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格尔之乱(四)从“玉努斯案”到“孜牙墩案”
松筠二次出任伊犁将军后,先后在南疆制造了“玉努斯案”和“孜牙墩案”。
玉努斯,就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之孙,第四任吐鲁番郡王。
额敏和卓一共是八个儿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额敏和卓病逝后,由于其长子早逝,爵位由其次子苏赉满继承,是为第二任吐鲁番郡王,今天位于吐鲁番的苏公塔,便是苏赉满所修建,因此才会被俗称为苏公塔,而这个塔的正式名称是额敏和卓报恩塔。然而苏赉满仅袭爵两年,就因为敛财、强征幼女等问题被削去郡王爵位,降为贝勒,并被迁往京师居住,授一等侍卫,随后即在北京去世。郡王之爵位由额敏和卓第六子伊斯堪达尔继承,是为第三任吐鲁番郡王,伊斯堪达尔先后担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等职,在任期间,深得乾隆肯定与信任。嘉庆十六年(1811),伊斯堪达尔病逝,而玉努斯便是伊斯堪达尔的长子,袭爵为第四任吐鲁番郡王,由叶尔羌阿奇木伯克调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
今天吐鲁番的苏公塔(额敏和卓报恩塔)
那么在玉努斯上任不久,便发现了和卓后裔私通喀什噶尔白山派信众的问题,事实上,嘉庆继位以来,萨木萨克及其子嗣,联络白山派信众,不断进行煽动、宣传,意图卷土重来之事就从没间断过,但因为嘉庆的鸵鸟政策和无知,所以南疆的大臣们对此基本是听之任之,高高挂起。
嘉庆十六年八月,时任喀什噶尔办事大臣的铁保奏称:萨木萨克已在境外病死,但其子玉素普依然派人潜入喀什噶尔,与白山派信徒私通书信,进行勾结。玉努斯发现后,以清查回庄为名,迅速将涉案人员悉数抓获。之后将毛拉素皮、乌舒尔、爱玛尔、沙朵斯四人处斩,呢雅斯素皮、库察克二人流放黑龙江。
这件事上报嘉庆后,嘉庆的反应是比较满意,下旨赏加铁保副都统衔,赏玉努斯大缎二匹、五丝缎二匹等。这说明,嘉庆其实是十分清楚有没有萨木萨克存在的,说到底就是因为傲慢而拒绝承认罢了——我就是当你不存在——现在萨木萨克终于死了,当然也算是彻底省了心。
这件事本身就这么过了,然而两年之后,松筠走马上任,上任当年的秋天,便奏称玉努斯“营取私利,苦累回民”等问题,请求调查。嘉庆随即派松筠以钦差大臣名义前往南疆调查处理。松筠在南疆调查到第二年的二月,奏称玉努斯不仅“抬价卖粮”,营取私利,苦累回民,更严重的是,玉努斯还与浩罕伯克(国王)爱玛尔送礼、勾结,不断派人打探萨木萨克的下落等,不仅让该国对大清轻视,屡屡提出过分的要求,索要礼物,甚至还提出要在喀什噶尔设立自己的哈子伯克(即哈孜伯克,主掌教法),自行管理在南疆的浩罕商人。而经调查,萨木萨克并无子嗣,玉努斯是“无端生衅”“多事取辱”,“枉杀四命”种种罪状,昭然若揭,因而已摘去顶戴花翎,在叶尔羌看守。
嘉庆接到松筠的奏报后,下旨将玉努斯发往伊犁,永远圈禁,斥责铁保“毫无胆气,竟是无能废物”,革职,将铁保发往吉林,并将当时一同办案的帮办大臣、主事等也进行了废黜。同时将玉努斯的一个妻子色奇纳处死,因为当时玉努斯在松筠的严刑之下,称自己是受到了妻子色奇纳的巫术蛊惑。而被玉努斯、铁保发配到黑龙江的呢雅斯素皮、库察克二人释回,路费由铁保等被被废官员出,所杀毛拉素皮四人的抚恤也从查抄的玉努斯财物中出。
