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

鳌太,搜素“鳌太事故”,触目惊心。据非官方统计,从2001年来,在鳌太线路上发生的山难不下三十余人。让人诧异的是,出事越多的地方越刺激人的神经,人们偏要去经历,偏要去征服。

鳌太穿越作为中国十大徒步路线之一,是秦岭最自虐和艰难的路线。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一条热点探险线路,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而近年来穿越鳌山—太白山,渐渐成为一种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正在漫延发酵。

太白县山民兼救援队向导——田乖绪说:“鳌太线雪线以上,我碰上的遇难驴友遗体有20多具,在那里都几年了,也不知道是谁。”

事故——让警钟长鸣

从2001年7月到2014年8月,前后一共有十几人先后走失或遇难。​

鳌太穿越线路,强度和难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是检验驴友装备、体能、耐力及心理承受的一个考验圣地。

3000米以上的海拔,5天的重装徒步,以及沿途美丽的风景,吸引无数驴友神往。

整个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

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在无人区石海之间,驴友需要6、7天才能完成整个穿越。

一次次的失踪、一次次的死亡事件,事故发生率还呈逐年上升态势。对近些年来鳌太一系列失踪、死亡事件我们除了痛定思痛,还应该进行判断和分析,不能让中国成为一个健忘的民族!

造成太白山穿越的最大杀手

1. 落单

“落单”的原因可以是五花八门,但恰恰是“落单”最终是造成穿越者走失的最大杀手。纵观之前走失或者死亡者,由于落单,最终跟团队失去联系,导致迷失在原始森林中。

2. 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称雄称强。

对太白山复杂残酷的地理环境、动植物分布情况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太白山山体高大,峰峦叠嶂,河流密布,气候瞬息万变,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素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即使在夏天,太白山上的气温都可能远在零度以下。再着,太白山顶的穿越线路是在石海中间穿越缝隙,全程都在三千米以上,风大,氧气含量不及平原的一半,部分游客上山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少带防寒衣物和急救药品,结果进山后适应不了气候的异常变化,承受不了稀薄的空气压力,容易诱发疾病。

3. 猎奇、探险心理。

部分驴友不走传统旅游线路,专拣原始森林无人区、野生动物出没区行走。部分游客为了逃避保护区门票,分别从南坡的龙洞沟、大莽河,北坡的三岔峡等登山,而南坡的龙洞沟是太白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活动重点区域,属保护区的核心区,人为活动过于频繁则会对大熊猫野外生存和种群繁衍造成一定的影响;白云峡、塘口等根本就没有路,属原始林区,个别地段沿河床行走,随时存在迷失方向、被野生动物伤害、冻饿致死、摔伤和被大水冲走的危险。

4. 不听工作人员劝告,不看公告,我行我素。

太白县也多次在鳌山等山口发布公告,阻止驴友轻率组团登山。该县生态办也每年宣布封山期,并要求登山季上山的驴友事前登记,可鲜有驴友遵从。

并且太白山安全告示第二条也有提到:按照旅游线路结伴而行,并雇请背工向导,当脱离旅游步道时请及时按原路返回;第四条:在大雪、大雾、雷雨、汛期、夜间及洪水,滑坡、塌方、野生动物当道、道路湿滑情况下应立刻停止旅游。

可个别入山者面对工作人员劝阻,无理取闹,拒绝按工作人员安排线路撤退,给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

5. 团队管理混乱。

组织者责任心不强,领队对困难估计不足,对成员身体用运动能力缺乏正确评价,对成员装备没有认真检查,可能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以之前的事故为例,其组织者不向当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夜间宿营时对受伤、缺失等人员不及时查看、寻找,均在其团队出山或回到西安后才想起与失踪者或其家属联系而导致贻误最佳搜救机会,对已经发生伤病的,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以致事态发展到造成重大伤亡。

6. 缺乏应有的野外生存技能。

个别登山者少带或不带不要的食物、衣物和急救物品,缺乏户外生存知识与技巧,甚至连户外生火取暖、安全取水、防风避雨等都不知道。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不知如何应对,慌不择路,最终消失在茫茫原始林区,给亲朋留下终身遗憾。

7. 轻信网上驴友宣传,置管理部门规章制度于不顾。

很多驴友在网上只谈感受,只谈所见所闻,很少谈及旅游中注意事项及安全事项、道路情况、管理部门的规章及其制度,这样,往往让许多户外活动者忽视这方面情况。

8. 锻炼健身变成了“竞赛”。

有些队为了增加影响力,盲目缩短线路时间,提高线路难度,练就所谓的“强驴”、“超强驴”、“超越生命极限”等功夫,也就产生了一日鳌山、两日鳌山、一日太白、两日太白、四日鳌太等不附合生命规律的线路设计,一旦发生意外,又没有必要的补救措施,以致造成重大事故。

9. 装备不齐。

鳌太线路本身来讲,不是很艰难的线路,交通成本相对较低,穿越花费低,海拔不是很高,走的人自然也多。在中等难度线路中事故概率也高些。而在山上绝大多数手机都没有信号,一些驴友不携带对讲机,即使遇险可能也无人知晓。

10. 准备不充分。

鳌太难度相对于周末徒步露营上了一个台阶,在装备搭配、体力储备、团队配合、信息收集、备用计划制定等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初次尝试长线的人来说有很多盲区,每项都需要花费时间研究、磨合和练习。例如装备根据出行期间的天气、气温、水量是不是得当,有没有根据计划增强长时间负重徒步能力、身体检查,一起出行的是不是磨合了较长时间的团队,备用计划是否合理,能否执行,有没有应急计划等等。出现问题的往往是准备的不充分。

纵观这么多年鳌太穿越,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之外,给鳌太线路都带去了什么?难道生命可以漠视,大自然可以肆意破坏,不信你看看鳌太的2800营地、3100营地、水窝子营地、西塬垭口营地、东塬营地、大石河营地,还有太白山的的各个接待站,本来就稀少的树木被砍烧,遍地的废气罐、焚烧垃圾的残留物、残坏的手杖等,营地、接待站已经被崇尚自然的“驴友”们变成一个个垃圾场。

进军鳌山的户外“强驴”们,你们到底在追求什么?你们到底要展示什么?这难道就是你们心中的“户外”?

事故长发,警钟长鸣,珍惜生命,安全户外!

转载自:超级俱乐部、户外装备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