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朝县令写的楷书,温润如玉,这种美比...

一位清朝县令写的楷书,温润如玉,这种美比“田楷”更地道!

书法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门必修课,在明清时代的科场当中,如果书法写得不好,是没有机会高中的。
比如大书法家文徵明早年字写得不好,所以屡试不第,被誉为“海内文霸”的董其昌也曾经因为字比较差而名落孙山,到了清代大文学家龚自珍更是因为楷书写不好,而未能高中,可见书法对于一个人的仕途有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品。
而往往中举或者中进士的官员,皆能写一笔好字,尤其是能够写一笔好的楷书,所以在读书人的群体当中,书法家的比例在明清时期是很高的。
而到了当代,“书法家”固然有许多,并且在技法的纯熟程度上丝毫不亚于古人,但在字里行间总少了一些韵味,这种韵味就是“书卷气”。
曾经有一件清代县官写的一篇志文风靡网络,此作便是著名的《吴氏重修草堂记》,这件作品的作者名叫徐元礼,乃是以举人入仕的一个县官,相当于今天的县委书记了,有很多人评价说这幅字比“田楷”更好看,温润如玉,充满了书卷气。
这种“美”其实就是书卷气之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深厚的学问支撑下,散发于字里行间的一种内在意蕴,这种情绪是味同嚼蜡的“田楷”所不能比拟的。
“田楷”一般指的是田英章先生的楷书,称其楷书为“田楷”不过是网络一些人的称谓,论及书法实力,称其为某一种“体”并不合意,我们以正统书法美学的观念来看,“田楷”距离中国传统书法当中所说的好字还差之甚远。
孙过庭在《书谱》当中谈到书法的三个境界,而“田楷”仅仅勉强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初学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
这里平正引申来讲,就是学会书法的基本功和基本的变化规律,这里的基本功就是“晋唐笔法”,而“晋唐笔法”的核心就是变化,好比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中和不同的创作环境当中,能够生发出不同的变化,而“田楷”则毫无个性可言,每一个笔画仅仅一两种写法而言,没有丝毫的抒情性与艺术性,仅仅是单调的笔画的堆积而言。
所以有人说,学习“田楷”深似海,从此书法是路人。学习“田楷”时日越久,则越与正统书法无缘。就是这个道理。
但为什么没有接触书法的普通人喜欢“田楷”呢?这个因为当代人所接受的教育并不是传统的“旧学”教育,没有过对于书法美学的培养,其审美仅仅停留在“美术字”和“印刷字”这一最初级层面,所以很难享受到更高级的审美,但是这种审美会随着你学习古代经典法帖而逐渐提升。
审美是需要培养和学习的,倘若不学习,也仅仅只会停留在初级阶段而已。这就像是登山,不努力攀登,只能欣赏脚下的风景,而高山上的风景则是你永远不曾梦见的境界。
清代徐元礼的这件《吴氏重修草堂记》代表了清代文人书写的一个较高水平,字字活泛,没有丝毫板滞和沉闷之气,乃是当代人学习楷书的一个典范。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1:1复原,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
欲购徐元礼《吴氏重修草堂记》,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