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 || 于路家书:写给天堂的爹娘(第416期A)
于路老师我素未谋面,她见到我们一封家书的征稿启事,就联系了我,因为对智能手机不熟悉,她就一段一段的给我分十几段传来了这封家书。于老师退休前是新闻单位的领导,他的父母、公公婆婆也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领导,对于这封家书,于老师言:想起了陶思亮那封著名的终于寄出的给父亲陶铸的家书。所谓私家书亦寓大情怀,此信读罢,再看看当下的官场,令人唏嘘不已。
转发出去,功莫大焉。
文/于路
导语/诵读/梁轩诚
每当夜幕降临,我会常常倚在庭院中那棵槐树上,看满天的星星,那最亮最闪的几颗,不就是您们么?
敬爱的公公婆婆、亲爱的爹爹:
虽然您们已经离开我十几二十年不等,但岁月的脊背好像在凝固,凝固于您们仍活在我身边的时光……
亲爱的爹爹,生活中我会这样调侃地称谓您。您会笑着说,大雅的女儿也会有对我最俗最原始的称谓。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成婚就要进入夫君家。行前在铁路系统做党务工作的您,请了与您搭裆的一位行政领导,一位同样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来家吃顿饭,算是为女儿送行。您对叔叔说:"咱俩都是一个闺女,并且都亲闺女,闺女要出嫁了,走前咱们和闺女一起说说话。”
以往,曾听您老战友说过,抗战您打鬼子受伤腿致残未流过泪。此时,我见您眼睛里泛着泪花。您说:"姑娘要走了,有种从身体分离的感觉……"您强抑自己,话锋一转,:"结婚了,按中国的传统,就是夫家的人了,将来除了做好工作,要以丈夫家的事为主,先照顾好公婆。有时间,常回来看看。"
您还说,我是过来的人了,生活有激情,也有柴米油盐的平淡。夫妻在一起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甘苦与共。您特别嘱附我,爱丈夫就要爱他的家人,你的娘是娘,他的娘也是娘。
爹,您的话,孩儿都记住了。成婚多年来,我和夫君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都在竭力照顾公婆。特别是晚年,他们分别多次出入医院,而且婆婆是卧床十年,我们身旁侍候,直至终老。改革开放条件好了,我们经济条件也允许了,但为照料老人晚年,在他们生前节假日,我们从未外出旅行,没有辜负您对一个由女儿转型为做儿媳的嘱托!
敬爱的公婆,您们赢得儿子、儿媳对您们的行孝和敬重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为支持儿女的事业,您们做出了无私无怨的奉献!
婚后第二年,我们的儿子出生,爸您劝说婆婆退休贻孙。接近退休年龄的她虽满口答应并认真做了,但这个转折确让她病了一场。
爸爸,我不会做家务,多数时间在爬格子。平日能做的就是帮婆母洗涮碗筷,唯一拿手的就是偶尔来个西红柿炒鸡蛋或周末和您们一起包饺子喽。但您从未因这,批评过我。反而向来访的叔叔阿姨表扬我,说我稿子写得好,性格好,给家里带来许多欢乐!
走进咱这个家,我还保持着在娘家的传统,月末开支,多数交给公婆,少留部分给母亲。您接过钱,拽过一旁自己姑娘的衣角,声音有颤地说:"看看你嫂子如何做儿媳、做女儿的。"三个月后,您便说,在家吃饭,有儿子交的钱就行了,你的留着你俩用吧!
爸,您虽身居要职,但疼孙如命。有时班后会带孙出门迎你,你总是把孙举过头顶,跨在自己的脖子上。和您一起工作的叔叔见惯您平日严肃的模样,十分不解,直到他们也有了孙辈……
婆婆,妈。我尊重您,因为您同样视儿媳为女儿,对我们疼爱有加。孩子一岁断奶后,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您给我带饭时总煎个鸡蛋,说写文章需要动脑筋,得补补。因为撰稿延误下班,晚了给孩子喂奶,您给我摔过杯子。病重照顾您时,满足中流出不安。您对孙子的爱,早让我对那件事释怀!忘不了,因外出买菜,孙子滚落床下。你归来后见状,搂着孙子哭了,说:"再也不把你一人单独撂家。"打那起,每每外出,缠过脚的您,都推着小车,与孙同行……
爸妈,我现在会做饭了,而且有色有味,如果您俩现还活着吃上几口多好!您们最疼爱的孙子长成英俊帅气的小伙,在一家外企做高管,儿媳也敬业孝顺,而且有了一双乖巧的儿女。多想您们还在我们身边,让曾孙在您们膝下嬉戏玩耍……
至亲至爱的爹爹,您的突然辞世让我大病一场,有一段时间,我的灵魂也随您去了!原谅我的不肖,没抓住时间回馈您,您就匆匆去了……
您是在我成长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人!小时候一觉醒来,常常还见您挑灯夜读。您这种习惯影响已逾知天命的我。不到30岁,您就做了一名管辖20万人铁路单位的宣传部长,常听叔叔们说,您做报告,深入浅出,生动,明理,朴实,亲切。离休了,您还学外语,书法,绘画,乐器,爱学习伴您一生。
坚韧,廉政,爱国爱家是您的操守。文革中,您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再乱也盯岗上班,您的话,铁路不转,国库少钱,百姓吃什么?一次造反派来抓您,获取信息后,您提前手书了毛主席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压在书桌上,鞭策自己,安慰家人。
国家困难时期,作为领导干部的您,带头动员属下单位有工职的妈妈先下放,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多年后,您总觉得愧对妈妈。开工资后,您会调侃地对妈说,先存下点,将来我先走,你好养老!
八十年代爷爷去世,您连夜弄丧,用了单位汽车,回单位后主动交齐汽油费。
亲爱的爹爹,您对我这个您爱女的教育是柔刚有度的。有两件事刻骨入髓。
一是刚从军不久,我坚持在学校爱写稿的特点。为让表扬的好人好事丰满,我拔高了些,挨了领导批评。16岁的我觉得委屈给您写信。您收信后马上回复。其中有"知错要改!但无论你取得成绩或犯了错误,家永远是你可以依靠的大树和港湾……"读着您的信,我捧在心口,哭了很久。九十年代初,而立之年的我走上报社领导岗位。您很快提醒我,既有自己努力,也有改革开放的机遇,正确对待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
爹,再多的语言也写不尽对您不绝的思念。未尽上孝的女儿,对您有永远的痛!现在与友聊天,行孝要趁早是话题之一。
爹,可以让您放心的是您的女婿。他在您故去我生病的五年中,对我精心备至地照顾,让我病愈走出来了。不巧,去年他又病了。我记得您的话,"爱里更多的是责任。"夫妻是需要互慰的。我会照顾他到康复。等将来我也去天堂的时候,好有脸色见疼我爱我的您和我的公婆!
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亲情!我望着星星的时候常想,这也许就是人间天堂的精神链结吧!
爱您们的女儿
2017年春敬上
(本文配图均有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于路:笔名于水。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从军转业入济南铁道报社,从记者做至总编辑。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九十年代始,撰写一批利他,向善和激情审美导向的散文随笔,见诸《经济日报》、《新闻出版报》、《人民铁道报》副刋,部分稿件获奖。
美 丽 的 原 创 生 活
专 注 原 创 文 学 | 分 享 生 活 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