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物(音频) | 田曼姝: 家的味道——上犹包米果(上犹东山客家话)

上犹包米果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天早上都会在骑车必经的早餐店吃包米果。包米果是吃不腻的,一天吃一种馅的,可以吃很多天,还可以各种馅一起包,我最喜欢的是茄子馅的,新鲜的蔬菜气息配上蒸熟的米皮,香味独特。

在广东客家地区,包米果被称做'捆粿'。馅料大部分是蔬菜,比如青菜、丝瓜、萝卜、酸菜、茄子,配以韭葱蒜肉泥,皮薄润滑、清爽可口。不过外地的捆粿,味道总是跟家里的不一样。

历史故事

相传,包米果有一段独特的历史。据《上犹县志》记载:南宋灭亡以后,元朝军队率兵攻打上犹,城里人死不投降,元军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当时有个幸存的客家媳妇胡氏,每家都没有食物了,她的婆婆和两个小孩都快饿晕了,这时她突然想起来,前天自己藏了一小碗大米,放在水桶里,躲过了元军的搜查。但是大米由于泡发太久,全部膨胀,已经没法煮成白米饭了。她动一动脑筋,把家里用来磨谷粒的石磨拿出来,把膨胀的大米放进去磨成米浆,再拿一个本来是用来晒米谷的簸箕,淋上米桨,烧起旺火,蒸熟后,包上一点腌菜萝卜,尝了一囗,感觉十分好吃,胡氏还请左邻右舍的村民来吃,都说味道很好,大家都说她心灵手巧。问她用什么东西盛米桨蒸的?当时她不直说,而用手比划着说:'圆(元)篾(灭)!'引起众民一阵开心的笑,也附和着说:'元灭!元灭!'

制作工序

包米果,也就是“米包果”,做法不难。首先,把大米用冷水浸一天一晚,再磨成米浆,均匀地淋在用竹篾编织成的圆形簸箕中。然后就放在锅里用旺火蒸熟,就成了烫皮。用篾子划成若干小块,从簸箕内撕下,加上炒熟的佐料、肉馅,包成长方形,涂上点香油或熟茶油,就成了香味可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包米果。

手艺差的包米果,磨出的桨粗,蒸出的烫皮皮就厚,手艺好的包米果,磨出来的米桨细嫩,蒸时要用竹篾,蒸出来烫皮如纸且透明,而且囗味适中。配料也很关键。鲜红的辣椒切碎,加入木梓油、酱油拌匀后淋在包米果上。

美食情结

包米果在上犹人的心里是不可替代的,是一种儿时的味道、老家的记忆,是上犹人的美食情结。离开上犹以后,就真的吃不到包米果了,但它的味道总是让人魂牵梦绕。

在外地读书工作的上犹人,什么时候回来吃一盘包米果呢?

文字 | 田曼姝

音频 | 曾子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