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荒野米针,幼嫩的身体里承载着浓浓毫香,真真是野性难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
每年春茶季,李麻花最喜欢的,就是采荒野茶的日子。
因为,可以野炊。
荒野茶园,都离村子很远,来回吃饭很不方便,午餐基本是就地解决。
不讲究的采茶工,带点面包白水就是一餐。
讲究的采茶工,或者是讲究的茶厂掌柜(采茶工的老板),就会带上米,菜,肉,锅,到山上,就地挖个坑,埋锅煮饭吃。
李麻花遇到过一次在山上煮饭吃的。很好玩,像小时候野餐。于是,年年都盼着再去煮一次。
然而这么些年过去了,去野外煮饭,成了麻烦事,大家都不爱煮了。
有那煮饭的时间,不如多采两斤茶——这种想法更现实一些。
在野外煮饭吃,是不可能了。但荒野茶很远,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路还难走。
有的地方还没有路。
就算有路,万一铺满了长长的草,一脚踩下去的时候,老担心会踩到滑溜溜的长长的身体,很是心惊肉跳,很是惊心动魄。
所以,村姑陈真心觉得,荒野白茶太难得了,太难采了,太难做了。
有缘遇上,还是珍惜吧。
当然,前提得是,它是真正的荒野白茶。万一是假的,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这些年,荒野白茶的野劲,正在普遍减轻。
而荒野茶的个头,却在逐年增长。
比如今天这款荒野米针,它的平均身高,就比2016年的时候,要长一些。
李麻花说,物种在进化。人类一代比一代高,白茶的芽头也一年比一年长。
这种没经过验证的内容,不敢苟同。
但是,荒野白茶们,确实一年比一年要金贵起来。有了主人的照管,它们的生活条件,比之当年,好了许多。
这种生活上的改变,有利有弊。
利嘛,就是产量上去了。弊呢,就是个头大了。
这款2021荒野米针的芽头,就真是长了不少。但也没办法,市面上的荒野米针,都这样,都活得好了,长得高了。
只能说,当年存下来荒野白茶的茶友,有福了。
而现在,荒野米针统统都长这个头,也没得选。除非狠下心来不喝它。
但是,那股稠滑似米汤的浆感,那股浓郁的丰美的毫香,但凡喝过一次,谁舍得掉呢?
认命吧。
再长,也得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21荒野米针品鉴笔记】
干茶:
个头短小,芽头粗硬,白毫密实,小萼叶小而细窄。颜色呈深绿与灰绿之间。闻之,有干燥的晒干野草气味。摸之,硬挺干爽。
第一冲:
盖上先出来的是毫香,一股干燥的晒干野草的气息,在盖上浮动。
待盖子稍凉,清郁的花香便脱颖而出,牢牢地占据着舞台的C位。
直到盖子彻底凉透,这花香依旧影影绰绰,那一刻,仿佛置身于碧纱橱外,在那轻纱碧影间,好似看见了什么,又好似什么都没窥到。
而汤水倒是稠的。
在这四平八稳的第一冲的盖香里,汤水的稠度是一个极强的加分项。否则,它只能落得个“普通”的评价。
在稠滑的汤水中,鲜爽感如影随形,袭击着舌面上的细胞们。像一柄春风做成的小刷子,凡刷过之处,全被种下了春的鲜意。
在汤水咽下后,鲜爽的感觉中,又增添了二分的甜度。
又鲜,又甜。
是山泉汩汩后,留下的清爽乐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二冲:
毫香仍然是第一个浮上来的,许是因为仍是新茶的原因,这款荒野米针的毫香,不像陈年的荒针那样老练、那样成熟,它的毫香透着鲜、透着甜、透着嫩玉米的娇美,透着新白茶的婉蛮娇憨。
待盖子稍凉,清浅、清馥的花香渐次呈现,占据了我们的所有感官。清新、恬静,彰显着身为新白茶的幼与嫩,鲜与新。
当你以为,这荒米针只会有两种香型的时候,嫩嫩的鲜笋香冒出头来,给了你全盘否定自己的机会。这种鲜笋香,像是雨后又出了通太阳,那仍旧潮湿着的地面,被阳光普照,蒸出无比闷热的空气,林子里的竹笋们,争相成长,一个个纷纷从土里,探头探脑。
汤色渐深了些,第一冲是清淡的浅牙色,这一冲,则是淡黄色。只是晶莹依旧、白毫依旧,鲜爽依旧。
又稠又滑的汤水,满足了茶客的口腹之欲。
又鲜又爽的汤水,填满了倒春寒的料峭。
在这又香又滑又稠的茶汤里,再不懂得喝白毫银针的人,也会义无反顾地爱上它。
多年的荒野生涯,与天斗与地斗,与周围的植物抢夺生存资源所积累下来的桀骜不驯,全部体现在这杯茶汤中了。
即使嫩如头采荒野米针,它骨子里的荒野之气,亦是盖不住的,全倾倒进了这宝光流转的汤水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三冲:
这一冲的揭盖,毫香隐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去了。舞台的C位,让给了玉米香和花香。
玉米香是清甜的,温柔的。
花香是恬静的,斯文的。是晚香玉那种柔情似水的花香,在盖上氤氲缭绕。
待到盖子全然冷却,花香香型又产生了变化,变成了七里香般清郁,清越,清长的香气。那种夏夜里,开得极盛的小白茶。
汤色愈发深了,汤水愈发细软柔和了,稠度略有降低,想来当白毫渐渐浸出得少了之后,汤水中的稠度略弱,倒是把茶汤骨子里的细滑与软糯,给凸显出来了。
含一口茶汤在嘴里,又细又软,柔若无骨。
汤水看似清透无物,像是缁衣素颜一般,实则内质极厚,用舌轻轻一推,便有暗劲反弹回来。
任是无情,也动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四冲:
毫香这一次重拳出击了。
在盖香的第一股香气里,毫香、花香、煮玉米香便纷至沓来。
起初,是几种香型合在一起,分不太清,一分钟之后,花香与玉米香便落了下风——许是毫香太强烈了,风头无两,其它的香型便乖乖地暂避锋芒,伺机而动。
待到盖子彻底冷却,毫香散尽,煮玉米的香气便明显了起来。清甜甘香,带着粮食的丰美,也许,这才是白毫银针骨子里的气味吧。
繁华褪尽之后,便是归程。
汤中的鲜爽物质仍然强有力地存在着,每喝一口,便是芬芳鲜淳,花香满腔。
花香是汤水的第二层,玉米香是汤水的第三层。
每一层香气之间,是细滑的茶汤生成的纽带,完美地维系着所有的美好香氛,将它们连成一个整体,让这杯茶汤给人的感觉,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更加多元。
铁锁横江,除了闻得到它的香,感受得到它的稠滑细软,再也逃不掉它用丰腴内质铺下的天罗地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后记】
这几天,每到午后,便是雷雨。
雷打不动的雷雨。
一般会持续三四个小时,之后,天空便会亮开,如果有阳光,会再次降临人间。
雷雨笼罩的时候,室外极度安静。
除了雨声雷声,没有别的声音。人类,都躲在室内不出来。
这时候喝茶是最好的。
没有了喧嚣,人的感官特别灵敏,心也特别安定。
正正好与茶,来一场灵魂的深度交流。
我心悦你,你可知晓?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