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深度思考,练拳就是比谁先忘掉。先忘掉就能先知道。
《逝去的武林》一书的精彩拳论颇多。李仲轩先生的学拳经历和行拳体悟,让我深受启发。
李仲轩先生说: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有出手就足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奋就觉得有种东西兴旺起来,这就是力到丹田。说不清楚,只能体会,站桩就兴旺这个东西。
形意拳专有打法,那是另一种分寸。薛颠的打法,在“占先于”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的手里不会受伤。做徒弟的被他吓几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只有崩拳和蛇行,是我多年练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行都只是看似崩拳、蛇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顺手就行了。”
允升园: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这句话真是精彩!允升园认为,再深度思考,练拳就是比谁先忘掉。先忘掉,就能先知道!
清朝著名武术家苌乃周先生说:“学拳一势精灵,约得千遍,方能练熟。若不熟练,还是千遍。”
练拳不熟不行,拳打千遍,其理自现。太极拳、心意拳,八卦掌,内家拳、外家拳,皆须着熟。王宗岳《太极拳论》言:“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先知道,就是神明。若想神明,就需要太极智慧的力量。
太极拳是智慧拳。学好太极拳,不能仅仅理解为招式熟悉即为学拳大成,关键是熟能生巧,巧即是掌握太极拳的智慧。
太极智慧哪里来?
先学架子,再改架子,继续练架子,慢慢用架子,最后练到无架子,这就是学习太极拳必经的阶段。练到无架子,太极智慧就出来了。
正如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断手述要》所言:学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得拳之妙也。故平日练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梦周耶?拟或周之梦蝶也”之慨,果能如是,发力始能灵活透达也。
学习拳,下手处是自强不息;练好拳,成就处是至诚无息。——自勉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