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教师至少不能庸俗

“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的职业根本,在于他能否引导学生正常地学,至于他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学历等等,也许不是最重要的。这个观点,人们未必认同。教师专业水平自然越高越好,谁也不希望遇上低水平教师。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学科或专业能力不太强的教师。

我们那一代人,遭逢不可知的境遇,很多同龄人连高中也没上过,后来从事一些技术工作,都存在能力局限;论学历,不高,有些至多也只是上个在职大专,但是,很多人有责任心,人情练达,经验丰富。我的几位同行,多次带毕业班,几乎所有学生都考上了本科院校,而他们的最高学历不过是在职大专,每次申报职称都遇上麻烦,要靠单位出面展示实绩以“破格”。但他们一直是学生尊敬的老师。在学校,学生在意的往往是教师的人品,还有志趣。

曾有位校长私下评论老师,说某老师庸俗,年级组有位老师家中有丧事,同事们“凑份子”,每人出两元钱,送个慰问品。某老师声明不加入,还多说了句“关我什么事呀”。虽然“凑份子”是旧俗,但在中国社会,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再说区区两元钱而已,如此计较,让大家感到难堪。教师节学生送他几张贺卡,他反问学生买一张要多少钱;回到办公室就扔了,埋怨学生不懂事,“四张要五六元钱,你买点菜送我也比几张破纸要管用呀”。校长评论说“业务再好也没用”。我对那个校长说,许是童年受穷受怕了,他四十岁了,不容易改变的,但是,以后是不是能不安排他当班主任。——我无良策,只能这样建议。校长无可奈何,说,他还特别要当班主任呢,“方便多呀”。

这个麻烦就大了。有这样的教师在讲台管理班级,他的学生怎么能高尚得起来,班级怎么可能摆脱庸俗?曾闻知个别班主任,经常当着学生的面哭穷,埋怨收入低,诉说自己每个月只能拿多少钱,比谁谁的家长低多少;也有班主任,在学校争名夺利,胜则以喜,败则以悲,从不避学生。这些现象,学生会不会留意?会不会跟着学生的记忆走到未来?想到这点,真让人不安。很多学生在学校,未必会留心观察一些事,但学校的一切,会潜移默化。好处在这里,麻烦也可能出现在这里。

选派班主任,不能不讲资质。请想想,一名志趣低下,作风庸俗的班主任,能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无论他说的如何体面堂皇,都会被他庸俗的言行消解一空。

现时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班主任资格,事务性工作太多,班主任疲于奔命,学校安排工作不得不“抓壮丁”,行政部门不得不做硬性规定,教师职称评定,达到规定的班主任工作年限是必要条件。这就往往会忽视班主任的任职资格。在慨叹教师素养危机时,人们往往盯住学科教学技术,即班级考试均分,而忽视了教师教育素养的“底子”。有位学生数学水平比较高,他认为高中数学老师“的确有两下子”,但他并不佩服,原因是老师上课时多次嘲讽数学考试出错的学生,被他打击挖苦过的学生,总是很沮丧,“他教学观庸俗,不像教师”。

学生来到学校,有许多美好的期待,他真诚地向往真善美和崇高,向往美好的人情,能为人间温暖感动,面对贫苦和病困,他也会流泪,他能在课堂为诗陶醉,也想在学校寻找一生的友情,他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少年梦、青春梦呢?作为一名班主任,能不知道这些基本常识?多年前,我的同事带学生读诗,有校长质疑:高考不考,有什么必要浪费学生的时间?过了一些年,学生回母校问起当然不让读诗的校长,说“没读过诗的人,怎么可能善待读过诗的学生”?在学校,校长和老师如果常有清泉濯足、花下晒裤、焚琴煮鹤之类的庸俗,以惊破美梦、玷污心灵为能事,学生怎么可能一点异样的感觉也没有?

2020年疫情期间,有学生说起,班主任微信通知“管好自己就行了,与中考高考无关的书不要读”,那“有关的书”究竟是什么?合格的教育,要让学生关心社会心忧天下,为什么到了如此紧要关头,还要死死地把他们拉到考试的战车上?这样的自私庸俗,学生会记住的,当他觉悟时,会作为耻辱记忆。

有一年做阅读调研,学生对一些任课教师的议论比较多,个别同学直接认为老师“没文化”,“从没读完一本小说”“说我们读诗是为了谈恋爱”。那么,作为老师,一点文艺生活也没有吗?学生直言不讳,说有些老师的历史文艺就是“后宫和武打”,历史知识来自宫闱内斗,文艺则喜横店风格,世界眼光仅限于奢侈品,这是一些教师的文化常态。如此见识,怎么可能把教科书用对?每次听到老师抱怨收入低,以庸俗的语言展现价值观,我就会感到难堪。

小学中学,共12年,这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精神文化“打底子”的时期,教师不仅要培育学生养成好习惯,培育人生趣味,还要引导他们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发现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这个阶段,学生更需要精神导师。我们当教师的,不能不注意个人的职业姿态。

— END —

来源|镇西茶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