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03:普洱茶的历史之萌芽时期 2024-05-11 04:34:58 本文主要梳理了普洱茶的初期历史,从古代云南地区有人类出现开始,到元代云南地区关于茶叶的历史文献记录;大都是可考证或有史料记载的文献记录,可做参考。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还不是“普洱茶”的普洱茶前身的历史,更准确的说是云南茶叶的历史,毕竟普洱茶也只是一个茶类,是云南茶的代表,但不是全部。文章提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云南适合大量的植物生长,其中也包含茶树生长,也决定了在这里的早期人类,可以依靠采集植物而生存的生活方式,从而加大了茶被发现、食用、改造的概率。这是从地理位置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解读的,值得借鉴。地理位置决定了诸多结果,有点像地缘政治里面提到的,大陆型国家和海洋型国家的形成,根本源于其在地球上的海陆位置。地理位置决定了,国家的诸多发展策略、外交策略、乃至国家宪法,政体的特点。可见,往往最根本的问题,其答案往往也是最直接,而朴素的。回到普洱茶上面来。地域的天然特点,终归可以归结为“地域文化”,这一点在云南也体现在至今可见的“白族三道茶”上面。我们作为普通的茶友,是难以想象茶叶和着花椒、桂皮、生姜这些东西一起饮用的。但是这有特色的“白族三道茶”除了其内在蕴含的“人生需先苦后甜”文化寓意之外,也是有着非常实际的物理作用的。花椒、生姜这些是可以驱寒除湿的,因此日常饮用也是抵抗温湿自然环境良方。 《云南普洱茶》原文(一)普洱茶的萌芽时期早在几十万年前,云南就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热带和亚热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他们的食物来源偏重于采集业,这使得他们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包括茶的认识较为深刻。据罗平、师宗县志考证,早在2100多年前,罗平、师宗一带已进行了野生茶树人工驯化栽培。另据傣文记载,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就已有茶树栽培。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未提到云南,这可能是囿于见闻。比他稍晚的唐代人樊绰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含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是当时统治云南的南诏王所建,地辖今元江县、镇沅县、景东县、澜沧县以及西双版纳州,与后来普洱茶的主产区大体吻合。《蛮书》的这段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首先,银生城产茶地为“诸山”,这诸山应当不只包括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其辖区内的其他山区也应有一些是产茶的。据南传佛教贝叶经书,公元842年所写的《佛主缘叶》记载,佛主释迦牟尼曾经向傣族先民传授茶叶药用、食用、种植、制作等方法。抛开此记载中的神话因素,可知在唐以前,傣族先民就已对茶有了充分的认识。另据哈尼族支系僾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僾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城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蒙舍蛮(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既然饮银生城出的茶,就要将其运出银生,运到其统治中心洱海地区。这种运输的数量有多大已无从考证,但参照宋、元史料,南诏时期云南的茶叶已成为商品。其二,当时云南还没有类似中原的采造法,只是散收。散收后的初步加工方法是否是曝晒并未提及。陆羽在《茶经》中提到,中原制茶法为:“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制成饼茶以备用。散茶从保管的角度看显然不如茶饼,然而这种制茶技术却恰恰是后来出现的普洱后发酵茶的必要条件。其三,蒙舍蛮饮茶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皮等物一起放在锅内 烹煮的。这种饮茶方法在中原也存在,并被陆羽斥之为“沟渠间弃水耳”(《茶经·六之饮》)。陆羽的看法应该说是一种偏见。由于未经加工的茶叶或杀青温度不够的晒青茶叶有一种生涩味和青草味,因此用“椒姜桂”等重味佐料和茶叶一起烹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饮茶方法,同时,“椒姜桂”的散风去寒、温热助阳作用对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是有益的。这种饮法在现今白族三道茶中可见遗风。唐宋到元代,关于滇茶的记载较少,除前面提到的《蛮书》外,还有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金齿国的傣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当时,金齿虽然有茶叶交易,数量必亦不大,致使明代所著的《元史》仍将云南列为不产茶的行省。---来源《云南普洱茶》 赞 (0) 相关推荐 普洱茶越来越火,如何鉴别老普洱茶的好坏与真假? 普洱茶的香味成分大都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较不稳定,容易自然发散或氧化变质.对于茶友们小批量保存普洱来说,一个合适的存储容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茶叶存坏,包括作为醒茶的容器. 普洱茶仓储需要实践做支 ... 绿茶三千,这些茶打赌你听都没听过!(下篇) 提到了7个我国绿茶产量比较大的省份.它们出产的绿茶品类,也多为日常所见所喝,即使不喝茶的人,可能会对某些名茶,有所耳闻. 当然中国绿茶品类上千,绝对不止这些茶.一些你想不到的地方,其实也是绿茶产区. ... 【茶友聊茶】唐代至明代普洱茶记载、翻译及串解 喜欢普洱茶的人,有必要对普洱茶的历史有所了解,否则容易被误导,褒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贬到"边销茶而已",也还都有出处及正确. 普洱茶产自云 ... 好书共读04:明清时期人口激增,社会繁荣是普洱茶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章节<云南普洱茶>讲的主要是普洱茶历史的发展期,是普洱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即将辉煌的阶段. 普洱茶之所以能在明清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和历史进程有极大关系的. 在上一文<好书共读03 ... 《好书共读》第1期:普洱茶基础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笔记+原文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176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约 有些书需要好好读,周红杰的<云南普洱茶>便属此列,小约邀你一起共读此书,每期读书分享,都会放上思维导图与原文,欢迎一 ... 【百舸争流】好书共读 悦读悦享(第四期) 共读一本书的过程, 是心在一起的过程. 共读一本书的过程, 是倾听和对话的过程. 共读一本书的过程, 是积累团队智慧和力量的过程. 共读小组一 <小脑袋.大问题> 领读者的分享 领读人:谢 ... 好书共读《小说课》:一个偷故事的人,告诉我们如何讲好故事。 绝没有天衣无缝的指控,只有找不到辩点的律师! <小说课>的作者许荣哲,号称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 记得罗振宇曾说,许荣哲是最适合教中国人学习讲故事的人. 在书中,许荣哲曾讲过一个讲故 ... 好书共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从中汲取营养,应对当下痛苦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事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无讼阅读专栏作者. 目标:穷二十年蛮力,救一百条人命!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犹太作家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 好书共读|朱利安尼与《课堂中的探究与创新》 21世纪的职业正在发生变化,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并未为学生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新的工作和需求.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改变世界,就必须改变课堂以促进探究和创新. 谁是朱利安尼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威尔基肯学 ... 好书共读——读夏坚勇先生《唐朝的驿站》 好书共读 --读夏坚勇先生<唐朝的驿站> 王仁兴 我所在的县城大寒节气是很冷的,因为虽说在江南,却紧挨着长江南岸,地处最北的江南.那种冷即便是习惯了天寒地冻的北方人来住了都无法忍受--室外 ... 好书荐读343 | 《下一次将是烈火 》《意义革命: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大家小书:历史类套装(共... 好书荐读343 | 《下一次将是烈火 》《意义革命: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大家小书:历史类套装(共... 2月共读好书《女人明白要趁早》03——不知方向时,先把雪球滚起来 不知方向时,先把雪球滚起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你得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 王潇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专业.13岁开始就去央视录制各种少儿节目,毕业后如愿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