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数据与个人征信
一、什么是个人征信?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简单来说,在征信出现前,人们去银行借款需要提供单位证明、工资证明,银行需要打电话、上门拜访等调查才能判断是否借给你钱,这往往需要几周。而在征信出现后,银行只要查查信用报告,再核实一些问题就能告知你结果。
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历程
1860年,美国第一家信用局成立,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出台16项相关法律,形成完整架体系;1973年,日本成立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1995年,欧盟通过《个人数据保护纲领》法。和他们相比,我国个人征信起步很晚。1949-1980 :征信空白期。1980-2000 :仅有公共个人征信( 1999年登记借贷系统上线)。2000-2010 :公共为主市场为辅( 2000年个人社会征信试点)。2013年,我国实施行《征信业管理条例》。
三、我国目前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这里的目前应该是2015年)
央行的征信系统是通过商业银行、其它社会机构上报的数据,结合身份认证中心的身份审核,提供给银行系统信用查询和提供给个人信用报告。但对于其它征信机构和互联金融公司目前不提供直接查询服务。2006年1月开通运行的央行征信系统,至2015年4月,有大概8.6亿人在其中有档案。在这个8.6亿人当中,只有不到3亿人有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的记录,其中存在大量没有信贷记录的个人。
■征信行业覆盖率低:长期以来我国征信市场都是以中央行为主导的单一格局,覆盖率低
■数据来源仍以信贷为主,缺少多维度信息
四、我国个人征信需求及市场空间
大部分人在央行征信系统外的其它机构、互联网公司自己的数据系统中留下了征信数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网络信贷公司对于借贷人的信用评级信息需求非常旺盛。
美国个人征信市场有500亿规模,基本信用报告和评分查询收入占比50% ,我国人口总数为美国的4倍,基本征信服务价格水平为美国的近一半,初步测算我国征信业有500亿市场空间,若征信价格水平与美国趋向相同,并以市场化运作,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及征信服务得到普及为前提,我国个人征信应当有千亿元市场空间。
我国目前个人征信机构分布情况:
大数据征信的数据整合加工:
大数据个人征信产业链:
大数据个人征信存在的问题:
1、数据孤岛问题: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之间是基于隔离的两套体系。并且考虑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公司间很少进行数据共享,造成了“数据孤岛”问题。
2、监管问题:监管细则的出台,提高了征信机构进入的门槛,对信用评级的精确度要求提高。
大数据征信未来的发展方向:
1、更新、优化信用评级模型:同质化竞争形势下,征信机构需要形成自己的信用评级模型并不断进行数据迭代、更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创新征信商业生态:结合自身业务定位,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并结合自身金融产品形成征信商业生态。
3、细分领域研究:将实物作为征信市场的下一个目标,比如二手车市场。
4、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整合:目前处于数据整合,未来5-6年后将出现大规模并购,最终形成垄断竞争市场,企业需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并制定相应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