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用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现存的八座石牌坊!

参考资料:

中山市位于珠江口西岸,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中山古称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在时任香山寨官(守海防的武官)陈天觉的努力下,香山获朝廷诏准,脱离东莞县独立建县,彼时的香山县包括现在的珠海、澳门,以及广州、佛山的部分地区,香山县的名称用了700多年,直到后来这里出了一位伟人孙中山,1925年孙中山逝世,为纪念他,香山县改名中山县,1983年中山县升格为地级市,是中国现有五座不带县区的地级市之一,这大概就是这座小城的往世今生。

尽管今天的中山市已经是一座以制造业著称的现代化城市,不过800多年的建县历史,也留下了很多值得寻访的文物古迹,毕竟这里也曾是一座有城墙的城市。今天我要说的是中山现存的古牌坊。

  牌坊是中国最有故事的传统建筑,因为每一座牌坊后面,都曾有一位或者多位鲜活的人物,牌坊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旌表功德、科第、德政、忠孝节义、百寿等,还有就是宗祠庙宇牌坊和陵墓坊等。牌坊不是你有钱有权,说建就能建,还要得到皇帝的恩准,所以在封建社会,牌坊是最高的荣誉象征,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

牌坊分为三等,御赐是指皇帝下诏,国库出银建造;恩荣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圣旨是指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银建造。到了1911年后,大清朝亡了,皇帝没了,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牌坊也就不再建了,所以可以这么理解,现存的古牌坊,基本上都是1911年以前的,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中国式建筑。

中山这座城市面积小,土地面积不到1800平方公里,在中国的地级市中排在倒数十名之内,而且历来作为南蛮之地,古时文化不如中原昌盛,所以本来古牌坊也不多,再加上近代的破坏,如今只剩下八座完整的古牌坊,再加上我在寻访过程中偶遇的两座牌坊残件。现在请跟着我从南走到北,看一看中山这些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建筑吧。

三乡镇“乐善好施”坊

位于三乡镇古鹤村村北的“乐善好施”坊是中山最南面的一座牌坊,这里离珠海的地界已经只有两三公里了,“乐善好施”牌坊也是中山现存牌坊中颜值最高的一座。

“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纪念的是村中善长仁翁郑有庸,在灾难年间,他用良田救济灾民,并带领家人在当时的村口支起饭台,每天给过路的灾民无偿提供一些白米饭。

这座牌坊四柱三间三楼,高约8米,柱下镶嵌抱鼓石,坊额四周均有人物花卉雕刻,两侧坊额还有李鸿章的题辞和印章。

古鹤村也是中山市数一数二的古村落,除了牌坊,还有两座闸门、1800米的石板路、古码头、古祠堂等,值得一游。

南朗镇“孝义”坊

紧邻三乡镇的南朗镇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第一大镇,南朗镇的不少村落都有丰富的古迹,榄边赤坎村口的“孝义坊”就是其中之一。

“孝义坊”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不过现存牌坊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重建,是一座四柱三间通天式牌坊,花岗石砌成,正面为“孝义坊”,背面为“力孝遗芳”,牌坊高5米、宽6米。

这座牌坊相传是为表彰赤坎村的阮与子割肋救父的事迹,而受朝庭恩准建造的。从建造历史来讲,这座牌坊既是中山最古老的一座牌坊,也是最新的一座牌坊。

火炬开发区“浦江世泽”坊

在南朗镇的北面,是中山市经济最发达的火炬开放区,在开发区的濠头村郑氏大宗祠前,有一座中山现存历史最久远的“浦江世泽”坊,这座牌坊始建于明代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

这座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以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嵌抱鼓石。正面为“浦江世泽”,背面为“昭世褒崇”。

根据郑氏家谱记载,这座牌坊由当时的邑侯虞国镇,为尚纶尚絅二祖祠所赠建,在特殊的年代,祠堂曾被作为学校,牌坊也被作为校门,牌坊横匾曾被水泥覆盖,上书"中山县濠头中学",现已复原。

“浦江世泽”坊也是中山现存八座牌坊中唯一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均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浦江世泽”坊虽然颜值不如“乐善好施”坊,始建年代不如“孝义坊”,不过综合实力绝对是中山现存牌坊中的第一位,算得上是中山古牌坊的代表之作。

沙溪镇“探花及第”坊

开发区在中山城区的东面,沙溪镇在中山城区的西面,沙溪镇也是中山24个镇区中现在古牌坊最多的,八座中占了三座,其中沙溪镇龙瑞村这座“探花及第”坊大概是中山知名度最高的牌坊了,为什么?因为这座牌坊就在著名的龙瑞粥城前面,往来觅食的饕客们都必须路过这座牌坊。

“探花及第”坊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是为表彰村中的武进士刘其昌而建,话说龙瑞村也是人杰地灵之处,有习武之风,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也是该村人士。

龙瑞村除了吃粥外,其实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离牌坊百米外有溪角古塔、白衣古庙等,特别是村中的刘氏宗祠,不仅是三面蚝壳墙建筑,祠堂中还挂着一幅1948年的“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任摄影”,看来刘氏当族人当时是有人与总统副总统同框的。

