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想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就不能天天都去保持联系

很多时候,正处在或是将要进入恋爱中的人们都会问一个问题:我要如何才能走进他/她的心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曾经做过无数种努力,努力地去了解对方,每天坚持和对方聊天,时不时地刷一下存在感等等……

然而有时候我们越是期盼达到某个目标,却越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爱看,想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我们最好不要天天和对方保持联系。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不天天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刺猬法则的真实定义

曾经有生物学家观察刺猬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在刚刚进入寒冬的时候,会想要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然而由于它们身上的刺又长又尖,常常会刺痛对方。

刺猬们迫不得已地分开一段距离,然而分开之后他们又难以忍受寒冷,于是再次依偎在一起……

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它们找到了最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既使它们能够相互取暖,又不至于伤害到对方。

后来,心理学家们把这种寻找人际交往适宜距离的道理称作“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我们都要学会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就会很容易伤害到对方。

刺猬法则对情感的指导意义

就像是郑钧的那首《私奔》中唱的那样:“一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得到一段美好的真爱,但同时我们又向往着自由,只有那些自由的爱才能算得上是真爱。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走进他人的内心而不小心闯入了他的私人空间,如天天询问他的行程、翻看他的手机、过多干涉他的生活等等。

爱情有时像是一个弹簧,你压得越紧它就弹得越高;维护爱情就像是捧一掌水,抓得越紧就流失得越多。

因此,想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就不能天天和他联系,要学会用“巧劲”去打开他的心扉,拉近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了:我不能天天和他联系,那我要做什么?

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下面这种方法——间接对话法。

间接对话法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对于对方的人品问题,尤其是关于恋爱的信息等,往往是由第三者说出来比当事人说出来更有效果。

因为当两个人面对面地交流时,人们往往无法确定对方说的话是否真实可信,是否含有表演的成分。

而当你对他的看法从别人那里传到他耳中时,他会觉得这个信息更具有真实性。

因此,想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你可以尝试找一个“助攻”,让他来帮助你传递信息,从而拉近你与他的心理距离。

比如你喜欢一个男生,你可以让一个你们共同的朋友来传达你对那个男生的夸赞和关心,或是让他在这个男生面前自然地夸赞你,如“同事们都认为她很善良”等等。

由此,你就可以不用天天和他联系,也不用常常表达对他的看法,而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巧妙地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这样既避免了每日联系的弊端,又能从另一个方面让他更了解你,也让你更接近他。

“不天天联系”不代表“不联系”

上面我们一直在讲,不要天天和对方保持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非此即彼,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忘了保持适度的联系。

因为如果人与人之间联系过少,关系是会渐渐疏远的。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女主角李尖尖从小和她的两个哥哥一起长大,虽然他们三个并不是亲兄妹,但是感情却胜过亲兄妹。

然而就在李尖尖上高一的那一年,她的两个哥哥由于一些原因,同时决定出国留学。

李尖尖虽然生气伤心,却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在两人读大学的四年里,兄妹三人只能从网络上视频联系,久而久之,李尖尖渐渐习惯了没有哥哥的生活,和其他独生子女一样,过着自己的日子。

九年后,两个哥哥同时回国,虽然他们对这个家思念已久,但当三个人再次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失望地发现,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共同话题,相处起来也只剩下了尴尬。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如此,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变化着。

所以,即使我们已经明白了不能天天和对方联系的道理,但是也一定要记住的是,“不天天联系”不代表“不联系”。

我们在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相处的根本是亲密,要学会找到最合适的距离,而不是像那些刺猬一样离得太远,这样做只会让关系变得冷淡疏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