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嘹亮】| 向以权作品:最美歌儿献给火箭兵
END
歌曲《穿军装的川妹子》由韩伟作词,孟庆云作曲,是一首深受部队官兵喜欢的军歌,原唱者为火箭军(原第二炮兵)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1993年《穿军装的川妹子》在首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歌曲非常好听。
这首歌曲创作题材来自火箭军基层部队。火箭军,具有兵种专业特殊性,建制旅团和保障部队,都远离闹市区,长年驻扎在深山荒野和沙漠戈壁,官兵工作和生活具有挑战性。阿娜尔古丽老师《沉重的守望》文中主人翁隋永举上将,是最能了解高原部队官兵生活工作环境了,他从1964年就到火箭军西北高原某基地部队工作,后来任基地政委;1985年他离开高原去北京任火箭军政治部主任,后来任火箭军政治委员。隋政委对火箭军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到环境条件艰苦的基层连队,看望慰问官兵,他曾赞扬高原官兵“氧气少,境界高;海拔高,士气好”。原火箭兵报社主任编辑谭华明老师说道:那时,隋政委经常提醒宣传部门、文工团及火箭兵报社的文艺工作者,深入高寒边远部队,体验生活,创作好作品,献给高原部队官兵。
就说1991—1994年这期间,我在部队基地宣传处的时候,每年看到第二炮兵政治部派出文娱服务团或文艺采风团,他们带着二炮首长的关怀,翻雪山、踏沙漠、进山沟、过险滩,到我们部队基层单位文娱演出,走访服务官兵,体验哨所生活,他们用心用情写出有深度有感染力的文章,创作出富有官兵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歌颂官兵家国情怀。1991年特招入伍的歌坛新秀李丹阳老师,进入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后,经常随团下部队慰问演出,她的嗓音清脆甜美,高音高亢亮丽的歌声,留在军营官兵心底。
日前,我远在河南的老战友也是在部队时的好同事何书生(曾用名何方)在一篇“穿军装的川妹子”——李丹阳记忆文章中,他这样写道,李丹阳老师非常谦虚和蔼,在军营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一次陪同李丹阳老师赴解放军80431部队骑兵连慰问演出,已是寒风凛冽、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冬天。演出返回路过该部第2号哨所时,她发现哨兵张俊阳在哨位上执勤,大檐帽及脸上已经出现的冰膜覆盖,她要求我战友停车,徒步过去为哨兵揭下冻在大檐帽和脸上的冰凌(俗称:冰膜),当哨兵向她敬礼的时候,她潸然泪下,并脱下手上的皮手套亲自给哨兵张俊阳戴上。
战士张俊阳感动得哭了,李丹阳老师在我战友的搀扶下,才在冰天雪地中跌跌撞撞返回到军车内。路上,李丹阳默不作声,思绪万千,泪如雨下……
歌曲《穿军装的川妹子》初创时,李丹阳老师,曾问过何书生战友,“高原祁连松指的是什么?坑道红柳指的是什么?戈壁滩上的马兰花又指的是什么?”
何书生战友向李丹阳老师作了详细解释:高原祁连松,指的是清代·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火箭军某部官兵扎根高原、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坑道的红柳,也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的借喻手法,用植物来象征或比喻火箭军某旅阵地管理分队官兵“扎根、奉献、吃苦、耐劳”,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缺氧、极其艰苦环境条件下的顽强生命力的具体体现;马兰,指的是某训练场导弹技术保障分队的全体官兵,根植于大漠戈壁,血沃中华,用青春和生命所绽放出的芬芳年华,它们象征高原部队所倡导的“三种精神”。
后来,歌曲歌词经过韩伟、孟庆云、李丹阳三人反复的修改,定稿后才出现了今天的歌词“戈壁滩上伴你是好客的马兰,坑道边上迎你有醉人的红柳;一片那个大荒野多少好战友,诉不尽的思念伴着泪花流”……
军旅歌曲《穿军装的川妹子》创作初衷—把最美的歌儿献给高原火箭兵。这首歌曲,之所以一炮走红,因有浓浓的“兵味”,成为经典名曲,歌曲流行快三十年了,仍百听不厌,回味无穷。
不信,您再重温一遍歌词,再欣赏一遍歌曲,歌声甜在您心头。
火辣辣的眼睛往人心里瞅,火辣辣的嗓音好像浸着酒;穿过那个巴山云蹦过川江水,童年的小脚丫伴着老黄牛。
穿军装的那个川妹子哟
踏着歌声走,风雨茫茫山谷幽幽;听不见妈妈梦里喊娇女,军旅中的歌儿送走春和秋。
戈壁滩上伴你是好客的马兰,坑道边上迎你有醉人的红柳;一片那个大荒野多少好战友,诉不尽的思念伴着泪花流。
穿军装的那个川妹子哟踏着歌声走,情意绵绵岁月悠悠;人说青春难留红灯绿酒,军旅中的歌儿总也唱不够……
(注:文中火箭军原为第二炮兵)
本栏目编辑:马枚素
作者简介:向以权,男,1964年出生,专科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云阳县人;1982年10月入伍,在部队服兵役13年,199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现担任小学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曾在军内外媒体刊用(播用)稿件900多篇,荣获正大军区级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火箭军报》、《军政治部》、《旅政治部》、《青海日报》、《西宁晚报》、《青海省人民广播电台》、《西宁市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一等奖,还分别被云阳县委宣传部、县教委、县卫计委评为宣传报道工作先进个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