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乾卦”秘方
中医养生
此系转载!仅供参考!切勿中毒!
道医以八卦分类。乾为天,在天时,代表冰、霞;在地理,代表西北方、京都;在人物,代表君、父;在人事,代表刚建、勇武;在人体,代表首、骨;在时序,代表秋;在五色,代表大赤色;在属性,代表阳性、男性。
乾,天也,阳也,用药升散,皆是乾为首之义也。故临床上道医把治疗头面部及外感风寒、风热、伤食等病症的方药,皆归于乾卦。
1神仙济世良方
1.1伤风之病,必然头痛身痛,汗出恶风,咳嗽痰多,其脉浮。
方药:白术、泽泻、猪苓各10g,肉桂1.3g,茯苓15g,柴胡、车前子、半夏各3g。
用法:水煎服。
1.2燥病初起,咽干口燥,咳不已,痰能吐,面目红色,不畏风吹者是也。
方药:麦冬、玄参各15g,桔梗10g,甘草2g,天花粉3g,陈皮:百部各lg。
用法:水煎服。
1.3火症初起,大渴引饮,身有癍点,或身热如焚,或发狂乱语。
方药:生石膏、甘草、升麻、知母、半夏各10g,玄参30g,麦冬90g,竹叶百片。
用法:水煎服,l剂少可,3剂见效,不可多服。若火势少衰,药量可减半;倘疑升麻太多,而少减之则不能奏效也,也戒世不知用升麻者。昂日星君日:妙甚,暑症未有不兼湿者,故方中多用术、苓善。以上三方选自《神仙济世良方》。此书出于清代嘉庆年问,由柏鹤亭等人撰集,全书分列有伤寒、温病、杂病指南,临床各科,跌打损伤,意外急救,气功导引养生保健等。
神仙者,乃古之名医,道教皆称其为神仙。以上诸方,平稳安然,简明扼要,颇多创见,用药量一剂中相差甚大,体现了“中医秘诀在于量,更是辨证施治,故无不神效。”
《神仙济世良方》书中体例,颇似今日医学专家之会诊纪要。其仙介绍经验,诸仙辨论补充,立论精辟,方药简妙,体现了立论详、辨证精、处方简、用药准、效果好、病人安、药价廉的特点。
2小青龙汤
青龙是道教的东方之神。小青龙汤最早见于《伤寒论》,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是方辛温解表、温化寒饮,为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表里同病而设。“外寒则以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主,内饮则以“咳嗽喘息,痰多而稀,干呕,不渴饮,苔白滑”为准。治宜外发汗,内化饮,则表里之邪同散矣。
方药:麻黄、五味子各3g,桂枝、白芍、半夏各10g,干姜5g,细辛2g,甘草6g。
用法:上药以净水1kg,先煎麻黄,去上沫,再放其它七味药,煮至药汁500g左右时,去渣取药汁,每次温服150g左右药汁,3~4次/d,每d服药l剂,3剂为1个疗程。若不愈,再以此方辨证加减。道教尊张仲景为神仙,真人也,因此说张仲景与武当道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小青龙汤也是道医常用方药。
3太乙散寒止痛方
是方由辛温解表止痛与散寒宣肺止咳药组成,主治:轻者鼻塞身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吐清稀痰;重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痛,脉浮紧,舌苔薄白。
方药:淡豆豉、羌活、桔梗、杏仁、半夏各15g,苏叶、荆芥、川芎、制川乌、薄荷各10g,防风、甘草各5g,葱白7根,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1剂/d。
方解:葱白通阳散寒;豆豉透里达表;苏叶、杏仁、半夏宣肺化痰止咳;荆芥、防风得葱白、羌活、生姜相助,辛湿发散之力甚佳;川芎、川乌活血散风,可治头痛、身痛;桔梗、薄荷疏风解表,升举清阳;甘草配生姜和胃,止咳化痰。
此方是笔者恩师武当山道医朱诚德所授。方中川乌与半夏属相反药,故开始未敢使用。一次笔者患外感风寒,状如上述,试用上方1剂,诸症全消,后在临床多次使用,均获奇效。
4王真人海藻解翘汤
是方由辛凉解表与清肺透邪之药组成,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汗多畅,头痛,鼻塞浊涕,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稠粘,苔白微黄,脉浮数。
