等;④行经期,暂停服药。1个月经周期为工疗程,一般需治疗1—3个疗程。结果
痊愈120例,显效65例,有效工5例,总有效率100%.
5 成药、验方 毛肖三用中药“乳腺I号”(青皮、炙乳香、昆布、夏枯草、贝母
等)治疗乳腺增生病125例,结果痊愈7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n例,总
有效率91.2%。动物试验也证明“乳腺I号”对乳腺增生有一定抑制作用。游凯涛用散
乳口服液(全瓜蒌、橘叶、青皮、陈皮、半枝莲、野菊花、天南星、香附等)治疗乳腺
增生病100例,每日2支,分2次口服。对照组30例,用乳癖消片,每日6片,分3次
口服。治疗3周为l疗程,共2—4个疗程。结果散乳口服液组治愈25例,显效41例,
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乳癖消片组治愈0例,显效1例,有效6例,无
效23例,总有效率为23。3%,二组间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O.001)。
6 外治研究 近年来采用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日见增多,或单独使用,或
配合中药内服。陈耀华等用乳痛贴(当归、白芷、生川乌、细辛、山慈姑、马钱子、白
芥子等)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214例,3天换药1次,工O天为1疗程。结果60例治疗3
疗程,120例治疗5疗程,34例治疗6疗程,近期治愈126例,有效74例。杨海燕将75
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5例。A组单用内服药,经前用逍遥蒌贝散加减
(柴胡、白芍、炮穿山甲、川楝子、玄胡、浙贝母、橘核、瓜蒌皮、甘草),经后用陈夏
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桑寄生、鸡血藤、白术、半夏、鸡内金、白芍、陈皮、甘草);
B组单用外敷药(沉香、降香、三棱、莪术、大黄、穿破石、佛手、海马),共研细末入
布袋,每日佩于肿块处约工5小时,夜间摘掉,10日1换;C组内服外敷合用,即A+B。
3个月为1疗程。结果A、B、C组临床治愈例数分别为6、4、8,显效例数为5、4、6,
有效例数为14、13、10,无效例数为0、4、1,可见内服合外用组疗效最好,单纯内服
组次之,单纯外用组最差。盛鸿烈用小叶增生散(大黄、芒硝、炮山甲、细辛、水红花
子、樟脑、白芥子研末)15—30g,置纱布袋中,加白酒少许,烘热后敷患处,5—7日换
1次,并配合乳癖汤内服。共治疗120例,痊愈84例,有效36例。郭长城用药物乳罩治
疗乳腺增生病50例,全部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其药物和方法是将酒炒当归、酒炒白
芷、酒炒香附、白芥子、红花、细辛晒干研成细粉,再与制乳香、冰片共研,用鲜蒲公
英捣烂取汁和鲜瓜蒌共调和成泥。用时取适量药泥,与白酒共捣如糊敷于乳房病灶及其
周围,戴上乳罩即可。如药物干结,可用白酒喷湿润后再敷。每在月经前5天至经后3天
敷药,每日换1次,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5个疗程结束.董寿琪用乳脐散(蒲公英、
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地丁、瓜蒌、黄芪、郁金、麝香研面备用)每次取0.4g
敷脐部,用干棉球轻压按摩片刻后,用4cm×4cm医用胶布密封紧贴脐上,每3天更换1
次,8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共治疗本病670例,效果良好。李国康用乳核消
结汤病灶导入法、邱德明用激光经络穴位疗法治疗本病,也都取得一定的疗效。
7 实验研究 国内制作实验性动物乳腺增生病理模型大多采用给予动物外源性雌
激素刺激的方法,动物种类有小鼠、大鼠、兔等。陈红风等采用先手术摘除新西兰兔卵
巢,再给予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的方法,建立乳腺增生病理模型。该模型重复性
好,动物个体间差异小,而且在建立模型基础上再分组给药治疗,与临床治疗情况较接
近。结果发现乳块消冲剂具有降低乳腺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减轻乳腺组织增生等作用,
并优于乳康片、维生素E、三苯氧胺等对照组。
[述评]
乳腺增生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其外治方法的研究较多,并取
得良好疗效。作为一种病位浅表的慢性病,采用外治疗法,若与内治法合用可提高。临床
疗效;若单纯使用可弥补内治法的某些不足,如能使部分因其他疾病不适合服药或无条
件坚持服药的患者得到治疗;还具有作用直接、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不失为研
究乳腺增生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选择疗效佳、体积小、对正常生活影响小的合适的
制剂类型可能是关键性问题之一。超薄贴膜可能比较理想,但须筛选有效成分,对制备
工艺的要求较高,目前尚未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