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卵巢癌日,我们要给与疾病努力抗争的卵巢癌患者,带来一个最新的好消息:5月7日,由百济神州开发的卵巢癌新药PARP抑制剂百汇泽®(通用名:帕米帕利胶囊)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BRCA(gBRCA)突变的复发性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致死率高、容易复发、治疗困难的卵巢癌,可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所以多一种新药获批,就给抗击卵巢癌多提供了一种选择。而作为PARP抑制剂类靶向药物,帕米帕利用于卵巢癌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实现安全、高效、“无化疗”的治疗,对患者是全新的治疗选择。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我国新发的卵巢癌约有5.5万例,而死亡患者约有3.75万例,这么高的死亡/确诊比例,就说明了卵巢癌治疗的难度[1]。卵巢癌之所以不好对付,一方面是因为它缺乏早期的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都在中晚期确诊,肿瘤扩散的范围已经比较大,很难彻底杀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卵巢癌极易复发,在经过手术和化疗的初次治疗后,患者3年复发率达70%左右。虽然大多数卵巢癌对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很敏感,开始治疗之后肿瘤会明显缩小,但卵巢癌实在太容易“卷土重来”了,一般在上一轮化疗结束后,6-12个月内就需要再次化疗[2],而且复发间隔会越来越短,肿瘤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会越来越差。这样一轮一轮治疗下去,癌细胞就很可能发展出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从“铂敏感卵巢癌”变为“铂耐药难治卵巢癌”,治疗的难度会不断增大,甚至到最后“无药可用”。而且在不断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患者则可能从一开始就对铂类药物过敏,或者身体条件本来就差,不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因此,只靠化疗药物抗击卵巢癌,还是远远不够的。好在这些年来,卵巢癌的治疗有了疗效出色的新药——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就是国内第四款获批上市的PARP抑制剂。不同于国内已有PARP抑制剂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药物,帕米帕利着眼于铂敏感和铂耐药卵巢癌的治疗研究,使更多卵巢癌患者能够获益。如何克服耐药性、延长持续缓解时间、同时兼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卵巢癌治疗上面临的三大挑战。研究显示帕米帕利在药物作用机制上具有三点显著的与众不同之处:
目前已知唯一一款非药物泵(P-gp)底物 ,有望克服P-gp过度表达引起的耐药问题[3];
具有高透膜性的特点,更易穿透细胞膜,保持细胞膜内的有效药物浓度,从而改善临床持续缓解时间;
对PARP1和PARP2酶表现出高选择性且对PARP酶具有高捕获性[4]。
在临床实战当中,帕米帕利的表现也确实非常好,支持这次获批的一项临床II期研究,结果在去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发布[5],这也是对帕米帕利疗效的国际级认可。这项研究总共入组了113例存在g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其中90例是晚期铂敏感患者,23例是晚期铂耐药患者,都已经接受过至少两轮化疗,特别需要有效的新药。治疗90例卵巢癌患者,帕米帕利交出了如下的疗效数据:客观缓解率(ORR)64.6%,也就是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有近10%的患者(8例)肿瘤完全消失;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14.5个月,说明帕米帕利的疗效平均能持续超过一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5.2个月,帕米帕利的治疗让患者病情在这段时间内不会进展。
帕米帕利治疗铂敏感卵巢癌患者时,大多数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而治疗23例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帕米帕利的ORR也仍然有31.6%,中位DoR和PFS分别是11.1和6.2个月,让这些病情严重、治疗更加棘手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表现亮眼。作为中国首款获批用于治疗涵盖铂敏感以及铂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剂,不管是铂敏感还是铂耐药,帕米帕利单独使用,“无化疗”的效果都相当好,且安全性可接受,在调整方案后,易于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兼该试验主要研究者吴小华博士表示:“疾病复发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十分常见,由于化疗疗效有限且毒副作用大,PARP抑制剂在后线治疗中已成为一项常用疗法。这项关键2期临床试验数据令人欣喜,展现了帕米帕利能为铂敏感或铂耐药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且持久的缓解。我们相信帕米帕利获批能为这些患者和家属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也正因为帕米帕利的表现优秀,目前百济神州还在开展帕米帕利单药治疗,或者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多项临床研究,治疗领域涉及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胶质母细胞瘤等肿瘤,覆盖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地区的超过1100名患者。
如果这些临床研究也取得突破,那相信就会有更多的患者像卵巢癌患者一样,用上帕米帕利这款安全高效的国产新药,在抗击癌症的战场上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1]. Globocan2020. Summary statistic 2020.[2]. Pignata S,Cecere S C, Du Bois A, et 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J]. Annalsof Oncology, 2017, 28: viii51-viii56.[3]. Mateo J et al., Annals of Oncol, 2019.[4]. NCI-AACR-EORTC Presentation, 2015.[5]. ESMO poster 820P,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