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腾飞,总规模全球第二,成国民经济核心增长极
从健康码到“云办公”,从直播带货到“云旅游”,从数字农业、工业互联网到数字化治理……据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在今年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6%,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的新业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腾飞为当前我国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世界第二
不仅年均增速亮眼,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的创新引领作用也愈发凸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释放,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加快。
据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在GDP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10.0%提升至2020年的38.6%。不仅如此,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达到GDP增速3倍以上,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地方上,已有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
各地在自身数字经济跃升式发展的同时,不断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极核、点轴、多极网络等典型模式。
正是这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迅速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从而促进疫情期间的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后疫情时代,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更是实现同比增长18.3%的骄人成绩。
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从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看。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长12%;2019年增长12.7%;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其增速降至9.7%,也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倍多。
由此可见,在过去三年里,实体经济增速大概在1.5-3.5%之间,数字经济是它的5-6倍。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内部的结构是二八比例的分布,在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19.1%,占GDP的比重为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占GDP比重为31.2%,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具体来看,产业数字经济的渗透水准初次递增,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的渗透分别达到8.9%、21%和40%,分别较2019年提升0.7、1.6和2.9个百分点。
此外,在政务信息化方面,另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从2016年的63位上升到45位。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
5G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5G商用全面提速,IPv6规模部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底,网民规模增长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0.4%。同时5G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81.9万个,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移动网络,5G终端连接数据超过2.85亿。
在此背景下,市场需求叠加政策加码,我国产业数字化浪潮奔涌。数字力量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的供应链全维度变革,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不断激活中国制造新潜能。
在工业领域...
在浙江杭州,犀牛智造工厂里服装的尺码、图案皆可自由定制,对传统服装供应链进行柔性化改造,从“以产定销”实现“即卖即生产”;在四川西昌,攀钢的“钢铁大脑”指挥着整个工厂低耗、高效、安全地运转,钢铁正在“用数据炼成”。
在农业领域...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活力正盛。不论是互联网行业巨头发力数字农业,还是传统大型农牧企业以数字化推动产业升级,中国传统农业正在加速数字化的进程。数字技术深入农村,按订单组织生产、按标准种植养殖、田间地头的分级加工车间实现了生产经营决策的“数字化”,消除了农产品烂在地里的现象,大幅度提高市场售价。在云南大山深处,“一部手机云品荟”为“云品出滇”提质加速,实现了电商扶贫、推动了数字富农。
不难预见,按照我国经济过去三年的增长速度,到“十四五”收官之年,数字经济会占GDP的52.1%,国民经济体系当中有一半以上将会是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