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个展《灵觉·被启示》/ 艺术北京
2021艺术北京ARTBEJING
张宁个展:灵觉·被启示
艺术家 · ARTIST / ©Zhang Ning
发行推广 · LSSUANCE OF PROMOTION / ©AnArtSpace
张宁( ZHANG NING ),1976年生于青岛。2010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青岛。
“
我总是在想,艺术创作的价值是什么?每一次创作,我都是带着问题来寻找答案的。观念先行,并摆脱肉眼的客观再现对我观念和精神的束缚,从而进一步反思什么是艺术,和艺术的当代性转换,在艺术的当代性的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绘画的时代意义。驱动艺术家进而拥有创造力的是观念。正如哈耶克所说:“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观念先行,观念介入,主要反思两个问题,一个是打破肉眼的客观物象进入理念和心灵的客观世界;第二个是用艺术的思维进入对超验的连续追问并获得启示。
我的作品总是在努力隐去“物质”本身,也在试图洞察“物象”背后的“本真”,是透过“物质”与“物象”达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乃至人与自身关系的一种纵深追问,是一个“去蔽”的过程,是克服“经验”与“先验”造成的表象的"遮蔽",去接近“超验"的"形而上”的部分。虽然人类不可能“直观本质”,但用艺术作品可以努力无限的接近这个“本质”,无疑是一种用思想来拷问思想,是用思想来拷问感知的的过程。
创作时,会让我想到康德对理性的肯定,同时又划出的边界,又通过“物自体”想到了混沌理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格德尔不完备定理,旁观者效用和不确定性。但最终同样回到康德和哈耶克处,充分重视和肯定人类的理性价值,但划出了康德的理性的边界和堤防哈耶克所说的”理性的自负”和”知识的僭妄”。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不是方法论,而是本体论,艺术的获得就是通往真理启示的道路。语词和图像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让它们所表达的东西,开始真正的存在”。这个“存在”就是“本体”,就是艺术可以通往世界的本源。对那些无法企及的本质性和不确定性的启示和召唤是一种内心的诉求,也许是本能性的使命,只有这样,我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才能和本能一起去贴近自然事物而存在,当然,也一定需要在孤独的寂静中默默地坚守那份内心渴望的纯净。
艺术是一种超越一般理念的存在,艺术相对于观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艺术可以摆脱执迷于表象世界诸多的欲求,在某一刻,最终从表象世界中悔悟过来,懂得了真正心灵的反思才是超脱这个表象世界的唯一方法。
对超验的连续追问,总想呈现一次克尔凯郭尔的“纵身一跃“,但同时又为“纵身一跃”提出了一个“限定”或者说约束:试图大胆而虔诚的向超验的高纬度靠拢的同时也在对现实做出回应,并抱有一颗谦卑心和怜悯心对现实做出关照。对超验的连续追问,首先要追问什么是信仰和灵魂是否存在,这些思考还要向一个超验的存在去寻找答案。信仰,让人懂得谦卑,谦卑是承认自己认知的有限,避免陷入理性的自负和知识的僭越,尤其是承认对于生命的意义和未来这样的问题;信仰,让人懂得敬畏,敬畏是对造化之奇的惊叹,是对人之渺小的基本认知,是对人世之无常的觉悟;信仰,让人懂得良知,良知是面对道德抉择时,对内心的声音的尊重,是坦然面对人性之恶的自我约束,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
如奥古斯丁认为,对认知的自负才是犯罪的根源。所谓的“对认知的自负”,其实就是“对客观的世界做出主观的判断”的意思。客观的存在本身并无善恶,而我们对其的认知必然夹杂着自身主观的偏见。一旦任由这种主观认知来做出判断,就会与真实世界发生偏移,而罪就由此产生。只有保持谦卑,从自己的认知开始质疑、省察、反思,才有可能从主观的、自负的认知中跳脱出来,接近客观真理。
艺术可以成为摆脱肉眼表象世界的束缚和完成对超验的连续追问的实践路径;艺术同时可以成为寻找灵魂归宿的入口;艺术可以让精神从世俗中,从生物学意义上拔出,进入高维度的思维秩序。
(张宁 / 2021.3.29写于青岛画室)
”
© ZHANG NING| Yi ye
○ 上 下 滑 动 查 看 艺 术 家 展 览 ○
Slide up and down
Artist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