方药:海藻、牛蒡子、桔梗、淡豆豉各15g,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薄荷、杏仁各lOg,芦根30g,甘草3g。
此方亦是恩师朱诚德所授。方中海藻与甘草亦属十八反药,对上述所宜之症,疗效甚佳,临床使用2O余年,未见不良反应。
5吕祖健胃丸
方由消食健胃、活血止痛、理气清热药物组成,适用于饮食不调、损伤脾胃、痰饮积滞、气滞血瘀所致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胃脘刺痛;或伤食饱闷,胸膈不利,以致头昏目眩,胃中虚热者。常服此方能消痰厄气,理脾和胃,活血止痛。
方药:白术、枳实、苍术、香附、莱菔子、黄连、黄芩、麦芽、三棱、莪术、连翘各32g,陈皮、半夏、茯苓、神曲、山楂各96g,木香l5g。
制法与用法:上药均需选用地道药材,洗净,晒干,共研细末。调鲜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6~9g/次,2~3次/d。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手抄本,封面有“明洪武清风真人”字样)。细品此方,乃是在消食健胃方中,加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理气药,意在促进胃动力,加强胃肠功能,有利于宿食、痰饮、瘀血的排泄,体现了道教“要想不生病,内脏打扫净”及“诸病皆有毒,治必排毒”的治疗原则。
6三友镇痛方
此方专治妇人经前、经后头痛不止。
方药:丹参lOOg,仙鹳草30g,白芷log。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一书。原方用丹参为4两,仙鹤草1两,白芷3线。丹参用量超出常用量数倍。据书中说,此一味可代四物汤,故非此用量不能取效。书中还说仙鹤草有止血、止痛、止咳、止泻、补气作用,补气之力甚大。武当山道医常以仙鹤草代人参补气,并称其补气止血之功胜过人参,可代独参汤用。方中自芷为引经药,对气滞血瘀或气血虚弱所致头痛,有扶正祛邪、活血养血、行气补气之功。用治妇人经期头痛,疗效甚佳。
7通鼻简便方
主治:萎缩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方药:苍耳子l60g,辛夷花l6g,麻油lOOml。制法与用法:先将麻油烧热后,放入苍耳子、辛夷花浸泡24h,再用文火煎至药枯黑,待凉后过滤去渣,留药油每日滴鼻3次。
此方亦是恩师所授,用治鼻腔疾病,具有简、廉、效、安全的特点。
8金童祛暑丸
本方由芳香化湿、祛暑健胃药组成,专治中暑身热头痛,上吐下泻,烦躁不安,头晕目眩,呕哕恶心,口苦咽干,四肢倦怠,精神恍惚,心腹胀痛,不思饮食及红白痢疾。夏日常服此方可取强身体、避瘟疫之效。
方药:藿香、香薷、苏梗、自茯苓各120g,白术(土炒)、桔梗、半夏(姜汁炒)、白芷、泽泻、甘草各32g,黑苍术(炒)64g,厚朴(姜汁炒)、陈皮、羌活、木瓜各80g,白扁豆64g,猪苓90g。
制法与服法:上药选用地道药材炮制,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5g,用飞朱砂穿衣,外用大赤金裹衣,每次服用l~2丸,用新汲水或腊雪水送下。若伴风寒者,用生姜汤送服,每日服2~3次。本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恩师朱诚德说:“解放初期,武当山道医在夏日伏暑之时,常用此丸施舍给进山朝拜的香客,以防暑避瘟,或者急用。”
9六圣神散
主治偏正头痛。
方药:乳香、没药、川芎、雄黄、生石膏各6g,芒硝l5g。
制法与用法:乳没去油与其它药共研细末,合匀备用。左侧头痛者取药末少许吹入右鼻孔,右侧头痛者吹左鼻孔,满头痛者吹两鼻孔,能立即止痛。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笔者曾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皆可取效,但要排除脑内肿瘤、脑内出血等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