我们现在以上帝视角,当然非常清楚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且就算是玉努斯所谓“营取私利,苦累回人”,最终也不过是“抬价卖粮”而已。今天有学者认为,事实上就是这个“抬价卖粮”的罪名也根本靠不住,就算属实也根本罪不至此。至于勾结浩罕,给浩罕伯克(国王)送礼等等,本身就是乾隆以来笼络浩罕、掌握萨木萨克动向的手段之一。而关于到底有没有萨木萨克,松筠则做的更为彻底,是找来几个浩罕商人,写了个书面材料,说都从未见过萨木萨克这个人,“其萨木萨克有子之说更属谎话”云云。
事实上,关于萨木萨克及其三个儿子,当时的喀什噶尔基本是尽人皆知。松筠则成功的使清廷彻底认为根本无萨木萨克这个人,也使得南疆的大臣、伯克们再也不敢提、不敢管和卓后裔。更严重的则是,令南疆真正为国家社稷尽心的大臣、伯克们寒心。
松筠对玉努斯一案的处理,与其处理“绞杀伪皇孙案”、“杀宁陕降匪案”如出一辙,其背后的逻辑,都是在细致揣摩皇帝的心思后而全力迎合,一切的出发点,都紧紧围绕着自己的顶戴花翎。至于是不是实事求是,身后是否会洪水滔天,会造成什么恶果,干部会不会寒心等等都完全不用考虑,或者说,对松筠自己根本不重要。
而松筠更狠的是,打算直接废除吐鲁番郡王的爵位,即提出玉努斯的儿子“请暂停王爵,先袭封贝子”。也就是将其家族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直接连降两级。还好这一点上嘉庆没同意,申斥松筠“所奏非是”,认为“该郡王爵系因额敏和卓军功所封,乾隆四十八年奉旨作为世袭罔替”。“念额敏和卓功绩,著加恩仍准其承袭”。嘉庆二十年四月(1815),嘉庆下旨,“命丕尔敦袭爵。”
丕尔敦是额敏和卓第七子,也就是玉努斯的七叔,是为第五任吐鲁番郡王。自此以后,吐鲁番郡王一爵便一直由丕尔敦一房传承。只不过丕尔敦年事已高,当年十二月便因病去世,郡王爵位由其次子迈玛萨依特承袭,是为第六任吐鲁番郡王。
今天的吐鲁番郡王府
松筠在南疆炮制的第二个案件,是孜牙墩案。而这件事的本身其实并不算复杂。
嘉庆二十年(1815)九月,嘉庆接到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成宁的奏报,塔什密里克回庄,即今天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塔什米力克乡,位于喀什噶尔西南一百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发生暴动。按照成宁的奏报,是一个叫孜牙墩的人,勾结布鲁特人,“焚烧马厂,戕害官兵”。清军闻讯后派任喀什噶尔帮办大臣的宗室永芹率兵进剿,孜牙墩被击溃,逃往山中,最终被清军抓获。
孜牙墩,是黑山派的一名阿訇,在当地也是属于一个有头有脸的人。我们知道,南疆维吾尔分为黑山、白山二派,虽然两派的始祖是亲兄弟,但历史上为了定于一尊,是水火不容、互相杀戮,此消彼长,积攒了血海深仇(详见《大小和卓之乱(五)血海深仇》)。乾隆时叛乱的大小和卓就是白山派,其后一直叛乱的,也都是白山派。因此清政府在新疆所倚重的维吾尔人,大都是黑山派,比如额敏和卓的吐鲁番郡王家族、鄂对的库车回王家族等,都是黑山派。那么这个黑山派的孜牙墩为什么要暴乱呢?
