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

斜颈

  (概述}
  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较短或收缩所致颈脖斜歪的疾病,临床以头倾向肌肉挛缩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为特征,久之可使面部变形。西医学称本病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斜颈发病原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旧产伤或在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肌肉血管内血流停滞和血管栓塞,局部缺血,使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引起挛缩与变短。
  本病是新生儿常见病,预后良好,用按摩法外治可取得满意疗效。部分患儿生后3—7个月可自行痊愈。若1—2年内仍未矫正,可考虑矫形手术。
  现代对斜颈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有病因学研究报道,亦有传统按摩手法治疗斜颈,并且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等药综合治疗+对推拿治疗斜颈的机理亦作了探讨。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引起斜颈的病因比较单纯,有内外二因。禀赋不足,颈肌气血瘀滞是产生斜颈的内在因素,孕妇少动及胎儿出生时局部受损是发生斜颈的外在因素。
  1.孕妇少动 坐卧少动,性情怠惰是导致斜颈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坐卧少动致胎头偏斜,不能及时调整,局部气血瘀阻。
  2。娩出受损 小儿初生时因过于肥大、臀位、横位等原因,娩出困难,或用产钳、电吸助产,致颈部局部受损,经脉阻滞,经气失畅,凝集而成肿块。
  二、病理
  导致斜颈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气血瘀滞,筋脉挛缩。无论是由于坐卧少动,还是产时受损,都致颈肌局部气血瘀滞,经脉瘀阻。络脉不宣,筋肉失于濡养,拘挛收缩,或离经之血瘀积于皮下、肌腠之间,瘀血久聚,凝滞不化,以致胸锁乳突肌肿胀变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患儿可有难产史,特别是臀位牵引史。
  2.出生1周后见胸锁乳突肌有2-4cm的梭形或椭圆形肿块,无压痛,可随肌肉移动,局部颜色正常。
  3.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则转向健侧。
  4.X线检查无特殊。
  5.患儿一般活动正常,手足活动也正常。
  二、鉴别诊断
  1.颈椎畸形 虽同样有斜颈症状,但颈椎摄片显示畸形,且无肿块可及。
  2.颈部淋巴结炎 口腔、颈部可见原发感染灶,局部红肿热痛。
  3.肌痉挛 为一过性肌肉挛缩,可致斜颈,很快自行恢复正常。
  (辨证论治}  

  证候表现 头向患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触诊可扪及梭形肿物,无疼痛,与胸锁乳突肌方向一致,2-4周内逐渐增大,达成人拇指末节大小,头部因挛缩肌肉牵拉而致斜颈,试行纠正头的位置有较大阻力.
  辨证要点 患儿可有难产病史,特别是臀位牵引史。.一般生后一周即有症状。、产伤致气血瘀阻,结而成肿块,筋肉失养,拘挛收缩。 .
  治法主方 舒筋活血,软坚消肿。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上施用三指揉法,约100次;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桥弓处),约3—5次;配合小儿颈部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向健侧侧弯、向患侧旋转为主。
  (其它疗法]
  一、手法牵引
  1。家长在喂奶时引儿头倾向健侧。
  2。患儿睡眠时在患侧垫枕,助其矫正畸形。
  3。手法牵引和按摩 6个月以内轻症患儿于生后2周内即可用手法牵拉纠正,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向相反方向轻柔地牵拉。每次牵拉15-20次,共5—10分钟,每日4-6次。每次手法牵引后要局部按摩或热敷,或行红外线理疗。
  二、局部理疗
  一般采用热透疗法,如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连续15次,以促进瘢痕软化。此法可与手法牵引和按摩联合进行。
  三、药物外治
  1.当归、赤芍、红花、泽兰、威灵仙各lOg,透骨草、伸筋草、香樟木、五加皮各15g。煎水作湿热敷,1日1次,每次20~30分钟。
  2.木鳖子6个,蓖麻子60个,去壳,将药研如泥,以手摩其颈令热,再调药涂颈项。
  四、西医疗法 . .
  对保守治疗无反应或被误诊的1岁以上病儿,行手术治疗.切断或部分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注意孕期检查,若有胎位不正,及时给予纠正,平时注意坐势,不可曲腰压腹,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婴儿出生后注意有无斜颈,一经诊断,早期治疗。
  二、护理 .
  患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加重。
  (现代研究)
  斜颈的现代研究报道较多,除了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外,尚可配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对推拿,外治方法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一、作用机理探讨
  吴跃平指出以推拿疗法治疗肌性斜颈的机理是:推拿的压力刺激可达到活血散结,消肿散瘀,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肌肉的液体循环,消除粘连的目的。江学森认为,按摩可使肌肉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力,促进肿块吸收,使胸锁乳突肌痉挛恢复正常。苏萍则认为,揉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挛缩,弹拨提拿能加快肿块与周围组织剥离,散结消肿。拨拉拔伸能伸展胸锁乳突肌,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二、临床研究
  陈志华对770例肌性斜颈进行临床观察,指出肌性斜颈中42.8%患儿是臀位产,病期越短,疗效越好。“,除了以传统的推拿方法治疗本病外,各地医者尚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多种手法,其新手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如阮初信用按摩揉捏、分筋揉拿、弹筋拨络、扳正方法治疗53例患儿,有效率达94。3%。陈红蕾指出斜颈患儿血运受影响不单是胸锁乳突肌,部分患儿合并颈椎错位和颈椎发育不全,在传统推拿手法中加入对手足三阳经穴(天牖、翳风、扶突、气舍、缺盆、天柱、风池、天窗、天鼎、肩井)的按摩,能温通诸阳经脉.宣通气血,功效远胜单纯按摩。范作云报道以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在病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和挛缩部位作推、揉、提、拿、分、扳、拉等手法,手法由轻到重,再到轻,手法能改善恢复颈部活动功能。最后由医者固定患侧肩部,抓住患儿头顶下颏转向患侧,然后将头推向健侧,以伸展病变的胸锁乳突肌。以此手法治131例斜颈患儿,每日l一2次,每次1O分钟左右,疗程半年左右,疗效良好。石俊明报道,用按摩治疗39例肌性斜颈患儿,有效率达91.7%,方法以胸锁乳突肌两端和包块为主,以头颊肌、斜方肌及颜面部肌肉为辅,取穴风池、风门、肩井、天宗、缺盆、颊车,手法取揉捻、拿捏、弹拨、点按、旋转、伸屈、提颈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钱丽芳报道推拿治疗9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满意,采取胸锁乳突肌指揉法,手法由轻到重,揉拿完毕,头向健侧扳伸数次,然后托其下颔,将头向患侧旋转。探讨其作用机理为采用被动运动,行气活血,消瘀消结,以利肿块吸收,6个月以上疗效差,临床中发现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及早期即表现肿块坚硬、头部活动明显受限者疗效较差,肿块大小则与疗效无关。此外,以局部按摩加头部左右旋转、左右摇摆、颈部上下拔伸,或加拧挤手法,或加三指推法加揉、拿、头肩伸引、行气等,对于治疗肌性斜颈均有良好效果。
  除了以上推拿、按摩治疗外,朱圣华以口服牵正散加味(白附子、僵蚕、全蝎、胆南星、蝉蜕、防风、白芷、钩藤、石决明、天麻、羌活、蜈蚣、代赭石)治疗斜颈,报道亦有良好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