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瓷器“开片”的那些事你真的知道吗?
在今天的艺术品鉴赏市场中,陶瓷的追捧热度依然不减,一件制作精美的古陶瓷,可以竞争出天价,这可能让很多人不解:为何陶瓷作品竟也能卖出如此高价?
瓷器的开片是收藏鉴赏者必须了解的一种知识。陶瓷开片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鉴定新老瓷器的开片?
何为陶瓷开片?
瓷器表面出现的裂纹或者纹路就是“陶瓷开片”。据了解,开片又称冰裂纹,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分为“大开片”、“小开片”。小片细碎的,叫“鱼子纹”;大片稀疏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都是形容其形状的。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侧面局部照片
这些细致入微的纹路是怎么来的?开片陶瓷和不开片陶瓷后天的价值差异究竟如何?
无论是关于元明清陶瓷开片的记载还是之前宋代关于瓷器的记载,虽都有关于开片形成的记录,但是却一直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同一时期同一窑口的陶瓷,开片陶瓷更具价值,有的则认为非开片陶瓷更具价值。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元青花俱乐部创办人和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庆玉,在古玩鉴赏界颇有名气,凭借几十年的收藏鉴赏经验,经手过不少各朝各代的陶瓷精品,如今不少陶瓷爱好者和藏家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张庆玉为我们介绍了关于陶瓷开片的一些鉴赏经验。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侧面局部照片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种:
人为的开片和自然的开片。
①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普通陶瓷爱好者可能了解的并不那么深入,主要是指陶瓷制作者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入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片又分为开大片或者开小片,这些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
②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而不是胚胎里面。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可以说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不同时期开片各不相同
中国瓷器经过古陶器漫长的孕育,最后终于在希望的原野上萌芽直至大放异彩,这期间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象征了中国文明的陶瓷技术也得到了不同的创新,以至于不同时期的瓷器造型各不相同,而作为陶瓷纹饰的开片,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据说即使是同一时期的不同窑口,开片也各不相同。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汝官哥钧定中排名第一,汝窑是高温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汝窑按开片与否划分,可分为开片瓷器和不开片瓷器,汝窑烧制需要两次烧制才能成功,第一次烧制是烧素坯,第二次就是上釉后开始烧制直至成为成品。在胎土和釉料出窑时都会收缩,胎土冷却时间远比釉料冷却时间快,从而会形成收缩之间差距,进而形成开片。汝窑开片的形状有很多种,有冰裂纹、鱼子纹、蝉翼纹(又名蝇翅纹)等等,当然也有不开片的。
▲首都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
①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
②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釉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
如何鉴定新旧陶瓷开片?
开片不同,陶瓷价值也有很大区别。
▲四川宋瓷博物馆:南宋,龙泉窑,青釉海棠式瓶。
如何区分新旧陶瓷开片,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老瓷器的鉴别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瓷器的胎质、釉面、发色、器型、纹饰、制作工艺以及反应在瓷器上的时代特征等。又可通过瓷器上的这些特征来断定它的年代。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古瓷的仿制层出不穷,甚至于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为此,行业内的人士总结出了很多区分的办法。
▲宋代哥窑青釉瓷盘 南京博物馆
有的从生成来区别,比如,前面内容中提到的开片的形成过程。
还有的则认为,旧开片宋代瓷器光阴年轮长,普遍冰裂纹特别多,特别深,里面积满历代尘垢,要用显微镜看,将瓷器在炉火上转一转,用显微镜细心的观察,如果是宋代瓷器,只见在火力作用下微微张开的冰裂纹内面,历史的陈垢层层的往里推动,累积千年尘埃。假若没有一点尘埃,只是瓷器表面瞧见一大滩脏尘,那无疑就是仿的瓷器。
▲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清代雍正年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
如若还不太放心,想100%绝对确定是否宋代瓷器,那就再把瓷器置于一桶水中,泡上半个钟头,如果是宋代千年瓷器,就会在瓷身上粘满如若星辰的无数密密麻麻或大或小之气泡。而仿宋的现代瓷器是一粒泡也没有的。
原作者:蒋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