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通胀
前两天,有个客户在咨询保险年金产品的时候,聊到了对于自己资金理财焦虑的问题,“保险年金及增额终身寿险这种类理财的产品十几年下来,3%-4%的收益率,能跑赢通货膨胀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谈到通胀,大家就容易陷入焦虑,而事实上,这些年,通胀虽然存在,但却一直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通胀这个话题。
什么是通货膨胀?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普通人可能说不出概念性的定义来,但大家最直白的感受就是:手上同样的钱,能购买到的物品和劳动量都减少了。于是似乎通胀的结果,就是直接降低了生活水平。
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存在的一个谬误:
当通胀带来物价上升的时候,尽管我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钱去购买物品或者员工工资,但事实上,与之相对应的卖方,也就是卖出物品或者劳务的人,也收到了与之相等更多的工资。而大多数人通过售卖自己的劳务时间及成果赚取工资收入,所以工资收入的膨胀速度和物价的膨胀速度,理论上应该是同步的。
这也就意味着,通货膨胀本身,其实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觉得通货膨胀很可怕呢?
我们来试想一个情境:
如果一个人每年的劳务工资收入增长是10%,当每年6%的通货膨胀把这个每年10%的工资实际增长降低为4%的时候,怨念之声就会开始出现了。但如果没有6%的每年通货膨胀,这个的工资实际增长就是4%,那就不会觉得有种被通货膨胀剥夺了收入的暗示。人们很讨厌通胀的存在,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既得利益损失的厌恶。
数据来源:choice
而事实上,我国从1996年到2019年,名义工资增速与居民消费指数增速的差额始终为正,这就意味着,这些年,实际的通胀是一直小于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上涨速度的。
通胀与经济发展的增速是密切相关的:过去的20年,GDP的发展速度,是远远高于通胀的速度的,多产生的社会财富,是足以覆盖主要消费(食品、零售、个人用品)物价的上涨的,只是可选消费(汽车、服装、消费者服务)频道出现了价格差异度,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并没有受到通胀太大的影响。
我们对通胀的讨厌,还来源于上一辈的人对通胀没有太多的意识,加上国内多年高储蓄率的习惯,等发现通胀的时候,现金资产的缩水已经不可避免了。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大概率只有优质的房产和资本市场(股票、股权)能有利于抵抗通胀。
担心财富缩水,越有钱越焦虑。于是就有了开头客户提到的这个代表性问题,“保险年金及理财的产品十几年下来,3%-4%的收益率,能跑赢通货膨胀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需要考虑:保险这个金融工具究竟在解决什么问题?
这些年,银行理财的不再保本保息、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滑走低,加上P2P、信托的陆续暴雷,房产政策性的风险管控,慢慢的,大家都意识到资产的配置合理化,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比例配置,是不能靠单一资产去实现的。
所以保本这件事,很重要。
而在保本这个频道,可以用于通胀止损的、普通人可接触的财务工具,就只剩国债、银行大额存单(每家银行50万以内)和保险储蓄险,收益率都集中在3%-4%。
而保险的本质就是止损。
如果说健康险是用来杠杆止损健康带来的财务风险,那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这类储蓄险则是通过锁定长期无风险的确定性复利收益,用于本金的通胀止损。
工作了几年,很多朋友手上都陆续有了一些积蓄,常在一起交流的就是高收益的投资品,对于银行理财、保险储蓄、固收的产品都不怎么看得上。其实我们想说的是,不要打着对抗通胀的名义,让自己陷入投资的坑,盲目跟投的高收益高风险的很多投资品是一场骗局。在不清楚标的的情况下跟投,是胡乱投资,也是对本金最大的伤害,每个人对通胀的感知不同,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5%每年,而胡乱投资亏个10%一年,是很容易的事儿。
而有没有真正能持续永恒能抗通胀的资本呢?有的,这就是人力资本,增提高自己的时间价值,加自己的赚钱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人最重要、最不容易被剥夺,最能抗通胀的资本。
相对于对财务通胀的焦虑,投资自己,增加自己的赚钱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所得,比啥都靠谱。
the end.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有其他产品咨询、配置保险、有非标体健康告知相关疑问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大鱼测评’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