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中的安杰,尽显一个中年女人的油腻与悲凉
2007年,一部《金婚》开启了以父母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热潮。比如2009年的《王贵与安娜》、2010年的《金婚风雨情》等等。
而2014年的《父母爱情》更将这一题材推向巅峰。
豆瓣评分9.5,与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分庭抗礼,足见这部电视剧的优秀。
很多人拿它和《金婚》作比较,认为《金婚》中的父母只是苟且着过日子;而这部剧江德福和安杰是一辈子相爱相守。
《父母爱情》最早是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的一部中篇小说。当时,这部小说就引起了轰动。
很多人表示,看完电视之后,再看原著,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其实,原著才更符合生活,电视剧更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尤其是女主安杰,一辈子被丈夫捧在手心里呵护着。在动荡时期,作为资本家小姐,能够安然无恙。
总之,电视剧中的安杰是一个幸福、美丽、优雅的女人。
原著以安杰最小的女儿的口吻,讲述了父母的一生。
“我就铺开稿纸,蘸足墨水,大张旗鼓地写我老爹和老娘的爱情——如果婚姻也算是爱情的话。”
作者用幽默且冷峻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安杰。
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女人,是不幸的。
安杰并不喜欢江德福,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他们的婚姻是那么不般配。
第一次见面,江德福就没有给安杰留下好的印象。
他的土气,让安杰反感。
安杰是在哥哥姐姐的孤立下,没有办法才嫁给了江德福。
而江德福原来对这个城里小姐是爱慕的,但是紧追不下,让他产生了负气的想法。
“开始的那份爱恋反倒不那么明显和重要。”
两人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漫长婚姻。
因为政治关系,安杰离开家乡,跟随江德福上岛了。
岛上艰苦的物质条件,让安杰苦闷不堪:
“母亲借着月光看着躺在身边的这个打着坦率呼噜的男人,在心里安慰自己:我还图什么呢?人生得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吗?”
在岛上,她没有工作,没有可以聊天的伙伴,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生孩子。
安杰彻底成了一个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
自己的梦想和抱负早已化作一缕青烟,她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帮助江德福升官上。
“母亲的手脚真的干净利索,没看见她上蹿下跳,便该巩固的巩固了,该加强的加强了,该修补的修补了,该孤立的孤立了。”
没有和葛美霞喝咖啡的宁静;没有和小姑子江德华的吵架拌嘴;没有和邻居的守望相助-------
原著中的安杰是沉寂的,孤独的。在对待丈夫和孩子的问题上,更是焦躁不安的。
她的眼光从大城市的开阔,缩小到自家的小庭院。
她在这个家里孤军奋战,和谁都说不上话。
刘震云有一句话很经典: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的孤独。”
江德福没有文化,《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都分不清。看到一张安杰和同学的老照片,直接发飙,控诉她不清白,懊悔自己寻找的“单纯”只是一个美丽的幻影。
江德福能给安杰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不能满足她的精神需求。
所以,安杰经常是独自站在院子里。大家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江德福对这种“浪漫”很不解,甚至反感。
也许,脱离的生活琐事的安杰,独处的安杰,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安杰在江德福的亲戚嘴里,是一个“坏女人”。
江德福是从农村出来的,混出个模样后,就想报答一下乡亲们。当这些亲戚如蝗虫般涌入这个家后,安杰的厌恶之情从心里蔓延到脸上。
江德福恳求安杰能把脸色放温和些,安杰对此置若罔闻。江德福的郁闷可想而知。
不过,他不敢和安杰争执,毕竟接待亲戚,都是安杰在忙。
乡下来的这些亲戚倒不算什么,只要不理睬,不正眼相看就可以了。
安杰这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江德福的“私生子”江昌义。
其实,江昌义是江德福的前妻与江德福的大哥所生。
