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卖糖,建了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国贸

他是马来西亚首富,也是“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他的名字叫郭鹤年,香格里拉酒店、金龙鱼以及北京国贸都是他创立的品牌。2017年,郭鹤年以净资产125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四位。

郭鹤年

01

父辈下南洋,兄弟共创业

1923年10月6日,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的一个华商家庭,在三个兄弟中居小,因为家里当时在做粮食生意,父母为其取名“鹤年”,意为丰收。他的父亲郭钦鉴原是中国福建人。20世纪初,受到下南洋浪潮的影响,除了长兄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郭家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西亚谋生。

小时候的郭鹤年

1909年,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西亚。当时,他的四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食品生意。郭钦仁由于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兄弟几人,在他们的精心料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郑格如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她曾在铁板上刻下“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

郑格如和她的3个儿子

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了马来西亚,东升公司被迫停业。战后初期,马来亚消费品奇缺,当局实施物品统制。而郭钦鉴恰与任米粮统制官的达图·翁有莫逆之交,故得以获得采购大米和粮食的大权。借此机遇,郭钦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粮食生意。到40年代末,郭钦鉴已经成为新山知名的富商。

02

父亲骤离世,25岁成少帅

1948年,郭钦鉴突然去世。彼时,郭鹤年远在新加坡经营他的第一家公司——力务克公司,主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接到父亲骤然离世的消息,郭鹤年马不停滴地赶回马来西亚。主帅去世,郭家面临分崩离析之险。后在郑格如的建议下,郭家第二代把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年仅25岁的郭鹤年因为能力出众被推举为掌门人。

1952年,郭鹤年的二哥因参与马共被杀,整个郭家也受到牵连,被当局监视。于是,倍感压力的郭鹤年选择前往英国暂住并考察。在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悉习研究了企业经营的方法和国际贸易知识,尤其对蔗糖买卖、经营作了深入的研究,深受启发。

郭鹤年(左)与母亲及大哥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之后,郭鹤年迅速回国。他利用在英国学到的商业知识,把目光放在了糖业上。1959年,他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即马来西亚糖厂。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控制了马来西亚近80%的糖业市场。同时,他还扩展到了中国、古巴、印尼等地,国际糖业市场占了20%之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

03

多领域进军,罗马建起来了

郭鹤年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他在白糖业取得辉煌成就之后,一鼓作气地向其它众多领域进军。

1971年,他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酒店建成后,一鸣惊人,吸引了无数的客人。如今,香格里拉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超过95家酒店、4万多间房的亚洲最大酒店集团,同时也是国际公认的五星级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

80年,郭鹤年和邵逸夫共同收购香港无线电视;90年代,又从英国人手中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可以说拥有了香港媒体的半壁江山。如今的郭氏的业务已经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文化娱乐和电视广播等众多领域。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郭鹤年还一直心系父母生长的家乡。1973年,物资匮乏的中国十分需要白糖,郭鹤年毅然接受委托,为中国购买了30万吨白糖,为国家缓解了燃眉之急。这位马来西亚的华人富商,首次给北京的高层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4年,中国准备建设国贸,因为严重缺乏资金,面临着国外财团漫天要价的窘境。郭鹤年再次不计得失地揽下了这个工程,在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地将整整5亿美金的巨款全部投入国贸的建设之中。如今国贸的盛况无需赘言,110万平方只租不售的商铺,已经成为他的商业帝国中的一座金矿。

中国国贸建筑群

1990年,邓小平在接见郭鹤年时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可谓,英雄相惜。虽然郭鹤年已经是马来西亚国籍,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济世之意,却已经融在了他的血脉之中。

邓小平接见郭鹤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