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的镳和辔绳
【秦俑百问微讲堂】铜车马的镳和辔绳陕西学习平台2021-05-05订阅
铜车马的镳和辔绳。
铜车马的衔、镳和辔绳。
御手俑手中的辔绳。镳[biāo]和辔[pèi]绳是古代马车上用来控御马匹,迫使马匹拐弯或停步的重要部件,秦始皇陵出土的两乘铜车马的镳和辔绳保存完整,为我们真实呈现了古代镳和辔绳的具体形态。镳原本是马络头上的构件,安插在马衔两端的衔环中,作为马口外侧的横档,与马口中的铜衔形成组合联动,从而迫使驾车的马匹服从指挥。同时,由于御手控马的辔绳前端系结在马衔上,在御手操控辔绳指挥马匹时,衔、镳又与辔绳形成联动,成为控马辔绳终端具体发挥作用的部件,这便是我们将马络头上镳与调控马匹的辔放在一起介绍的原因。马络上的镳,在商代晚期的马车上已经出现。早期的镳均用青铜制作,形状大多为方形和圆形,中间留孔,用以穿衔;朝向马嘴的一面铸有两排钉刺,用以威逼马脸。春秋战国的镳,形状以弯月形居多,有的呈上尖下粗的牛角形,有的呈拉伸的S形。镳的质地有木、铜、银、角等,以铜质占多数。镳除实用功能之外,还根据质地和纹饰的不同表示尊卑,是马饰中表示车主身份的部件之一,很受人们重视。铜车马的每副马络上有镳2件,镳位于马嘴两侧。它们大小相同,呈弧形条状,均为银质,彰显出车主人尊贵的地位。镳贯插于铜衔两端的环孔中,在距上下两端5厘米处,各有两个小孔,用以连接络头的两条颌带。镳的作用是上接马络头,承装并稳定铜衔的位置,防止衔在马口中左右滑动。辔绳是调控和指挥马匹,使驾马服从命令的鞁具。每匹马的络头上系有两根辔绳,四匹马驾挽的车共有辔绳八根。铜车马的辔绳均用青铜模仿皮条制作而成,辔绳的前段为圆柱体,以减少与马体的摩擦,长度与马的体长相当(从马头到马尾)。后段为扁长的条形带,长度由马臀部到御官手握处。前后两段均由一节节铜条采用子母扣法连接而成,各节都可以自由活动,意图是表现革带的柔软性。辔绳的前端分别系结在马口两侧的衔环上,两匹服马的四根辔绳先穿过车衡上的轙[yǐ]环,再引向车上御官的身前。两匹骖马的四根辔绳则先分别穿过其自身靷绳的吊辔游环,再引向车上的御官。《诗经·秦风·小戎》称“四牡孔阜[fù],六辔在手”。由于四马单辕车早在西汉时期已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上千年来人们一直对四马八辔为何六辔在手的问题争论不休,人们提出各种猜测,意见相互抵触。铜车马的出土,使得这一争议问题迎刃而解。经过仔细拼接,拉引到御官身前的八根辔绳是这样安排的:其中两匹服马的内辔并不在御官手中握持,而是系结在车轼前的鸡爪形“觼”[jué]上。其余六根辔绳的末端握于御手的手中,每只手各握三根辔绳,具体的分配是,右骖马的内辔、左服马的外辔、左骖马的外辔持于御官的左手,右骖马的外辔、右服马的外辔、左骖马的内辔持于御官右手。御手驾车时掌握左转、右转和控制车速疾缓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手里握着的辔绳操控马匹,从而达成实时目标。辔绳的前端系在驾车马匹的衔镳上,御手牵拉辔绳,马口中的衔和挡在口外侧的镳便会随着辔绳联动,铜衔会束勒马嘴,衔端的镳会威逼马脸,从而达到控御马匹的目的。如果需要指挥驾马转向,御手可根据转动的方向只牵动一只手中的辔绳。如果需要使车减速慢行或者停车,则不仅需要同时拉引双手的六辔,还要提前将挂在觼軜上的服马内辔也牵在手里一起拉动,只有这样才能勒马刹车。御官借助辔绳的控驭,使人、马结合,马随人意。由于辔绳系结在马嘴旁的衔环上,而衔环上还贯插着的镳,只要御手牵拉手中的辔绳,马嘴两侧的镳会自然扬起,我们熟悉的“分道扬镳”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虽然“分道扬镳”的故事发生较晚,但这句成语带给人们的分道时牵动辔绳而使马镳扬起的动态画面,却是对古代马车驾驭中辔、镳联动态势的生动写照。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