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人百事|王磊:挑着油挑子从学生到地下工作者
本栏目由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宣传部主办,微游枣庄承办,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百人之
王
磊
出生在峄县郭村(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郭村)的王磊,家里世代是佃户出身,幼年丧父,随母亲和二伯父给地主种地为生,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家庭实在太贫穷,王磊只能继续给地主家种地。
王磊以担油挑子卖煤油为生,为了维持母子生活,他不得不终日奔波劳碌,担着煤油挑子串四乡,可是靠卖油挣的钱也仅够全家生活之用。后来在当时在齐村小学教书的朱道南的帮助下,王磊顺利的考入考入当时的滋阳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6月王磊在滋阳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了滋阳乡师实验区小学教书,在王磊上小学的时候,朱道南就向他灌输了很多革命道理,使得王磊对革命有了向往。在“七七”事变后,学校停课,王磊便回到峄县北于村朱道南的老家,找到朱道南,参加了革命。
1942年,日寇推行第三次“强化治安”运动,敌后抗日斗争正处在最艰苦的时期,频繁的扫荡和蚕食。活动在枣庄、贾汪、利国驿三个矿区之间的八路军运河支队部队缩小了,活动地区也缩小了。县委根据形势的发展,根据山东分局和鲁南区党委的指示,县委必须建立公开和秘密的两套领导班子,万一部队撒出,地区伪化,秘密的县委就可以担负地下领导群众对日寇进行斗争的责任。1942年秋末建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刘向一同志为首包括王磊、李益民两同志的峄县县委秘密班子。
搞地下工作需要以公开职业作掩护,王磊的任务是到运河北敌占区隐蔽下来,负责运北的秘密工作,通过运北地下党的关系,决定让王磊到伪军据点阴平镇南半里的小庄一一前瓦房扎根,这是因为一来可以找到地下党员黄长信得其掩护,二来运河支队所属的文峰游击大队就在前瓦房附近进行活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王磊过去曾卖过油,就选择了卖油职业,重担油挑子作掩护,进行地下党的工作。
1942年底的一个清展,王磊头戴一顶黑色毡帽头,身穿一件前后都蘑得铮亮的黑大袍,腰扎一条布巾,大袍一角撩起塞在腰中,怀揣组织上给用来当本钱的一百五十万伪币,带上一支德国“枪牌”小手枪,肩挑副黑糊油腻的旧油挑子,挑子里装有盛着豆油、麻油、醋、酒等的一些小铁筒,还有一点火柴和纸烟,随黄长信上路了。下午三、四点钟便来到了前瓦房。
前瓦房离伪乡公所驻地阴平镇只有半里地,是个二十来户人家的小庄,住家很分散,中间夹杂着菜园子和庄稼地。村子虽小,却有好几户当伪军的。黄长信在村北,住两间屋。依着东山墙,用高梁杆,茅草盖了一间只有半人多高,面积三、四平方米的小草屋,这就是王磊的家了。
王磊在前瓦房安下身后,很快地与各个秘密联系点接上了关系,白天担油挑子四处奔走,晚上夜深人静时才能出去开展工作。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前瓦房、阴平的伪军几乎每晚都到小屋来喝酒,王磊就耐心地与他们周旋。风里来雨里去,买卖公平,说话和气,老百姓都亲热地称“王卖油”。
王磊担负的是秘密使命,隐蔽下来就是胜利,身份丝亳暴露不得,为了保证安全,县委指定运北工委员兼文峰游击大队副政委张允峙、指导员张东明与王磊和黄长信联系,为长期隐蔽创造条件。为了麻痹敌人,文峰游击大队的同志经常把游击队的活动地点告诉王磊,使他避开,时间长了,别人都说“王卖油的怕八路。”
在王磊走街串巷卖油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麻烦,但是都在文峰支队政委及队员们的帮助下化险为夷。
1943年4月,组织上决定把王磊的爱人李芳也安排到前瓦房,使他能安个家,落根更牢,也给他开展工作以帮助,这可给出了一个难题:来到这里,尽人皆知,他是个光棍,怎么又蹦出来个媳妇,不明不暗的,要不就明娶,可是,一个穷卖油的那能挣得多少钱,自已都难以糊口,找个老婆还带着孩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他把这个问题提到党支部会上研究。那几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尤其黄河以北的渤海地区,带着老婆孩子到运河两岸来逃荒,卖儿卖女的很多,百多斤粮食就可买个老婆。李芳是日照人,冒充黄河以北的人口音差不多。王卖油光棍一个,人人皆知。因此党支部的同志都认为,将李芳当北方小侉“买”来给“王卖油”做老婆,群众是会相信的。可是“王卖油”穷得连饭也混不上,那来粮食买老婆呢?党支部再三研究,决定借粮娶亲。
前瓦房有个杨四老头,是个比较开明的小地主,好喝酒,常常到王磊的小铺喝一盅,有一天,他又到“铺里”喝酒,支部的几个同志便有意凑上去。支部书记孙景和说:“杨四爷,你能不能办件好事?
杨四爷说:“什么事?
“王卖油”这么大的年纪,连个老姿也没有,你能不能借给他点粮食,让他买个老婆?”孙景和说。
“这点小事还不好办吗?我打扫打扫囤底就够了。”杨四说。
孙景和又说:“这个主儿可还带着四个月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