事实上,这是一起纯粹为了面子而引发的械斗。起因是孜牙墩要娶白山派和卓额色尹的孙女。
额色尹,是大小和卓的族叔,但在大小和卓之乱时,并未参与,而是远避布鲁特的地界。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时,清军主帅兆辉惠被围黑水营,是为清军平定大小和卓的最低谷,额色尹此时则主动联合部分布鲁特人,攻打大小和卓的后方喀什噶尔与英吉沙,迫使大小和卓无法全力围攻黑水营。其后额色尹率众降清,被乾隆封为辅国公爵位,其后晋升为镇国公。额色尹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他的一个侄女全国人民可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那就是香妃。
传为香妃(容妃)像,但很可能不是
虽然额色尹对清廷有功,但考虑到其白山派和卓的身份,又是大小和卓的族叔,再说与额敏和卓、鄂对这样的黑山派也必定很难相处,因此出于种种考虑,乾隆将额色尹家族全部迁到了北京居住。然而到了嘉庆二年,额色尹的儿子喀申和卓因为“捏病不肯当差”,也就是装病,拒绝工作,导致嘉庆震怒,下旨“重责二十板。拏交刑部牢固监禁”,革去爵位,不过喀申和卓被监禁了没几天,嘉庆“但念伊父伊叔自投诚以来。奋勉行走”,因而将其释放,爵位改由喀申和卓的弟弟一系承袭。其后喀申和卓这一系自然在北京混的不怎么样,喀申和卓的女儿申请返回老家新疆。而我们知道,嘉庆根本不把什么和卓后裔当一回事儿,因此批准同意,这样,喀申和卓的女儿就回到了南疆,被要求住在阿帕克和卓麻扎之旁。
阿帕克和卓麻扎,就是俗称的香妃墓——其实里面根本没有香妃——是白山派和卓的祖坟之地。
俗称的香妃墓:阿帕克和卓墓
那么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黑山派的阿訇孜牙墩看上了这个喀申和卓的女儿,要娶她为二房,同时顺理成章的,要把这个二房娶回自己的塔什密里克回庄,但是这事却遭到了当时的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玉素普的阻止。孜牙墩是两次向玉素甫申请,要将此女带回塔什密里克回庄,但玉素甫坚决不同意。这个玉素甫也是黑山派,那么他为什么不同意呢?
其实玉素甫的理由也很正当,因为按照清廷旧例,喀申和卓之女属于政府管控人员,只能在指定的区域活动,既然已经下令让她住在阿帕克和卓麻扎旁,那么就不能去别处,以防止“籍端惑众”,也就是发动群众闹事。而且后来玉素普也说的很清楚,孜牙墩最初说娶喀申和卓之女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就这个问题说达成一致了:“况当初议娶时,原曾约定仍住和卓坟。”就是说你娶他没问题,但是女的不搬走是一开始就说好的啊。
但是后来孜牙墩考虑来考虑去,又觉得这样没面子,自己好歹也算是一号人物,娶个二房还不能娶回家,岂不窝囊?
这一点在孜牙墩的供词也记的明明白白:“我想,我本是此地有颜面的人,今娶妻室不由我搬去本庄同住,因此愤恨,想要带领多人强行搬取;如再不能,即与玉素普闹事”。
就这样,孜牙墩为了面子,带了一大票人去抢媳妇,而且在他所带的人中还有一帮布鲁特人,这些布鲁特属于希布察克部,世居塔什密里克回庄,也就是说,孜牙墩是带着自己庄子上的乡亲们,有维吾尔,有布鲁特,就跑了过去。结果双方一言不合就闹了起来,这一闹起来,事态便开始升级,顺带着马厂就遭了殃,马厂的官兵自然也加入了混战,这才有了所谓“戕害官兵”。
按理说这件事虽然牵涉到了一点政治因素,但本质上是一起很简单的刑事案件,但要命的是,在参与孜牙墩这场升级版群殴的人中,有人在被清军抓获后,竟然诬陷孜牙墩这次暴动的目的是早有预谋,“要夺南八城作王子”,也就是要做南疆之王,叛乱独立。所谓南八城,即南疆,而“王子”并不是王的儿子这个意思,就是“王”的意思,在这里“子”要轻读,只是个后缀,在今天的新疆方言里,还经常会这么说,比如扑克牌中的大小王,一些新疆人就会说成大王子、小王子。
