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不排斥虚构

编者按:昨天“杰哥的精致语文”发布了一篇考场作文,请各位语文老师来打分和写评语,读者诸君很给力,留言瞬间突破100,对这篇作文的打分与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与诸君分享著名作家、语文名师张丽钧老师的评论文章。

我去一个学校讲课,说到“初中生作文一般都是记叙文,属于散文的范畴,而散文是不排斥虚构的”这一问题,课后,一个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可是,张老师,我上大学时,教授讲,散文是绝不可以虚构的。”
我笑着对他说:“我认为你们的教授讲错了。”
我的同行,多数会为“散文存在虚构”而焦虑,少数会为“散文照抄生活”而焦虑。我是后者。
我历来认为,散文注重写实,但并不排斥虚构。照抄生活的真实,未必就叫真实;而“情感真实”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真实。
真正的散文作家吃的都是“灵魂饭”,“灵魂饭”当然是排斥虚假的;但恰是“情感真实”让作家有了超越刻板的生活的可能,他可以通过对粗糙素材的切割、连缀、重组、再建,将物象转化为意象,以虚构的技法达到“假中见真”的艺术效果;散文的虚构遵循情感的逻辑,散文在虚构的过程中敞开了主体的情感世界,实现了对真情实感的关切。
熊芳芳老师在讲“文学是被夸大的生活”时,用一棵树取譬:一棵树站在那里,就是“象”;一旦我开口描述它,这棵树的真相就被遮蔽,它不再纯粹是一棵树,它承载了人的“意”——我的感情和思想。一旦我们“说”出某个客观之“象”,即带上了我们的主观之“意”。这个时候,生活就被我们夸大了。
是的,只要提笔写作,你就开始“歪曲”生活,因为,你描摹的生活是被你的情感加工过的生活。
刘勰认为“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当然,他提醒我们需注意“夸饰”的尺度,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对于一个散文写作者而言,这无疑是极好的建议。
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里写道:这十篇作品“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抄记忆”是可能也可以“抄走样”的,但,情感不会走样。
鲁迅还说过:“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与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象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在鲁迅看来,作家有这样的能耐:他可以通过东鳞西爪的缀合拼凑,让有可能在地上发生的事,先在纸上发生。
就像这个叫刘品涵的学生写的这篇“修灯”暖文,这个故事或许不是他“亲历”,但却是他“亲感”。这个故事不在此处发生,但可能在彼处发生;不在今天发生,但可能在明天发生。跟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较劲,非要让孩子交代清楚何时、何地、何人证明他遇到过这样一个修灯工,是语文老师的悲哀。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所谓“生活真实”,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本身,它是“原生态”的,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自然的、原始的、粗糙的。
所谓“艺术真实”,是指经创作者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工、提炼、概括、创造,揭示生活的本质,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生活真实”,是生活的芜杂状态。“艺术真实”,是生活在笔底的灿然重生。“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接近于生活的实质。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
恰如歌德妙语:“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通过幻觉,产生一种更真实的假象。”举个例子吧——在你心中,林黛玉比你家邻居更让你觉得真实可感。
将生活原封不动地搬到纸上,这不叫忠于生活,这叫抹黑生活。为了讲清这个道理,王君老师曾举出了“春式家书体”的例子。
李宇春给妈妈写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今天早晨我吃了一份煎蛋喝了一杯牛奶。先吃的煎蛋后喝的牛奶。今天中午我和朋友去露天球场打球,我输了……
当然,这也许是明星的幽默,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寒碜的真实”的样本。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到纸上,就这么丑。
再举个例子。贾浅浅的《朗朗》之所以饱受诟病,不是因为它太“假”,而是因为它太“真”。
——须知,有一种“真”,比“假”还讨人嫌;而有一种“假”,比“真”更招人爱。
散文不能仰仗虚构,但散文不排斥虚构。一棒子将虚构打死,只能证明你住在远离散文的地方。
作为一个常年以散文为主要写作文体的语文老师,我经常为学生“死于事实”的写作而焦虑,当然,我更为我的同行不拥有这种焦虑而焦虑。
“迁想妙得”,我越来越看重这个词语。“迁想”,是“妙得”的前提。“迁想”是一个写作者对刻板生活的美妙报复。唯有善于“迁想”的人,才值得被缪斯馈赠“妙得”。
(0)

相关推荐

  • 在文字的世界里徜徉

    本文作者张晓蓉 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带着这样的习惯,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徜徉,于是我的生活有了一抹绚丽的亮色. 小时候,我住在山的那一边,没有电的村子,寂寞和孤独占据了整个心灵. ...

  • 关于满分作文的一点思考

    高考或者中考阅作文的老师,为完成任务又不出差错不去"三评",喜欢打"保险分",比如高考作文满分60分,老师们打分区间在40--45分.这诚然会让一部分作文好的学 ...

  • 李 浩丨师者如水

    新年落下第一场雪时,我回到了离别十余载的故乡谷堆乡老街.暴雪骤停的下午,我拜见了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吕能达先生.但当我推开那扇熟悉而陈旧的木门时,记忆与现实的差距刹那间使我愣住了:那一刻,一种英雄迟暮. ...

  • “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当下散文写作新动向

    关注当代散文创作的人们也许注意到,近几年的散文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散文从过去的"固体"到时下的大幅度"破体",从面向社会写作到面向天地写作, ...

  • 【“爱家乡·胶东散文故乡纪事非虚构写作大赛”(2021)征文】梁绩科 | 蓬莱的海

    梁绩科,1987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蓬莱创作之家秘书长,现供职于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喜欢阅读,涉猎广泛,尤喜散文.爱好竞走.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享受 ...

  • 虚构的爱情(散文)

     虚构的爱情(散文)  美文墨夜 刚看完46集连续电视剧<陪你慢步这个世界>,4对男女的爱情故事还萦绕在我的脑海. 网络主持人雷达爱的第一个姑娘是马小云,准备结婚前3天遭遇一场车祸,小云离 ...

  • 鱼米里的乡愁(非虚构散文)

         很久没在报纸(2020年8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这么长的文章了,版面所限,发表时略有删节,以下是原文.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转眼一年有余,立秋第三天,我和周建仁再次见 ...

  • 论非虚构散文写作

    论非虚构散文写作 (美)菲利普·罗帕特著 ,孙冬译 在个人随笔和回忆录当中,字母"I"(我)出现的频率大大高于其他词汇.我觉得"I"是一个完美的字眼,是任何作者 ...

  • 【新年巨献】史鹏钊非虚构散文读本《出村庄记》出版发行

    中国大西北乡村民间文化记忆,可以永远珍藏的真实史料 史鹏钊非虚构散文读本 <出村庄记>出版发行 贾平凹.熊召政.贺雪峰   联袂推荐 本微讯(魏锋报道)今日立春,春节收假后上班的第一天.笔 ...

  • 长篇非虚构散文《南方职场词典》全文〡湘南徐工

    致读者: 2.法律顾问:廖明锋律师(广东协远律师事务所,手机:18802561927:邮箱:76547453@qq.com). 长篇非虚构散文<南方职场词典>文本: [序言]南方职场词典〡 ...

  • 长篇非虚构散文《南方职场词典》(书籍版)〡湘南徐工

    您真是个特别的人 温馨提示:轻戳蓝色字体,可打开内容链接.寻求出版中-- [自序]我是如何走上打工之路的? [序言]南方职场词典 概念篇(共22条) [1.打工]南方打工词典 [2.命运]南方打工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