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成都的清明上河图

曾经的锦里号称“西蜀第一街”,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于世,今日的锦里,依托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俨然就是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这里已经成为成都人气最旺的街道,外地游客的必游之处。

去成都,不去锦里似乎有些说不过去,虽然锦里已经是一条为游客而存在的商业旅游街,那里的小吃可观性更甚于可食性,但锦里还是浓缩了成都的味道,值得一去。

锦里牌坊,唐朝李商隐曾写下“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的诗句,作为一条街道,锦里已经旺了两千年。

去锦里无非吃吃喝喝、玩玩逛逛,总之游客所需求的,这里都有,锦里的小吃十分上相,这可是招徕顾客的绝招,你可以不吃,但不能不看。

锦里好吃街永远都是人满为患,到了晚上更是人头攒动,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锦里是旅游区,好吃街的食店竭尽全力吸引着顾客的眼球,眼球吸引得越多,钞票也吸引得越多,这家从服务员到小吃都卖相精美的小店异常火爆,至于好不好吃,呵呵,那就见仁见智了。

翠绿的粽叶里包裹着暗黄的糯米,再点缀着鲜红的辣椒和鲜脆的葱段,吸引得我不拍张照片都不行。

层层叠叠,该是鹌鹑吧。

油炸豆腐吧,锦里的小吃很多,比较出名的有三大炮、伤心凉粉、三合泥、酸辣肥肠粉等,锦里的小吃价格偏贵,味道一般,属于旅游区典型的好看不好吃。

美食怎能不拍照,呵呵,我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吃完了,逛逛锦里吧,在锦里的入口处,要想拍张没人在留影的照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这地方实在太旺。

绿色的垂柳、红色的灯笼、青色的石板路,锦里很有fell。

最难得的是还有临水店铺,虽比不上丽江,但有了水,锦里就有了灵气。

貌似还有些园林的感觉,作为南方的景点,没有水才是不可思议的。

一家大小悠闲地在喂黑天鹅,锦里就是休闲成都的缩影。

被游客踩光滑了的青石板路,明清风格的川西建筑,点缀其间的红灯笼,锦里有如一幅画。

锦里不仅仅是人工打造的商业区,还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国文化根植其中。

在锦里,打造的就是以三国为主的文化品牌,毕竟隔壁的武侯祠就是中国著名的三国圣地之一。

张飞牛肉,去四川旅游,特别是在成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品牌。

脸谱,有传统古典式的,也有妖艳现代式的,应有尽有。

除了三国文化,锦里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皮影做工精致,色彩丰富,老外看得留连忘返。

到了晚上,还有皮影表演,小孩大人都看得不亦乐乎,确实,很多传统民俗的东西,现在似乎只能在旅游景点才能看到了。

各种牛角做成的毛笔,貌似也仅此一家,再要在其他地方找到,估计也不容易。

富有个性、漂亮又实用的工艺日用品,这样的红伞撑出去一定能吸引不少目光。

除了诱人的美食、精美的工艺品,漂亮的街景,锦里还有真实存在的历史。刘湘,川军将领,抗日战争第七战区司令,陆军一级上将,死前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锦里的宋代石刻长廊,这些文官、武士、侍女、青龙和白虎,都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曾经在荒野孤坟之下寂寞百载千年,如今在灯红酒绿之中里看尽人间繁华。

还少不了成都特色的掏耳朵。

白天不懂夜的黑,锦里的夜色别有一番风味,去锦里至少要去两次,白天一次,晚上一次。

这样的窄巷,吸引了众多男女,也许“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笼上的“掏耳朵”,锦里的灯笼也有特色,简单明了地表现着那些令人回味的传统。

看到糖画就想到小时候放学时的开心,那些画龙画凤的,当时的我们可吃不起,好像至少要一两毛钱一个,复杂些的糖画要五毛钱以上,我们只偶尔吃那种一根木棒插着一坨糖的,五分钱,俗称“牛屎”。

再去成都,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再去锦里,锦里就是一个旅游景点,有些嘈杂、有些浮躁,但仿佛又总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你过去,我想来想去,应该不是美食,那里的美食好看不好吃,应该也不是土特产,旅游景区的土特产肯定比超市贵,估计也不是三国文化,要感受三国文化,我宁愿去隔壁的武侯祠,那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应该是人气,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骨子里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也许,看形形色色的人,听各种各样的方言,与美女帅哥擦肩而过,也是旅游的一部分。锦里,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0)

相关推荐

  • 邢雅丽 | 武侯祠

    三国圣地--武侯祠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古迹,还有乐山.峨眉山.九寨沟等名胜.从网上搜到成都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美食后,我便问丈夫想不想去成都,他特别赞同. 表姐现在定居成都, ...

  • 成都锦里古街

    来源:成都锦里古街upDate:2017年12月13日 23:11:35作者:锦里古街人气:8409 成都因为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及万里肥沃的平原,让成都人衣食无忧,丰衣足食,让成都人养成了休闲,闲逸的 ...

  • 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从东门大桥到九眼桥,老成都人的满满回忆

    [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賨人客,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我想通过一张图带大家一起来回味一下老成都的味道. 我们现在看到的成都是一座繁华大都市,不光是三环 ...

  • 锦里,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

    锦里是与武侯祠仅有一墙之隔的小街,这条古老的街巷,浓缩了成都人悠闲安逸的生活.沿街两侧设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商铺,街巷的商业气氛浓郁,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韵味十足热闹非凡,犹如一幅成都版的& ...

  • 《清明上河图》里2000多个人都在干嘛呢?

    《清明上河图》里2000多个人都在干嘛呢?

  • 张临生:《清明上河图》里那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是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陈寅恪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为宋代在丝 ...

  • 《清明上河图密码》:从现代小说里感受宋词的魅力

    繁华的宋朝早已远去,宋词却点点渗入我们的生活,嵌入了我们的骨髓.前不久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来自贵州云上侗寨小歌队唱起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 ...

  • 【牧马天涯】行走洪江 在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里徜徉

    作者易宗明在杜鹃草堂留影 2018年初冬时节,省报告文学学会在怀化召开理事会,并组织我们参观考察了洪江古商城.走进古商城,衙门.会馆.钱庄.镖局.洋行.作坊.酒肆.客栈.青楼.烟馆.茶楼.戏院.报社, ...

  • 《清明上河图》里的那道城门,是“汴京保卫战”中的哪道门?

    把<清明上河图>和"汴京保卫战"联系起来,估计只有笔侠的脑洞了. 一个是太平盛世的巅峰之作:一个是国破家亡的生死大战,没想到,它们竟然能联系到一起. 确实如此,如果在& ...

  • 他发现了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200个秘密……

    <清明上河图>是一个传奇. 这幅长5.29米.宽24.8厘米的绢画, 由张择端创作于公元1111~1120年间. 随后,它七次进宫,又六次出宫, 一度被有记录的15位私人收藏者收藏, 又在 ...

  • 成都冷门古镇,却是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周边小众游首选

    现在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被纳入人们的打卡清单,所以古镇的商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反倒失去了古镇该有的味道,没了原汁原味和本来特色的古镇,就少了能安顿人心的魅力,从而也少了许多的吸引力.在四川也有许多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