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古代哲学之六:生活派
印度古代哲学之六:生活派
生活派,梵文Ajivika 或Ajivaka ,音译" 阿什斐迦" ,原意为" 生活法" 、" 生计" 、" 职业" ,引申为" 严格遵奉生活法的规定者"或" 以手段谋生者"。佛教视生活派的学说为邪说,贬称之为邪命外道。
生活派于公元前6 至前5 世纪兴起于北印度,创始人据传为" 六师" 中的末伽黎.拘舍罗( - 公元前383 年)。相传末伽黎.拘舍罗生于舍卫城的一个牛棚,其父是一个以乞食为业的执杖的唱诗僧;一说他早年曾师事耆那教始祖大雄,后因与大雄意见相左而离去,自立门户,在恒河流域各地宣传自己的信仰。此派在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4-前187 年)发展到顶点,在阿育王( - 前232 年)石刻中多有记载。以后一直在南印度流传,14世纪以后声迹消失。
生活派的著述没有被保存下来。印度其他哲学流派中有关生活派学说的资料主要有:耆那教的经典《经造支》、《福经》、《优婆萨迦陀娑》(《十八在家耆那教徒的故事》等;佛教经典《沙门果经》、《萨遮迦大经》、佛音的《法句经注》、《摩诃那罗陀迦叶本生经》、《弥兰陀王问经》等)。
生活派的早期学说可能与雅利安人入侵以前的土著达罗毗荼人的精灵崇拜有关,也吸收过吠陀的一些宗教哲学思想。
生活派的基本哲学思想或理论基础是命定论。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灵魂、地、水、火、风、虚空、得、失、苦、乐、生、死12种原素所构成的。地、水、风、火是纯粹的物质原素,虚空是其他原素赖以存在的场所,苦、乐、生、死等是各自独立的精神原素,灵魂本身是物质原素,它不仅存在于地、水、风、火中,而且也存在于动植物等有机物中。各种原素的结合是自然的、无因无缘的,并受" 命运" 的支配。命运是宇宙万物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在生活派看来,一切都是命定的,只能听其命运,顺其自然。以巴利文本《沙门果经》中记载了末伽黎.拘舍罗对命定论学说的论述,他说:" 一切动物,一切(带有一、二个或更多觉官的)生物,一切(由胎、卵所生的)存在物,一切(植物中的)灵魂,皆悉无力、无能,亦无生气,辗转何途,靠其命运,靠其属性的必要条件,靠其各自的本性。" 在这里,他否定了事物以外的其他原因,认为一切定合靠其本性,这是一种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学说。
生活派从命定论出发,认为在命定的锁链中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是无能为力的,不论是善还是恶都影响不了整个的既定过程,修行并不能加快解脱的进程,作恶也不能起延缓的作用。人生历程不由自己定,也不由他人定,而是由命运所决定。任何人,不论贤者还是愚者,只要经过840 万大劫,在天、人、兽之间往返投胎数次,最后必然会得到解脱,就好比站在高山上抛线球,待到线尽,球自然停止。在生活派看来,一个人肯刻苦修行,只能说明他在命运安排的全过程中已经走到了比较接近解脱的地步,而修行与否,本身也不是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命运前定的。这是一种彻底的宿命论,它一方面固然否定了各种宗教的善恶各有报应的说教,但在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人的一切能动作用,可以使人安于无所作为,因此,它是一种消极哲学。
在认识论方面,生活派提出" 三分说"。他们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三种性质或三个方面,即有、无、亦有亦无。他们把世界区分为真实的、虚幻的、既真实又虚幻的;把人分为已解脱者、缚系者、既非实缚系者又非实解脱者。生活派的这种" 三分说" 常常陷于不可知论和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