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夺权(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五)
神龙元年五月,唐中宗把张柬之等人以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都作为国家勋劳之人,赐给他们铁券,并立誓只要这些人所犯的不是谋反叛逆之罪,每个人都可以宽恕十次死罪。
癸巳(十五日),敬晖等人率领文武百官上表唐中宗,说:“五德之运轮流兴起,没有两德同时盛大的事情。天授年间改朝换代之际,李唐宗室被诛杀流徙殆尽,哪里有与武氏同殿受封的权利!现在上天又重新眷顾李姓,但武氏仍然像以往那样受封为王,与李姓宗室一起居住在京师,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道理。希望陛下为大唐江山着想,顺从朝野士民的心愿,削夺他们的王爵以安定人心。(五运迭兴,事不两大。天授革命之际,宗室诛窜殆尽,岂得与诸武并封!今天命惟新,而诸武封建如旧,并居京师,开辟以来未有斯理。愿陛下为社稷计,顺遐迩心,降其王爵以安内外。)”唐中宗没有同意他。
敬晖等人见中宗信任武三思,害怕今后受到武三思的谗言陷害,便把考功员外郎崔湜(崔仁师的孙子)当作自己的耳目,以便随时刺探武三思的消息。不料崔湜见中宗亲近武三思而猜忌敬晖等人,便转而投奔武三思,把敬晖等人的全部打算告诉了武三思。于是武三思举荐崔湜作了中书舍人。
此前,殿中侍御史、南皮县人郑愔巴结张易之和张昌宗,二张败亡之后,郑愔被贬为宣州司士参军。后来又因犯贪赃罪的缘故,逃到东都,暗地里拜见武三思。郑愔刚见到武三思时,哭得很悲哀,一会儿又放声大笑。武三思向来位尊任重,对郑愔的悲喜无常感到非常奇怪,就向他询问原因。郑愔解释道:“我在刚刚见到大王时之所以痛哭失声,是在为大王将被戮尸灭族而感到悲哀。悲哀之后又放声大笑,是在为大王能得到郑愔的帮助从而得以免祸而感到高兴。大王您虽然深得天子的欢心,但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和袁恕己五人手中都掌握着将相大权,他们个个胆略过人,以至于废掉太后的帝位都易如反掌。大王您自己考虑您与太后相比哪一个权势地位更重一些?那五个人对您恨之入骨,日夜都想吃下您的肉,如果不能把大王灭族,他们是不会称心如意的。大王您如果不尽快除掉这五个人,您的生命安全就会像早晨的露水一样没有保障,可是您却还是怡然自乐,自以为像泰山一样安然无羔,这就是我郑为大王您感到痛心的原因。(始见大王而哭,哀大王将戮死灭族也。后乃大笑,喜大王之得愔也。大王虽得天子之意,彼五人皆据将相之权,胆略过人,废太后如反掌。大王自视势位与太后孰重?彼五人日夜切齿欲噬大王之肉,非尽大王之族不足以快其志。大王不去此五人,危如朝露,而晏然尚自以为泰山之安,此所以为大王寒心也。)”武三思听后十分高兴,就和郑愔一起上楼,向他请教使自己平安无祸的办法,并荐举他作了中书舍人,与崔湜一道成为自己的谋主。
随后,武三思和韦皇后天天在唐中宗面前诬陷敬晖等人,说他们“倚仗功劳专擅朝政,将对大唐的江山社稷不利。(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中宗慢慢相信了他们两人的谗言。武三思等人又趁机为中宗出谋划策,建议“不如封敬晖等人为王,同时罢免他们所担任的职务,这样的话,明面上不失为尊宠功臣,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权力。(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唐中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甲午(十六日),唐中宗封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为博陵王,同时免去他们的宰相职务,赏赐上述五人金帛鞍马,只要求他们于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天子;又赐桓彦范姓韦氏,让他与韦后同族。不久,唐中宗又任命崔玄暐为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后来又改任他为梁州刺史。随后武三思便下令文武百官重新恢复执行武则天时期的政策,凡是拒不趋附武氏集团的人都被排斥去位,那些被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贬逐的人又重新得到起用,朝政大权全部落入武三思之手。
兔死狗烹,敬晖等五人冒着危险拥立中宗,由于功能太大,功成身又不退,因而就成为中宗的眼中之刺,恰好被武三思和韦皇后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