正是因为“要夺南八城作王子”这句话,令嘉庆十分重视此次事件,下令松筠再次为钦差大臣,前往南疆调查此案。
松筠从伊犁到达南疆后,立即从严从重进行审理,不仅将孜牙墩“要夺南八城作王子”这事做实,更将布鲁特希布察克部的比,图尔第迈莫特也一并抓捕,“锁拿审讯”,认为是与孜牙墩同谋。但事实上,图尔第迈莫特不仅并没有随着孜牙墩去参与群殴,反而在事情闹大后,协助永芹捉拿闹事人员——因为这些闹事人员中还有自己部落的人。
我们今天看松筠上奏的图尔第迈莫特所谓罪状,简直就是一篇捕风捉影的教科书文章。按照松筠的说法,大体是这样的:在此事发生前,有一个名叫高建洛的老百姓,就听说孜牙墩可能要闹事,因此找图尔第迈莫特询问,而图尔第迈莫特的回答支支吾吾,最终只是让这个高建洛自己去喀什噶尔汇报。喀什噶尔这边接到高建洛的汇报后,成宁、永芹派了一个笔帖式,也就是文秘叫霍隆武的,以赏赐为名去庄子上查看,见到图尔第迈莫特“带人乘马执械”,准备去帮孜牙墩,见有清廷官员到,就谎称是在防范孜牙墩等等。
而且松筠还说,为了查明真相,他让伊萨克,也就是库车回王鄂对的孙子、鄂斯璊次子,设宴套图尔第迈莫特话,然后得出的结论是:“似与孜牙墩有同谋情事”。也就是说应该有与孜牙墩同谋造反这件事。
我们先不说这个“似”是什么意思,仅就凭一场饭局,图尔第迈莫特就承认自己预谋造反,这是脑子进水了还是被驴踢了?再喝大了也不可能啊。而事实上本身孜牙墩“要夺南八城作王子”这事也是子虚乌有。因为在随后的审讯中,当初供称孜牙墩要做南八城王子的人,也承认是诬陷:“至说孜牙墩谋做南八城王子的话,是我挟忿诬供”,而之所以有这句话,是因为当时去抢媳妇的时候,孜牙墩的一个伙计“曾向孜牙墩说,可作喀什噶尔头人。我想,头人即王子”。至于为什么这个人要诬陷孜牙墩,挟的什么“忿”,则是因为这个人觉得现在自己获杀头之罪,都是因为孜牙墩抢媳妇所致,所谓:“累我受罪,是以要供他作南八城王子”,“都是我恨他”等等。
但对于这些事实,松筠根本就当不存在,按照嘉庆的意思将孜牙墩定为凌迟,同时将随同人员,包括图尔第迈莫特,定为斩首。
接到了松筠的奏报,嘉庆虽然对孜牙墩谋反这事深信不疑,但是对于图尔第迈莫特是同谋这事,却也觉得不靠谱。嘉庆对松筠的调查提出的最大质疑是:如果说早在孜牙墩闹事前就有这个高建洛知道,还去找了图尔第迈莫特,那么如果图尔第迈莫特真的是同谋,为什么不顺手就把这个高建洛做掉?还让他去喀什噶尔给官兵报信?这是其一。
其二,既然高建洛给成宁、永芹事先报告过,为什么成宁、永芹从没在奏折中提过这事?
其三,成宁和永芹派人去回庄查看图尔第迈莫特是否有造反企图,结果就派了一个笔帖式霍隆武,如果图尔第迈莫特真要造反,连官军都敢杀,那为什么不杀了这么一个文秘?
其四,造反谋逆这样灭九族的事,就凭伊萨克请图尔第迈莫特吃一顿饭,就能和盘托出?
最后,孜牙墩造反后,图尔第迈莫特一直在协助官兵捉拿孜牙墩及其余党,孜牙墩就不恨图尔第迈莫特吗?为什么两个月过去了,从未在口供中咬出图尔第迈莫特?
所谓“种种疑窦,殊难凭信”,就是疑点太多,很难让人信服。因此嘉庆一面下旨,调松筠回京,令伊犁参赞大臣长龄接任伊犁将军,一面下旨要求松筠一定要慎重,生怕他跟上次杀“宁陕降匪”似的。嘉庆在圣旨里特意强调:“边疆重地,若各布鲁特俱心不服,所关匪细,事关国家要务”。就是说千万不要让布鲁特人心中不服,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嘉庆要求,新上任的伊犁将军长龄,一定要再次对图尔第迈莫特的情况重新审问。
嘉庆这道圣旨是嘉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15年12月27日)发出的,结果到了嘉庆二十年的十二月十一日(1816年1月9日),嘉庆就收到了松筠的奏报,孜牙墩和图尔第迈莫特,都已经被松筠凌迟处死,全给解决了。
嘉庆这个气啊,下旨:“松筠既经请旨,自应候旨遵行,乃忽又奏报,已将图尔第迈莫特与孜牙墩一同凌迟处死,松筠办理此事,实属错谬,煮松筠革去太子太保,仍交部议处。”你既然已经请示了,那么又不等我批示就擅自行动,那你请示我干什么?逗我玩吗?
