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创始人之一,小篆大家——王福庵
王福庵(1880?~1960),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浙江人。近代书法家,篆刻家,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学,通文字训诂、诗文,少时即以工书法篆刻闻名。晚年专工小篆与金文。
上联:元气本同天地寿;
下联:新声含尽古今情。
(按联中款识,上联来自宋人沈瀛的《减字木兰花》,下联来自南宋刘过的《临江仙》,不过笔者只在北宋秦观的《临江仙》中找到了下联“新声含尽古今情”,刘过的六首《临江仙》中没有找到下联句,存疑。)
上面的小篆联线条圆润,字形修长,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是标准的“玉筯篆”。
上联:室拥彤签案拂瑶筦;
下联:胸咽丹篆掌盈墨书。
上联:红蓼丹枫爽来轩户;
下联:青山绿水润逼琴书。
上联出自宋词人侯置的《念奴娇·沧浪万顷》和李纲的《永遇乐·秋夜有感》;
下联出自宋词人向子諲的《鹊桥仙·合卺风流》和周邦彦的《大酺·越调春雨》(略改)。
(王福庵的集字对联和孙星衍类似(见《小篆大家之孙星衍》),均来自古诗词,只是王福庵在款识中有明示。)
可以感受到,这两幅小篆八言联作品的风格和上一幅明显不同了:字形由修长变得扁方!
前文说过,王福庵工小篆与金文。
这两幅小篆八言联明显融入了金文的风格:字的重心下移,字形显得宽博。
王福庵作为篆刻家,精熟六体,后人有诗称其:法度精严老福庵,古文奇字最能谙。
王福庵的小篆由秦入周,上追《石鼓文》和两周文字,将金文融入小篆,使其小篆风格愈加朴厚古拙,风格独立!
王福庵小篆《心经》局部
王福庵小篆《心经》局部
王福庵小篆《心经》局部
上面的小篆《心经》,王福庵再次被突破了我们的认知:小篆不仅可以变“方”,还可以变“长”,比“修长”更“长”!
小篆《心经》的收笔也开始出现了“尖收”,也突破了“玉箸篆” “圆起圆收”的显著特征。
艺术的本能就是求新求变!艺术家也是如此
王福庵的小篆《心经》的结字应该是参考《新莽嘉量铭文》的风格,字形更加修长,但是有些字的重心下移,不是统一的“上紧下松”;如“若”字。
不过,王福庵最具代表性的小篆作品是《王福庵说文部首》(因为杨沂孙,吴大澂等小篆大家都有《说文部首》作品,所以加名字以区别)。
学习小篆应从哪里入手?以哪本帖为范本?网上的说法是见仁见智。
无论是从先秦刻石,还是清代小篆诸家之帖,均对小篆学习者产生过很大影响。而《王福庵说文部首》作为临摹范本,同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王福庵说文部首》局部
《王福庵说文部首》局部
《王福庵说文部首》用笔纯净单一,线条圆润浑厚,结体对称均衡。
和其他技巧一样,小篆的学习也要经历由单一到复杂的过程。
《王福庵说文部首》正是从“一笔一划”到部首,再到单字,简单的笔法,朴实的线条真正契合了初学者的需求。
作为同吴昌硕、赵叔孺齐名的篆刻家,王福庵对小篆的钻研之深,他的《作篆通假校补》(由其弟子韩登安校录)至今仍是小篆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