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囊,不外,成手︱皖北解词
肚囊
方言读音:dù nang
简明释义:肚量,气量,胸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北京潭柘寺弥勒殿的一副楹联。
这联的前半截,如要颍淮人来评价,一定是有“肚囊”。其意为有肚量,也即气量大,心胸宽广。
在颍淮人看来,有“肚囊”的人不记仇。别人跟他之间的小摩擦,转过脸就忘了。别人对他的批评,哪怕很尖锐,他也能听得进去,装得下去,事后就跟没事人一样。有的人明里暗里找他的茬,他也不放在心上,该咋着还咋着。相反地,没“肚囊”的人,眼里揉不了沙子,下不去灰星;心里盛不下不同意见,跟谁都是睚眦必报,针尖对麦芒。
百度百科说,“肚囊”就是肚子。以其形似囊,故称。而皖北的颍淮人则赋予其肚量的含义。细细品味,其实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意思,也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
清颍长淮,滋养了颍淮人憨厚的秉性。古往今来的颍淮人,对有“肚囊”的人,多加点赞;对没“肚囊”的小肚鸡肠,小心眼子的人,则多有吐槽,甚至是斜眼看的不屑。他们看来,一个人,有没有“肚囊”,“肚囊”的大小,牵连着的是人品,也是修养。
图源网络
不外
方言读音:bū wài
简明释义:不是外人。
网络时代,网民指击键盘,或者突发灵感,或者将错就错,或硬生生地造出别开生面的网言网语。比如“木有”,“杯具”,就是将错就错。再比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则是缩略语的形式,硬造出来的。
其实,这样缩写句子成词语的的所谓网络造词思维,早就是皖北颍淮人的拿手好戏了。较为典型的,我看“不外”该算上一个。它不过就是“我们都不是外人”的简明版。
通常,亲朋或者对脾气的人小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敏感话题。这样的话题可大——大到国家大事,可小——小到家长里短。人就会起头说,“俺都不外——”接下来,才能切入正题,你一言他一语地议论开来。
一般而言,“不外”的对象,首推一个家族的人。因为有亲缘关系连着,不会有人外传。能够排得上亲戚关系的人之间,也是“不外”。那有亲情的牵连。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嘛。有时候,脾气合得来,相处对劲的朋友之间,也能算得上“不外”。因为有个言差语错,不至于有人泄密、告密。
颍淮人对人说“不外”,他就把那人当成自己人了。紧接着,说的话会有些私密,也就是“关上门”才说出的话。这里面打底的东西,是信任。它就像汩汩流淌的清颍长淮一样,在人们心头浸润。
成手
方言读音:chēng shóu
简明释义:正干正业,持家节俭。
通常所说的劳动,很大程度上就是手的劳动。因此,人们把勤劳送给双手。是赞美,也是自我鞭策。
颍淮话中有个“成手”。乍一听,叫人好生疑虑:手还有成与不成的区分吗?
一般而言,所谓“成手”是说,一个人做事正干正业,持家节俭。他闷着头做自己的事,纵然不能一夜暴富,但日积月累,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他能把持住自己,不乱花钱;做事小心谨慎,不花“冤枉钱”。
二般而言呢,就是“不成手”。一个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他只想着天上掉馅饼,而不懂得自己动一动手。或者他花钱就像淌水一样,过了今天不讲明天。口袋里有一张票子,不花掉,心里不踏实似的。不仅如此,这样的人行为还常常出格,一不留神就摊上事儿,甚至摊上大事了。于是赔钱。就像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或者他沾染上了恶习,比如赌博,十赌九输,还死不悔改。一大家子的老老小小,都跟着他受连累。他就是典型的“不成手”。
颍淮地面上,人说一个人“成手”,往往是很高的评价;一个人“不成手”出了名,亲戚邻居都不正眼看他。一褒一贬之间,隐含着颍淮人对劳动的尊崇,对懒惰的吐槽,乃至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