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这封家书都写了啥?
郑板桥在山东做知县时,念念不忘对儿子的教育。我们从他给在家照管儿子的弟弟写的这封信(《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就可以看出郑板桥的育儿观念。
首先,他对子女要求要严格管束,绝不姑息纵容。
他老年得子(他52岁才得一子),我们可想像得出他会多么爱这个儿子。但他在信中告诉弟弟,不要对儿子姑息放纵,不得欺负他人。“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不得以为犹子(侄子)而姑纵惜也。”
其次,他非常注重儿子的品德教育,他把孩子要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做官是小事,做好人才是头等大事。
他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他认为,好人首先为人要厚道,富有同情心,不刻薄,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他在信中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他还说:“要须长(培养)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第三,他认为众生平等icon,要有博爱情怀。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应该平等。上天让万物生存下来,自有其道理。“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
对待生物如此,对待他人也是如此。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他让孩子学会有好东西要分享,爱护他人,不能欺负人。
伦敦大学著名教育与心理学家哈伯特说:“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他这里强调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要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大。
郑板桥在教育子女方面知行合一,言传身教。他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也正体现了他对百姓疾苦关心,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郑板桥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一些观念,对于今天我们的家长,仍有借鉴意义。
做官先做人,要有同情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博爱、众生平等思想。这些教育理念什么时候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