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湿热证

三焦辨证论治 > 下焦湿热证下焦湿热证,一般是中焦传来,病位在于大肠和膀胱。此时上、中焦症状较轻,突出的症状反映在大、小便上。1.湿阻膀胱临床表现:小便不通,头脑昏沉胀痛,脘腹痞闷,大便不爽,舌苔灰白黄腻,脉濡。湿阻膀胱,气化失司,不能使水湿化为尿液排出,故见小便不通,有的可整日无尿。头昏沉胀痛,脘腹痞闷,为湿浊上蒸,内阻清窍。大便不爽,是湿阻大肠,气机不畅。苔灰白黄腻,脉濡,是湿热病湿偏重常见苔脉。治法:淡渗利湿。方药:茯苓皮汤。茯苓皮汤(《温病条辨》):茯苓皮、生薏仁各15克、猪苓、大腹皮、白通草各10克、淡竹叶6克。方中用猪苓、薏仁、通草、淡竹叶皆是淡渗利湿之药,茯苓皮则微兼泄热,大腹皮理气化湿,所以本方功效,使在里的湿邪由小便而去。2.湿滞大肠临床表现:小腹满,大便不通,头胀,胸闷,舌苔灰黄,脉濡。小腹满,大便不通,而不见温热心烦,口渴,苔黄燥等症,这说明症非燥屎内停。证有头胀脘闷,苔灰脉濡,以说明是湿浊为病。湿滞大肠,气机痹阻,传导失司,故使大便不通利。治法:行滞导浊。方药:宣清导浊汤。宣清导浊汤(《温病条例》):猪苓、茯苓各15克,寒水石18克、晚蚕砂12克、皂荚子10克。本方以猪苓、茯苓、寒水石利湿清热,蚕砂、皂荚子化湿除秽,合前药既化无形之气,又逐有形之湿,湿邪既解,则气机宣畅,而大便自通。

(0)

相关推荐

  • 五、肾系用方经验方  张岫云

    五.肾系用方经验 1.猪苓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服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清热利水. 主治: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尿血,少腹满痛.张老习用此方治疗肾盂肾炎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下焦湿热证治(五法)】58

    下焦湿热证治(五法) 一.湿重于热(二法) (一)芳香化湿以开其窍,淡渗分消畅利三焦 湿重于热,阻滞膀胱,水道不通,气化不行,湿热上蒸,头胀不清,甚则如裹,神识昏蒙,时昏时醒,如呆如痴,口干呕恶,舌苔 ...

  • 小蓟饮子治疗尿血下焦湿热证

    小蓟饮子 <重订严氏济生方>:小蓟饮子 处方生地黄(洗)120克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淡竹叶 藕节 当归(去芦,酒漫)山桅子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凉血止 ...

  • 一个非常经典的配方,二妙散,治疗下焦湿热证,功效卓著!

    二妙散,由黄柏和苍术组合而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其治疗下焦湿热功效卓著,应用广泛. 黄柏袪下焦湿热能清热燥湿,而苍术起到健脾燥湿.祛风除湿作用,解除湿热产生的根本,也有调理脾胃的功效.在临床上,下肢下 ...

  • 下焦湿热证候的中医辩证论治

          下焦湿热证候,或由中焦湿热不解渐传下焦而来:或因湿热邪气由下焦袭入而致.其病变部位在膀胱或小肠.大肠.其证候类型虽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之别,但因其皆属水液代谢失常,饮食物传导失司的病变,故 ...

  • 二妙散,治疗下焦湿热证

    二妙散,由黄柏和苍术组合而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其治疗下焦湿热功效卓著,应用广泛.黄柏袪下焦湿热能清热燥湿,而苍术起到健脾燥湿.祛风除湿作用,解除湿热产生的根本,也有调理脾胃的功效.在临床上,下肢下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