沙溪镇“升平人瑞”坊

沙溪镇的三座牌坊,其中两座位于圣狮村,这也是中山市唯一现存有两座牌坊的村庄,而且这两座牌坊都是百岁牌坊,其中一座更是夫妻同登百岁。

“升平人瑞”坊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在入村口不远处的象山脚下,算的上是封建王朝最后的牌坊了,正面为“升平人瑞”,背面为“百岁流芳”。

这是一座四柱三间通天式牌坊,高约6米,为表旌村中百岁寿星阮维光而建。

沙溪镇“期颐偕老”坊

村中还有一座“期颐偕老”坊,位于码头大街,是为表旌彭藻文与妻杨氏夫妻同登百岁,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所建。

建牌坊时两夫妻尚健在,香山知县依照清例拨款筑建表旌。这座牌坊位于村道中央,两旁有房屋遮挡,午间方有阳光照射。

一百多年过去了,村中变化翻天覆地,所幸的是两座百岁牌坊仍在。

大涌镇“升平人瑞“坊

说起百岁牌坊,位于中山市西北的大涌镇也有一座,这座牌坊位于大涌镇古村安堂村口,堪称中山八座古牌坊中最热闹的一座,因为它位于入村的交通要道上,所以牌坊下总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该牌坊正面横匾刻:“升平人瑞”,左右横匾刻:“山高”、“水长”。中柱对联刻有:“恩锡紫辰龙腾角海川方室,诏来丹陛桂挺旗山民永贞”。

背面横匾刻:“百岁流芳”,上款“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下款“寿民林恭丕立”。背面左右横匾刻:“日升”、“月恒”。

这座牌坊也是四柱三间通天式,花岗岩雕凿,高约7米。

黄圃镇“百龄流芳“牌坊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圃镇的百岁牌坊镇一村北头下街8号的也是一座百岁牌坊,式样也是大同小异。

正面为“百龄流芳“,背面为“升平人瑞“,不过这座牌坊要看到背面不太容易,因为它位于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这么多年以来,这也是我遇到的第一处居民院落中的牌坊。

这座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是为百岁老人何羽祥而建,老人活了102岁。

黄圃“百龄流芳“牌坊现状,我去时大门紧闭,只能在铁围栏外拍了几张。

沙溪镇“百岁流徽”坊

其实除了现存完整的牌坊外,中山还有一些残牌坊构建,这座“百岁坊”位于沙溪镇溪角云汉村求是公园内。正面用麻石阳刻“百岁流徽”四字,百岁流徽两旁各有石浮雕抱子女像人物。“百岁流徽”什么意思呢,其实和“百岁流芳”差不多意思。

背面为麻石阳刻“昇平人瑞”四字,昇平人瑞右旁刻有“光绪十六年正月十六日”,左旁刻有“寿民刘敏庸恭承”,两旁各有石浮雕手抱如意手擎酒卮男古装人物一个。

这座牌坊于文革时已拆除,现牌坊用砖重建,外贴瓷片。另外两块麻石阳刻“德邵”、“寿域”石刻原建于牌坊左右门上,现嵌于矮墙内立于牌坊两旁。

沙溪镇“贞节流芳”牌坊

溪角以前是一个大村名,包括紧邻的龙瑞和云汉村,溪角以前至少有三座牌坊,包括现在保存尚好的“探花及第”坊,仍有残留的“百岁流徽”坊,还有一块“贞节流芳”牌坊原位于现溪角龙瑞起隆大街旁。

坊主刘二娘为十一世祖鹤松公之二女,未婚。明万历间,贼人明火执仗,窜入其家抢掠。贼见其靓,欲掳去当压寨夫人,刘二娘宁死跳海。然死后逆水流尸。县令闻之,上奏,于是旌表建祠。可惜今牌坊已经荡然无存。

小榄镇“节孝”牌坊

历史上的小榄镇是有几座精美的牌坊的,但近代都已被毁,在小榄镇新永村的御龙街,我无意间发现了这么一处牌坊残件。

这是一处节孝牌坊,只剩下横匾了,镶在一座老屋的外墙上。

牌坊的字都被破坏过,细看落款大概是清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1842年,至于牌坊的来龙去脉,也就不得而知了。

中山现存完整的古牌坊八座,从时代上来分,明代1座,清代6座,民国重建1座,从类型上分,百岁坊4座,科第坊1座,德政坊1座,忠孝节义坊1座,祠堂牌坊1座。寻访这些牌坊,我从知道到全部走到花了两年多时间,倒不是难以到达,而是我寻访过程断断续续,如果自驾又熟悉路况的话,一天之内走完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由于中山这个地方太小,不是旅游城市,古迹也不多,引起大家注意少,所以这大概也是全网唯一一篇全面介绍中山牌坊的文章。

牌坊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时代产物,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当然,那时的牌坊只是简单的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算是牌坊的始祖吧,到了唐宋之后,牌坊的功能日趋规范细化,明清之时,立牌坊成为不少官民的人生的目标,是一人一族甚至一村一镇至高无上的荣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牌坊大概是在南宋年间建。

时过境迁,为个人或家族立而立的牌坊已经成为历史的遗物,闲暇之余探古寻踪,倒也平添几分乐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