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 第16周

1

《苏东坡全集》

东坡作品大全,独家全景展现苏东坡的多彩人生!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曾枣庄 舒大刚 主编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147-3
518.00元

本书是苏东坡作品的汇编,全套共八册,包括作品十五种,其中第一、二册为苏东坡的《诗集》《词集》;第三至六册为《文集》;第七册为《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辑本);第八册为《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及作为附编的《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纂二续》《渔樵闲话录》《调谑编》《问答录》。其中诗词文不必多说,《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是苏东坡的学术著作,《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是东坡的笔记类作品,《苏沈良方》收录了苏东坡和沈括关于药方和养生方面的文章,《艾子杂说》据说是东坡的寓言作品,《杂纂二续》等多是托名苏东坡的作品,大体反映了苏东坡幽默风趣的文化形象。

书前有长篇《导言》,详细评述了苏东坡的文艺及思想成就;并编有《苏东坡年表》,帮助读者了解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书末附有《篇名音序索引》,方便读者查找有关篇目。

本书是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全景展现了苏东坡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是普通读者阅读了解苏东坡的上佳之选。

2

《黄庭坚全集》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苏轼齐名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的诗文全集。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宋]黄庭坚 著  刘琳、李勇先、王蓉贵 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106-0
298.00元
本书为黄庭坚诗文全集,包括《正集》三十二卷,《外集》二十四卷,《别集》十九卷,《续集》十卷,《补遗》十卷,附录七种和人名索引。本书底本为光绪义宁州署刻本《黄文节公全集》,参校十二种版本,由四川大学刘琳、李勇先、王蓉贵先生点校。门类、编序等编次仍依底本,采用分体分类编排的形式。除底本所收篇目外,还据他书增补诗、词、文十卷,并附有传记、年谱、历代评论和人名索引等资料。本书收录篇目齐全,资料丰富,校勘精良,是读者了解黄庭坚诗文的优选版本。

3

《风俗通义》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辨名物,正风俗,救乱世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孙雪霞  陈桐生  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080-3
35.00元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评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内容博杂,既有对礼乐祭祀等国家大典的记述,也有对民间传闻、鬼神信仰的辨正,还有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涉及汉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了解汉代风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过整顿风俗,树立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净化民众的思想,从而帮助东汉王朝摆脱危机,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4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赏古琴之美,“知音”不再难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徐樑、陈忱 译注
978-7-101-15129-9
26.00元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最为著名的两部——《溪山琴况》和《琴声十六法》组合而成。《溪山琴况》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可谓“道技并重”。
《琴声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从琴学史角度而言,《琴声十六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溪山琴况》的必要补充,是探究《溪山琴况》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图说》,从内容上与《溪山琴况》相印证,很多指法的解释是对《溪山琴况》的进一步阐明,这些文献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琴学系统。

5

《老老恒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能让你健康活过一百岁的养生宝典。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黄作阵、祝世峰、田海萍、黄新月 译注
978-7-101-15131-2
31.00元
《老老恒言》是一部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编纂而成的老年养生专著,号称老年人养生宝典。全书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如安寝、饮食、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等;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如衣、帽、床、枕、被、褥、卧房等;末附粥谱一卷,列粥百种,借为调养治疾之需。本书从日常饮食起居入手,不标新立异,不涉旁门左道,而以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谈老年养生方法,且大都经作者亲身体验,细致入微,切实可行。

6

《茶经校注》

唐代茶圣陆羽所撰茶的百科全书。
著名茶文化专家沈冬梅教授权威校注。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唐]陆羽 撰  沈冬梅 校注
繁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098-8
29.00元
唐代陆羽所撰《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茶经》成书于8世纪中期,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篇。上卷《一之源》介绍茶之本源、植物性状、名字称谓、种茶方式等;《二之具》叙述采茶制茶的用具尺寸、质地与用法;《三之造》论说采制茶叶的适宜季节、时间、天气情况,以及对原料茶叶的选择、制茶的工序、成品茶叶的品鉴。卷中《四之器》记录煮茶、饮茶的二十四组、三十种器具。卷下《五之煮》介绍煮茶程式和注意事项;《六之饮》强调茶饮的历史意义和奥妙;《七之事》详列历史人物茶事,以及茶相关文献记载;《八之出》列举当时全国各地茶叶产地和品质高下;《九之略》列举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制茶、饮茶用具;《十之图》主张要把《茶经》用绢素书写张挂,以便烂熟于心。《茶经校注》是著名茶文化研究专家沈冬梅教授对《茶经》进行系统校勘、考证和注释的古籍整理作品,是茶文化研究的基础文献。

7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

探究前人如何面对疾病,

在细节中看见真正的历史。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于赓哲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083-4
58.00元
当皇帝患病,病痛会让他做出非理性的决定,甚至由此影响一个王朝的走向吗?当诗人患病,他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当老百姓患病,又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历史的车轮往往被不经意的小石子改变方向;疾病,或许就是那颗最常遇见的小石子。本书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8

《明史十二讲》

惯看明朝风云变幻,樊树志十二关节讲透明史!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樊树志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104-6
58.00元
明太祖朱元璋通过什么手段空前集权?燕王朱棣又是怎么把自己的侄子赶下皇位的?倭寇、白银、西学,晚明面临着怎样的大变局?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成功了吗?四百多年也发生过一次朝鲜战争,结局到底如何?先安内,还是先攘外,明代的选择如何给后人以借鉴?文人从政,难道必然导致悲剧?……明史权威、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紧扣明代历史发展十二大关节,讲述来龙去脉,还原历史现场,为我们描画出明代的全景样貌。

9

《诗词入门》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徐晋如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109-1
30.00元
这是一本讲解传统诗词写作的大众普及读物。作者久负诗名,深明诗词创作的甘苦,故能将什么是好诗好词,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好词,讲得简明著切,启人至深。书中既有诗词欣赏、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进阶的写作技巧。写法上深入透彻,而又浅近明白,适合一切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继《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之后,特针对零基础的诗词爱好者,撰写此书。从诗词的格律、押韵、平仄、属对、粘对、炼句、排布意象、虚实相生、借题发挥等方面,翔实切当地讲解了学写诗词的诸要领。本书还解答了为什么要学写诗词、好诗都被唐人做完了吗、为什么总也写不好诗词等诗词爱好者常有的疑惑。既有诗词理论上的讲解,也有实际的诗词写作指导,堪为初学诗词者指示门径。
本书语言通俗,富含知识性,同时兼顾了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对诗词爱好者提升诗词鉴赏水平也颇多助益。

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二十四诗品〉讲记》
朱良志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2617-4
59.00元

《二十四诗品》(原名《二十四品》),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虞集所撰写的《诗家一指》的一部分,也是这部流传并不广泛的诗学著作的核心部分。本书称得上是一篇中国诗学史上的奇文。其词美,其音和,其义深。这是一篇浓缩唐宋以来中国人(尤其是文人艺术)审美特性的妙文字。

这本书主要疏解二十四品的内容,联系《诗家一指》其他部分、联系虞集存世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来讲。讲它的文本来源、篇章校核,讲它原本的意思,以及在虞集整体思想背景下的应证;放在文艺美学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这部中国诗学史、艺术观念史、美学史上奇文的理论贡献;讲这部论诗篇章中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美学思考中的价值,等等。在每品的分解之后,有一个“延伸讨论”环节,一般提出一到两个关涉中国美学和诗学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品的内容。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