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医24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24)
管 状 器 官 的 热 力 学 形 变(1)
杜 湧 滨
在人体的组织中,我所想到的管状器官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鞘,还包括气管、食管、尿管、输精管、输卵管、胆管、胰管。
首先来看血管。
动脉血管
词条中指出:“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以外,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一般依次为内膜、中膜和外膜。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从词条中我们还知道;内膜由血管腔单层扁平上皮和基膜组成。大动脉的中膜主要以弹性膜为主,间有少许平滑肌,中动脉主要由平滑肌组成。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现在我们来推演血管壁的热力学形变。
如果血管的内膜发生热力学形变,首先主要发生在内膜的基膜上。当基膜受到过热的影响,首先是这里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过快,温度有所升高,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广泛发生的,它发生的原因我推测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好,摄入的热量远大于身体所需要的,那么这部分过剩的营养会分布在身体各处,它们在血管处的变形之一就始于基膜的温度有所升高。当这个温度升高后,基膜的内部压力变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基膜就不可能像正常状态下那样柔软了,基膜变硬,从人们可以探测得到的途径来说是血压稍有增加,这种增加可能是微小的,但血管广泛地存在这种热力学形变就成为血压增高的因素之一。当基膜的某点热量过大,它会将过多热量传到到其内面的上皮细胞,使得上皮细胞膜也聚集了过多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中性粒细胞停留在基膜,用于吸附多余热量。有可能中性粒细胞将热量吸附带走,使上皮细胞膜和局部基膜的热环境正常,还有可能即由于过热量较大,中性粒细胞会在此停留吸附过多热量,停留一段时间后,该点仍处于过热状态,这时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中性粒细胞的生命周期,何况又是在中性粒细胞处于过热环境中,这肯定会缩短它的生命周期,于是中性粒细胞死亡在这里,并分解为痰液,由于这里的过热环境不减小,还会源源不断的有中性粒细胞堆积,来这里吸附热量,并不断在这里死亡分解为痰液,造成痰液堆积,当基膜的这一点因过热发生震荡,将基膜和其周围的痰液中的水分子震荡逃逸,于是基膜和它周围的痰液都处于失水状态,它们贮存的热能也都从分子的动能转换成为分子过于接近所具备的斥力势能。这时的痰就“扒”在血管的这一点了,使血液在此流动受阻。如果基膜受热是广泛的,那么它所处的热环境不可能热度极高,是一种过热程度小,范围广的状态,于是造成广泛的血管基膜僵硬,对内、对外的压力稍大,造成凡是处于广泛小过热程度的血管基膜周围及内部都有少量的痰液堆积,这有可能从现代医学上看是血管壁增厚。还有一点,就是血细胞本身吸收释放热量的功能较其他细胞强,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它会带走大部分血管壁多余的热量,只有在血管基膜处于较大的过热状态下,流经此处的血细胞不能将全部多余热量带走,才会产生中性粒细胞停留吸附过多热量的现象。
中膜,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它血液的流动主要靠心脏的压力和大动脉在这个压力下的横向管径扩张,然后收缩推动血液下行,它的热状态固然重要,但对身体循环的影响远不及中小血管的热状态大。中动脉的中膜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我认为平滑肌是通过它的舒张收缩造成一种血管的像波浪一样的粗细变化(脉动),来推动血液向下方运行。如果中膜发生了热力学形变,会出现一种类似内膜的物理现象,即过热-稍变僵硬-中性粒细胞附着-形成围绕平滑肌的痰液-平滑肌及痰液震荡-形成干痰-血管向内向外稍有凸起-平滑肌功能减弱-对血压造成影响-对血流造成阻滞。
外膜是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它包含的水分大纤维少,它受到过热的影响发生热力学形变的主要方式是过热使得外膜发生震荡,大量的水分子逃逸,外膜挛缩,形成热箍缩,对其内部的热量向外散发产生影响,对舒张收缩幅度造成影响。
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血管的某一部位,发生较大的过热现象,这种过热会造成血管各个层膜的热力学形变,并发生挛缩,这样此点的血管会在较短时间内变细,影响血流,并且还会因过热,其上聚集中性粒细胞,逐渐造成痰液堆积,使已经变细的血管内径更细,血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这些部位发生在血液运行剧烈需要热量大的部位,如大脑、心脏、颈部等处,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较小的血管。
从解剖学看小动脉和微动脉推动循环的主要是平滑肌,因此小动脉的循环状态主要看平滑肌的热状态,微动脉除了要看平滑肌的热状态,在毛细动脉血管主要看毛细动脉括约肌的热状态,它对毛细动脉的循环作用是巨大的,有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毛细动脉括约肌的过热而发生挛缩造成的。
大血管和神经的周围还包裹着一层筋膜,这层筋膜的热状态与大血管的热状态息息相关。由于主动脉压力大,壁厚,所以主动脉壁的不同层次的热状态会造成某些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就是其内层局部过热发生挛缩断裂,以及其它原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