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值,你只需要做到这五步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是加拿大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关于逻辑推理初级解读的一本书,本书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炼出一套最有用、最完整的逻辑推理概念,帮助读者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本书去专业化的给我们讲解了逻辑推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把这种理清逻辑的思路应用于学习和生活。
应试教育中,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被公认为考生们获得分值最少的题型,本书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在逻辑理清的基础上,通过五步法可以让你高效获取阅读理解的分值。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下如何提高你在考试时的阅读理解分值: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
1、 通读文章,理清文章主题、中心思想。通读文章,不停的自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他想达到什么目的?”
2、 先读第一句,然后直接跳到最后一句,再回来重头阅读。通过直接跳读结尾,先行了解作者在结尾的结论性总结,再带着作者的行文逻辑从头阅读,加细对文章中细节的理解。
3、 了解文章的结构、文中罗列的观点有什么,以及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关注诸如:但是、然而、可是、而且这类的可以影响文章逻辑走向的指示词。通常情况下,文章的一个段落就代表一个观点,因此我们也要多多关注文章中段落的数量和观点数量。
4、 学会排除超出文章范畴,扭曲作者意思的干扰选顶。
阅读理解拆题五步法
以上是关于应试阅读理解时,一个解题的宏观的思路的框架。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解读下如何去做。
一、文章类型:
阅读理解的文章类型主要是两大类:社科类文章和科技类文章(包含商业和经济类)。科技类的文章往往比较客观的描述,社科类文章相对更主观一些,多为作者的主观论述。
通过两类文章的区别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阅读社科类文章的时候,我们的阅读重点放在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想法。当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立场,自然就能把握其行文逻辑,也就不至于偏离主题。而科技类的文章我们的阅读重点则要放在留意细节信息上。
二、文章内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准确、快速的答对阅读理解的问题。阅读文章我们分别从文章主题、范畴和目的入手。
主题是指文章所讨论的话题;范畴是指作者对该话题比较感兴趣的具体方面;而目的刚是作者创作文章的主要原因。
简而言之,主题和范畴回答是文章讲什么(WHAT)的问题,而目的则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WHY)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W1H。
三、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快速、准确找到文章论点,这也是阅读理解应试时重点的题型之一。文章的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如图所示文章中通过不同的过渡词来表达相应的目的,通常是四种,分别是表明连续性、做出说明、进行对比、或者给出结论。
宏观层面: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中段落的数量和各种功能来分析。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第一段通常是引言,然后每个段落讲述一个观点,大多数文章会包含一或两个观点,偶尔也会有三个观点。下面罗列一个文章结构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 文章结构与一个观点:作者给出一个观点,表示同意或者反对。
- 文章结构与两个观点:
①两个观点并列:作者列出两个观点,但并不进行任何比较或者评判
②两个观点相互补充:一个观点建立在另一个观点的基础之上
③两个观点相互冲突:其中一个被认为优于另一个观点
- 文章结构与三个观点:
①三个观点并列:作者列出三个观点,但并不进行任何比较或者评判
②三个观点相互补充:由其中两个观点推出第三个观点
③三个观点相互冲突:作者支持其中一个观点,反对另外两个。
四、问题类型:
阅读理解的解题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 概述性问题也被称为中心思想问题,例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细节性问题:指那些我们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例如: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指出什么。
- 推论性问题: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哪些是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做出合理推论的问题,哪些是超出文章范畴的干扰性问题。
- 态度倾向问题:弄清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某个问题的态度。
- 文章组织结构问题:要求读者弄清文章的结构布局。
如何处理阅读理解题中不同类型的问题:
概述性问题利用四种不可以的方法排除误导选项:排除所有不包含主题字眼的选项;排除所有过于强调细节的字眼、排除所有过于宽泛的的选项、运用动词扫描快速判断描述性还是评论性。
在回答推论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哪些是从文章中可以找到的细节,哪些是你自己的推论。推论很容易超出文章范畴被称为干扰选项。
语气就代表了态度,文章中的作者通常会有三种语气:积极、消极和中立。要想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态度,要擅于排除掉那些包含混乱的用词搭配。
五、常见干扰项
- 超出范畴:无法通过文中信息做出的判断。
- 不相关:跟文中主题没有任何联系,完全脱靶。
不相关和超范畴的主要区别是,不相关和文章主题完全没有联系;超范畴和文章主题有淡淡的联系。就像书中所做的比喻:“想象一个弓箭手在射箭,超范畴就是指弓箭手错过靶心,但至少他瞄了正确的方向;而所谓不相关,则是指弓箭手根本没有瞄向正确的靶心。”
- 相反:是指某个选项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 扭曲:是指选项曲解了作者在文中的意思。例如:文中说某个东西好,并不代表说它是最好的;出题人会在给出扭曲的答案之前,加上类似所有、总是这种极端的字眼。
- 过于宽泛或强调细节:通常出现在概略性问题的答案中,就是指文章中谈论的范围和答案选项中的范围没有形成对等,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了。
下面我们借用本书中列举的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用实例来了解上面谈及的几种常见干扰项:
原文:”成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你可以通过勤奋、技能或幸运中的某一项因素取得成功,也可以通过其中某两项或三项因素的组合成功。”
超出范畴: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勤奋。
不相关:那些凭借勤奋、技能或幸动取得成功的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相反:那些既不勤奋,没有技能,又不幸运的人不太可能成功。
扭曲:一个人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应试的阅读理解和我们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有所不同,应试下的阅读理解更有针对性,以上介绍的五步法,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带入到考题当中,多试多总结。如果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迭代五步法就更好了。总之一句话,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思考,深入思考、复盘后的总结才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