江昌义在母亲的授意下来认他,就是想忍辱负重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江昌义的问题上,江德福有所怀疑,但是他并没有把猜疑向安杰说明。
而暴怒的安杰在江昌义来的第二天就离家回了青岛,并在江昌义离开后才回家。
她和江昌义只见过一面。但是,她的眼神却在这个青年心里埋下了仇恨。
“她看我的那种眼神,就像看一个小偷、一个无赖。她真认为我是个无赖是个小偷,偷走了她明媒正娶正房太太的荣耀。”
虽然江昌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但是他的这句话恰好说中了安杰最真实的内心。
她嫁给江德福不是爱,是面子。
尤其是在江德福在岛上的职务,更让她面上有光。
她享受着岛上人向她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正是这种眼光支撑着她,在岛上无聊乏味的生活。
在电视剧中,安杰的小姑子德华帮她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江德福却选择隐瞒安杰一辈子,就是怕安杰会阻止江德福帮助江昌义。
书上没有安排这一情节,安杰和江德福一直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而江昌义在发达后将真相告诉了江家的老七,也就是书中的“我”。
“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清晰地看到了母亲安杰对待父亲和自己家亲戚的不同态度。
耳濡目染下,江家的几个孩子对农村人非常看不起。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农村是不干净的地方,农村人都是不讲文明的。
书中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
江德福带着孩子回农村奔丧。回来后,安杰坚持要他洗洗再进屋。
江德福自尊心受到伤害,坚持不洗。
第二天,安杰身上起了红疹。她坚持说是江德福把农村的跳蚤带了回来。
神奇的是,江德福和孩子们都没事。
长大后的“我”回忆这件离奇的案件,恍然大悟,原来那只是“神经性皮炎”。
电视剧跳过了这一情节,美化了安杰的形象
——她只是对农村人客气、疏远,并没有鄙视看不起。
原著中的安杰,却是一个刻薄的女人。
电视剧里安杰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她和孩子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和两个女儿。
可原著并非这样。
原著中安杰生了七个孩子:三男四女。
“如果你们以为他俩生了七个孩子,而且儿女双全,那生活一定美满幸福,我这个白痴或者弱智就要笑话你们也是白痴或者弱者了。数量有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明,只是一次次行为的重复罢了。”
她和孩子们的关系也不很亲密。
在生第七个孩子的时候,她甚至懒得给她起名字,只叫她“老七”。
隔壁王海洋的妈妈虽然病歪歪的,但是对王海洋非常温柔。
可是,安杰的心思总不在孩子身上。
她时常是眼睛看着孩子,心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
对待孩子,她很没有耐心。经常皱着眉听他们说话,或者粗暴地将他们赶走。
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这种继母式的厌烦,所以跟父亲比较亲近。
这也是孩子们长大后,接连跟安杰发生冲突的原因。
而冲突的焦点就是孩子们的婚事。
大儿子的自由恋爱,被安杰拆散后,大儿子赌气两年没有回家。
吸取了老大的经验,她决定对儿女的婚事要先下手为强。
大女儿、二女儿和小儿子的婚事都在她的安排下,顺利解决。
阻力来自二儿子和三女儿。
二儿子以顺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新婚妻子带回家。
安杰不满意这个儿媳的最主要在于她的外貌。
虽然这个儿媳的学历很高,而且知书达礼。
三女儿亚琼的婚事正好赶上江德福面临下台危机,所以安杰将目标锁定在可以支撑门户的对象上。
可是亚琼却爱上了邻居王海洋。
王海洋在岛上是一个显眼人物。除了他是司令儿子这一点外,一无是处。
安杰极力反对。
亚琼更是激烈地用自杀来反抗。
因为婚事,将女儿逼到自杀,安杰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她的目光“堕落到了一种茫然,一种无助,一种无奈。”
最戏剧性的是,王海洋最后是跟老七,也就是“我”走到了一起。
因为愧对父母和姐姐,老七也基本很少和家里联系,就连结婚父母都没有到场。
经历了孩子们的婚事后,安杰也迅速衰老了下去。
她不再对生活有要求,也不再对子女抱有深切的希望。
向生活妥协的最明显的,表现在苍老的容颜、佝偻的身躯、目光暗淡、满头白发。
看完原著《父母爱情》,深感一个女人想要过好一生真的不容易。
尤其是有婚姻,有子女的女人,就更加艰难了。
这部小说与其叫“父母爱情”,不如叫“一个女人的艰难生活”更加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