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二)

大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主治:水气留于皮肤下之溢饮

射干麻黄汤

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

主治: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类比: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厚朴麻黄汤

厚朴 麻黄 石膏 杏仁 半夏 干姜 细辛 小麦 五味子

主治:咳而脉浮者。咳嗽喘逆, 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

大建中汤

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

大、小、黄芪、当归建中汤类比:小建中汤倍用芍药,益于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当归建中汤偏重于和血止痛。大建中汤补虚散寒之力远较小建中汤为峻,且有降逆止呕作用,用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痛呕逆。

附子粳米汤与大建中汤类比:二方均培建中气,作用大小缓急不同:治虚寒性腹痛,附子(治肾经虚寒)不如干姜;治虚寒性呕吐,半夏不如蜀椒;温养脾胃,甘草、粳米、大枣不如人参、饴糖。可同用,附子粳米汤加蜀椒、干姜治寒疝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寒痛,自汗出欲绝;又疗心腹痛,困急欲死。

茵陈篙汤

茵陈篙 栀子 大黄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随证加减: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肋痛明显者,加柴胡,川楝子

茵陈五苓散

茵陈篙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栀子豉汤

栀子 香豉

主治:清热除烦。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栀子大黄汤

栀子 大黄 枳实 香豉

主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

大黄硝石汤

大黄 黄柏 栀子 硝石

主治:黄疸病邪热内结,并膀胱俱结,小便不利而赤之重剂。

己椒苈黄丸

防己 椒目 葶苈 大黄

主治: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

升麻鳖甲汤

升麻 当归 蜀椒 甘草 鳖甲 雄黄

时疫温毒。证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疼痛,甚者可出现胸闷、吐脓血等。舌质红,脉数。

天雄散

天雄 白术 桂枝 龙骨

主治:男子阳痿、失精

木防己汤

木防己 人参 桂枝 石膏

主治:膈间支饮,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心下痞坚,烦渴,面色黧黑,苔黄而腻,脉沉紧,得之数十日,或经吐下不愈者。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 桂枝 茯苓 芒硝 人参

主治:痰饮喘满,心下痞坚,短气咳逆,大便燥结,舌质淡红或苔薄而润,脉沉滑。

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 干姜

主治:肺痿虚寒证。症见吐涎沫,不咳嗽,口不渴,头眩,遗尿,小便数。

甘草麻黄汤

甘草 麻黄

主治: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甘草附子汤

炙甘草 炮附子 白术 桂枝

主治:湿病,风湿表里阳气俱虚证。症见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肢体屈伸不利,疼痛拒按,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甘草泻心汤

甘草 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人参 大枣

主治:狐惑病。身微热,常困倦乏力,默默欲睡,又卧起不安,不得眠。食欲不振,甚至恶闻饮食气味,干呕心烦,面色常见或白,或黑,或红的变化,口腔咽喉粘膜溃疡,声音嘶哑,或前后二阴粘膜溃疡,脉象虚数。

甘麦大枣汤

甘草 小麦 大枣

主治: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

关注@伤寒也不寒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成]麻 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甘草炙,一两( ...

  • 化痰药方系列

    痰咳病治法 二陈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1)二陈汤是化痰基本方,很多化痰的药方都是以这个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2)二陈,是指陈皮.半夏,越"陈"越好,也就是保存的时间 ...

  • 经方方证大全

    ​作者/李书涛 1.桂枝汤:⑴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弱)者:⑵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⑶病下利而脉浮弱者:⑷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临证中恶风,自汗出是其重点眼目.) 3.桂枝加葛根汤:发 ...

  • 秦伯未教授:《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建议收藏)

    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洁明了,干货满满 1 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 小半夏汤-- ...

  •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建议收藏)

    经方学苑 昨天 1 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 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 ...

  • 秦伯未教授:《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洁明了,干货满满 ▍全文共5373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14分钟 1 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 ...

  • 秦伯未教授:《金匮要略》106方运用简释

    秦伯未教授:《金匮要略》106方运用简释

  • 【中医】秦伯未教授:《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中医】秦伯未教授:《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 秦伯未教授总结《金匮要略》106方精华!...

    秦伯未教授总结<金匮要略>106方精华! 下图秦伯未教授总结了个人应用经典的方子,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洁明了,用之即效!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丰.其著作涉及 ...

  • 秦伯未教授总结《金匮要略》106方精华

    下图秦伯未教授总结了个人应用经典的方子,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洁明了,用之即效!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五)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 主治:胸痹,饮阻气滞证.症见胸中气塞,短气.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主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 枳实 生姜 主治:胸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