但不管怎么样,松筠在新疆的大错就此铸成,“玉努斯案”,不仅使所有南疆官员对萨木萨克及其后裔问题噤若寒蝉,更使得清廷在南疆所依靠的力量,一直忠心耿耿的维吾尔贵族、官员心寒;而“孜牙墩案”,则使边境线内外的布鲁特人对清廷心存不满,离心离德,从而为其后张格尔等争取布鲁特提供了条件。松筠的所作所为,等于是自断双臂,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辉煌而已。
炮制两起大案的松筠
那么松筠实际上后来的仕途也并不怎么顺畅,一直是起起落落,伊犁将军卸任后,曾被嘉庆两次重新启用又两次被降职处分。道光登基后,念其一生操劳,年事已高,对松筠十分同情,再次对其进行了提拔。但到了道光二年(1822)就再次被降职处分,到了道光十年(1830),松筠又遭到了道光的斥责,最终退休,于道光十五年(1835)以八十二岁之龄去世。不过好歹最终给了一个尚书待遇。
而在孜牙墩事件后,嘉庆对其他南疆官员也进行了处理,与孜牙墩对打的“喀什噶尔三品阿奇木伯克玉素普,于孜牙墩纠众谋逆,事前毫无觉察,咎无可辞,著革退乾清门行走,拔去花翎,降为六品伯克,发往阿克苏效力赎罪”而成宁和永芹,则分别“以失察孜牙墩谋逆,降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成宁三等侍卫,为乌什办事大臣;帮办大臣永芹三等侍卫,为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嘉庆二十一年(1816)三月,嘉庆忽然又下旨,表示虽然松筠在处理图尔第迈莫特一事中存在错误,但图尔第迈莫特也的确有罪,因为根据长龄的审问结果,图尔第迈莫特的确曾答应过帮助孜牙墩闹事,也的确在当时被要杀前来查看情况的笔帖式霍隆武,但“经其妻及子弟等劝止”而没有实施,所以图尔第迈莫特“自应按律治罪,但该犯究系谋而未行”,与孜牙墩那样的罪行不同,因此松筠原本给他拟的罪名没错,错就错在“忽将该犯凌迟处死,与孜牙墩无区别”,现在松筠已被革去太子太保衔,连降了四级,已“无级可降”,本应彻底革职,但考虑到工作需要,现加恩革职留任。云云。
嘉庆像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嘉庆的这些话,不过是给自己找台阶下罢了。而且长龄等人重新审问的结果,也一样考虑到了嘉庆的面子,既不能说图尔第迈莫特就是冤枉的,也不能维持松筠的原判。不仅给嘉庆要找个台阶下,更要给松筠的以后留下了余地,同时因为图尔第迈莫特的“妻及子弟等劝止”,也使图尔第迈莫特的妻子、子女、兄弟等从有可能的灭族之祸一转而成了有功之人。只不过,这些遮遮掩掩的纠错,已经无法弥补松筠所造成的恶果,事实上,早在松筠抓捕图尔第迈莫特之时,图尔第迈莫特的儿子胡则等人就已经因惧怕而逃出境外,成为了后来张格尔的帮手之一。
嘉庆二十一年(1816)闰六月,嘉庆皇帝给新上任的伊犁将军长龄专门下了一道旨,在这道旨中,嘉庆对长龄说:“新疆重任,以守成为本,切勿存见长讨好之念,驭外藩以威为要,以德继之,切不可姑息,亦不可暴戾。”这段话展示了嘉庆的治疆思路:一切以保守、平稳为要,维持住一种平衡,不多事。
守成、不多事,只不过是嘉庆一厢情愿的想法,反倒正是在嘉庆“守成”思路的指导下,南疆已一步步变得危机四伏,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
(待续)
律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