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肉身、玄奘造像都没有:今天,僧人在头顶烫香疤早已被废止!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会看到和尚的头顶上,有若干如同黄豆大的烧疤,这是僧人在受戒时燃香所烫的戒疤,佛家叫“爇(ruò)顶”

然而,据学者研究,在唐宋以前,并没有僧人爇顶的记载。

从传世的高僧像来看,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肉身像头顶上,没有香疤;

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真身塑像头顶上,没有香疤;

著名高僧、翻译家、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大师造像的头顶上,也没有见到香疤……

六祖慧能肉身像

有学者认为,爇顶在佛教界流行,始于元代,并与元代统治者蔑视汉人有关。

据民国时期所编的《新续高僧传》记载,元代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尊崇,“赐宴并紫方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刹”,“特赐'佛光大师’之号”。

这位志德法师每与七众授戒,必同时对其父母兄弟宣说,令其相教无犯,还要替受戒者“爇顶为终身誓”

也有说法认为,元代以前汉僧受戒,并不一定要爇顶烧戒疤,至志德法师始为定式。

对此,上述学者认为,其实当时的这一规定,是为了以此作为区别喇嘛与汉僧的标记,含有歧视汉僧之意。

日本国宝:唐招提寺鉴真大师塑像(塑于唐代)

元朝被推翻以后,这一规定仍延续了下来,僧尼在受戒时要在头上烧戒疤。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

1.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

2.有关佛经中有烧身供养诸佛之说,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讲: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

因此早在元代以前,僧人即有燃指烧身供佛之举。爇顶受戒,同样是表示他们虔诚事佛的决心,甚至平时也在身体的其它部位(如手臂)上烧香疤,烧的点越多,表示越虔诚。

3.爇顶流行以后,客观上也成为了区分真和尚与假和尚的一种标记。

不过,烧戒疤这种习俗,只在我国汉族地区的佛教僧众中流行,不仅其它佛教国家没有,我国其他民族的佛教僧众也无此举。

可见这并非佛制。

以残害身体的苦行来表虔诚,非佛制

而且这种行为会损害僧人的身体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乃至死亡。

1939年,外国观察者普利普·摩勒曾在宝华山隆昌寺见到了和尚受戒的全过程,他记述道:

“一时的痛楚,并不是烙疤唯一的不良后果。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并且必然会损及视力与视觉系统。

烙疤后睡觉,会引起短暂的血液中毒,然而睡眠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如果沙弥抵挡不了沉沉的睡意,躺下来睡着了,无可挽救的后患将是无法避免的。如视力减弱或失明、头肿胀等。

为帮助沙弥对抗睡意,院方宣布允许他们随心所欲漫游全寺各个角落,见见男人与女人,到客堂、方丈室等等,利用天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保持清醒。

……举例来说,(如果)他杀过人,但是不照实回答问题(因为杀人者没有资格受戒)——被害者的鬼魂在他烙疤后,致使他昏厥,甚至死亡。”

正因为爇顶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1983年底,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其中明确:

“我国汉族地区僧尼受菩萨戒时在头顶烫香疤一事,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

自此以后,凡在中国大陆的汉传佛教寺院,传戒时一般就不会再为新出家的戒子在头顶上烧戒疤了!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