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门诊】原以为高血压是一辈子的病,没想到医生让我停药了!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我已经吃了不少治疗高血压的药,血压为什么仍然控制得不理想?忽高忽低的血压,总让人心神不安。殊不知,患了高血压,要不要吃药,该怎么治疗却是有讲究的。
根据2020年最新发布的《高血压指南》,我们国家的高血压判断标准是: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90-120mmHg和舒张压低压60-80mmHgmmHg;高血压:高压≥140mmHg和(或)低压≥90mmHg。
也就是说成年人不同日、同时间三次测量血压高压 ≥ 140 mmHg 和/或低压 ≥90 mmHg 就需要考虑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的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可不单单靠降压药那么简单!
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没有十分明确,往往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病因比较明确,血压升高只是临床表现之一,症状性的高血压,血压可以是持续性的升高,也可以是间断性性的升高。找到明确病因,经过治疗以后,高血压可以治愈或者得到缓解,同时可以预防进一步的靶器官损伤。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10%,但是极易被忽视。主要由肾病、肾血管性以及内分泌性等疾病引起。这一类高血压,就要去看相应疾病的专科医生,比如说,肾病引起的高血压要看肾脏内科医生,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要看内分泌代谢科的医生。
其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元凶是内分泌疾病,这类高血压光吃降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内分泌代谢科医生同步解决内分泌问题。
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涵盖以下五种十类疾病
病因 |
具体疾病或表现 |
肾上腺来源的高血压 |
嗜铬细胞瘤及副交感神经节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去氧皮质酮症 库欣综合症 |
甲状旁腺来源的高血压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垂体来源的高血压 |
肢端肥大症 库欣病 生长激素瘤 |
甲状腺来源的高血压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
多种内分泌作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一、改头换面的高血压——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是内分泌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它是由于患者体内皮质醇分泌过多导致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会有外形和容貌上的变化。
变化一:满月脸
古人常以“面如满月”、“珠圆玉润”来形容女性的丰满柔美,按现在的说法,那是满满的胶原蛋白啊,但不知道,这圆圆的脸蛋背后竟有患病的风险!
变化二:水牛背
库欣综合征的第二个显著特征就是“水牛背”。皮质醇增加促进食欲导致肥胖,脂肪在易消耗的四肢变细,并向中心部位堆积,呈现“向心性肥胖”,即:四肢细小,悬垂腹,水牛背,锁骨处及后脑勺脂肪垫出现。
变化三:红脸蛋
由于皮质醇分泌增多,使机体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使皮肤变得菲薄,皮下毛细血管清晰可见,而出现的“多血质外貌”,酷似“苹果肌”。此时,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皮肤娇嫩如婴儿般需要呵护。
二、“腰”藏玄机的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李先生服用了五种降压药,效果都不佳,最后在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室筛查出来,原来是肾上长了一颗瘤子,也就是肾上腺醛固酮瘤,这是属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简称“原醛症”。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体内,对于维持人体正常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体内的醛固酮不受控制,过度分泌,则会导致钾离子排除过多,钠离子和水潴留,结局就是形成血压升高,血钾降低,以及相应的靶器官功能损害。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发生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更早且更严重,主要包括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房颤。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三、嗜铬细胞瘤
它的“看家本领”是让人类的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这是一种神经类的物质。它如果分泌过多,身体就会产生一些异常了。
症状一:汗如雨下
局部或者全身皮肤的出汗量异常增多,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汗腺兴奋性过强,或汗腺神经过度紧张而对正常强度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导致出汗过多。
症状二:目瞪口呆。
会有瞳孔扩大的外貌特征。
症状三:血压高高低低。
血压会有阵发性的升高,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一样,收缩压高时可以达到200mmHg,舒张压达到120mmHg。血压大部分情况是可能就是正常的。患者有时还伴有头痛,心慌,焦虑,濒死感。如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这种情况反而比持续的高血压更加危险。
(1)青少年儿童高血压伴性发育或体格发育异常,如外生殖器畸形、性早熟或性幼稚、身材异常高大或矮小等;
(2)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早发高血压或脑中风(40岁以前发病);
(3)难治性高血压,服用三种以上不同种类高血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佳或需要四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4)高血压伴异常体貌者,如体毛增多(女性)、向心性肥胖、满月脸、肢端粗大、眼突颈粗、黏液性水肿面容等;
(5)高血压伴代谢异常者,如高血糖、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等。
高血压患者有上述表现者应尽早到内分泌代谢科去排查内分泌性高血压,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血压控制,要科学治疗,对症施药。
误区一: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 1 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实际上,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是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必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12 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
本期MDT团队推介:
同济医院内分泌科肾上腺MDT团队由以下成员组成:首席专家内分泌科谢君辉副主任医师,泌尿外科管维主任医师、刘征副主任医师,放射科李震主任医师、徐安辉副主任医师,秘书内分泌科王芬主治医师。
肾上腺MDT门诊适合哪些患者?
当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列临床表现的时
1.持续性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血压持续高于160/100mmHg
2.难治性性高血压,即服用超过三种及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仍高于140/90mmHg
3.自发性低钾血症,或者使用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症
4.同时伴有肾上腺肿物
5.年轻的高血压患者,40岁以前发现高血压或者有中风家族史
6.高血压同时伴有夜间打呼噜现象
7.家族中有一级亲属被诊断原醛症
门诊时间:主院区周三下午
门诊地点:同济医院主院区12号楼13楼
预约挂号方式:
1、同济医院官方App“掌上同济”首页->多学科门诊->肾上腺MDT门诊
2、同济医院官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菜单栏“智慧医疗”->多学科门诊->肾上腺MDT门诊
编辑|李韵熙
策划|蔡敏、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