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养老保障产品怎么买?
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属性除了养老保障,还可以投资另类资产,一般人购买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更多是为了投资增值。
一、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定义
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是指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团体委托人和个人委托人的委托,为其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包括方案设计、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待遇支付、薪酬递延、福利计划、留才激励等服务事项。简单来说,指养老保险或养老金公司对个人或机构发售的资产管理产品,也可以算作理财产品。
二、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特点:
1.门槛低,一万元起投,一千元递增;
2.期限灵活,1年内或1-3年均可;
3.投向多样,按照险资投资方向;
4.购买渠道便利,代销银行的电子、网点均可购买;
5.受益丰厚,一般由于养老保障产品大多都投向长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信托、基金资管等非标固定收益类领域,投资收益较高。
三、和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区别
1、商业养老保险重在“保险“,有保险责任和风险保额,主要是抗风险;而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则是理财产品。
2、养老保险产品需要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而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只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
3、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而设有不同的投资组合,而养老保险产品几乎都没有投资选择。
4、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有点类似于投连险,毕竟试点时的投资范围就是模仿投连险。
5、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更像企业年金,由养老保险公司负责受托、账户管理、投资管理,而另外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来源:融360)
参考资料: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一条漏网之鱼
根据《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保监发[2015]73号文),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是指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团体委托人和个人委托人的委托,为其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包括方案设计、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待遇支付、薪酬递延、福利计划、留才激励等服务事项。
虽然从定义上看,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是一项综合服务,但落实到产品上,可以理解成,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是养老保险或养老金公司,向个人或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由于没有200人人数上限、100万起投门槛的限制,其实质与公募基金类似。目前共7家养老险公司(太平、长江、平安、国寿、新华、泰康、安邦)、1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建信)有发行资质。?预计目前存量规模数百亿。
一、发展历程
2009年,保监会发布《关于试行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129号文”),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开始起步。129号文规定,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无需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仅向团体销售,销售后7日内报备。此时,该业务的实质是面向机构的资管业务。
2013年,保监会发布了《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43号文“),43号文取代了129号文,按照资管的原理,建立了初步的监管框架。规定“账户隔离、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且允许向个人发行产品,要求售前报备。此时,该业务面向个人开展,相应地,监管要求也更严格,需要事前报备。
2015年,保监会发布《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简称”73号文“),73号文取代了43号文,详细规定了起投金额、账户开立、费用收取、投资运作、业务规模增长上限等。尤其是面向个人的三年期内的封闭式产品,其业务增长规模受限于发行人的净资本或偿付能力。至此,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有了明确、较为全面的监管规定。
2016年5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强化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99号文“)。对于前期封闭式产品规模增长过快的问题,99号文严格规范了封闭式产品的定义,开放式投资组合对应的滚动发行的具有封闭期限的子产品,也属于封闭产品,其年度新增业务规模也受限于净资本或偿付能力溢额10倍的限制,且99号文明确规定了”年度新增规模“指的是当年销售规模,而不是存量规模增加额。如此,就控制住封闭式产品的发行规模。目前,根据各发行人的2016年的净资本、偿付能力数据估算,封闭式产品的年度销售规模上限约2240亿元。另外,99号文还规定了投资组合的分类和定义,把养老管理保障产品分成权益类投资组合、固收类投资组合、货币型投资组合、另类资产型投资组合、混合型投资组合五大类。而且,99号文规定,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不得建立资金池。
2016年11月,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230号文“)。230号文详细规定了封闭式投资组合、货币型投资组合的杠杆率。另外,还明确了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可投资保监会批准的股权投资计划。
由此可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起步较晚,至今不到10年,监管引导的方向其实是资产管理,可以说是过去10年”泛资管时代“的历史产物。未来,它在资管界的定位和适用的监管规则,其实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养老保障管理产品VS.公募基金
从下图可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投资范围远广于公募基金,可投资非标、未上市股权等。
从下图可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在杠杆、非标投资、估值方法上,优势明显。
三、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合规性解析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既为资管,这里就用资管新规之尺,衡量其合规性。下面是腾讯理财通上几款在售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从上图可见:第一,太平养老颐养天天,除了给投资者的收益之外,剩余收益全部归太平养老所有,这有吃利差之嫌。第二,资管新规规定,非标期限不得长于产品期限,三个产品均有非标“长拆短”之嫌。第三,资管新规规定,封闭式产品方可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且股权期限不得长于产品期限。三个产品均有股权“长拆短”之嫌。
从上图可见:第一,国寿广源180,有吃利差之嫌。第二,五款产品,均有非标拆期、开放式产品投未上市公司股权、未上市公司股权拆期之嫌。通过类定开型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可实现资产“长拆短”、“大拆小”。
从上图可见:第一,封闭式产品,理财通上的两款,均做到了期限匹配,期限并未拆分。第二,上面两款产品,完美实现了非标“大拆小”,对非标起投金额进行拆分,对于互金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大宝贝,可纾解其产品合规性的难题。但是,监管规定,面向个人的封闭期三年之内的封闭式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年度销售规模不得超出其偿付能力溢额或净资产的10倍。因此,该类产品,有规模上限,初步估计,8家发行机构,每年销售规模上限是2240亿元。所以,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通道费用,水涨船高,也是正常不过。
四、小结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实质是资管产品,但是,在资管新规里并未得到规范。根据资管新规第二条,仅规范“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未规范养老险公司、养老金机构。所以,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实为资管新规的”漏网之鱼“。不知监管是一时疏忽,还是有意为之?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目前具有牌照红利,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做到资产“长拆短”、“大拆小”的公募牌照,实在是互金平台的救命稻草,无奈规模受限,通道费用水涨船高,也在意料之中。(来源:腾讯网)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受关注
近期,融360调查了目前主流的互联网保险理财销售渠道,结果显示,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占到9成以上。
打开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常见到名字中带着“养老”字眼的产品,如支付宝上的“建信养老飞月宝”、理财通上的“太平养老颐养66”等。有些人误以为这是银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实际上,这类产品是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由养老保险公司发行。
虽然是由养老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但此类产品并非保险产品,不具备保险保障功能。目前,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灵活型产品,灵活存取,随时可申赎。另一类是定开型产品,封闭期在7天、30天、180天甚至是2年不等。
长江养老总经理苏罡此前曾表示,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购买门槛亲民。封闭式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1万元起投,相比同类型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的起投标准,投资门槛更低,可以吸引更多普通金融消费者的关注。
据了解,想买到一些个人养老保障产品,需要在互联网平台“抢购”或是预约。以支付宝上的建信养老飞月宝为例,如果在上周日开始预约,预计到本周五才能成交,而且每日限购1万元。一些平台上的数据显示,有的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累计成交数量已高达近六千万笔。
有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投资收益稳健,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产品,往往通过非标资产的合理配置,获取稳健的投资回报,从近年来发行的产品情况来看,投资收益一般高于同类型可比的其他个人理财产品。
近年来,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管理规模增速较快。以其中一家养老保险公司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这家公司的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规模约为25亿元,但两年后,这一数据上升到了193.6 亿元,两年增加了168亿。(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