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爆全网的《唐宫夜宴》看到的文化自信

犹似霓裳羽衣舞

风吹仙袂飘飖举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河南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的一个舞蹈表演节目

《唐宫夜宴》

成功火出圈。

在微博上关于它的热搜不下20个

其中单个阅读量最高10.5亿

当然,不仅是热搜不断,

各大视频网站上,

从弹幕就可以感觉到,

这个用心的作品,着实惊艳了所有人。

《唐宫夜宴》给我们上的这一课,远不止于春晚的正确打开方式。

它的走红并非意外,

它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是因为它既传承了历史,也有了当代的创新,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同时也印证了:

万物皆可融,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产生出迎合时代的作品,是一定能够被时代接受的。

“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永远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据晚会总导演陈雷介绍,

《唐宫夜宴》改编自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

的郑州歌舞剧院参赛作品《唐俑》。

5G+AR的技术加持下,

整个舞台“变”成一个美轮美奂的博物馆,

参加夜宴的这些唐俑少女犹如进入一场博物馆奇妙夜之旅。

这场赴宴路上,

在少女们活泼娇俏又不失诙谐的打闹中,

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

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在舞台上穿插出现。

其中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系河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交易担保 博物官 莲鹤方壶 小程序

陈琳是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编导,

也是《唐宫夜宴》的主创之一。

为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

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

陈琳团队对唐俑文物及古画进行了大量研究。

唐人以胖为美,而现代舞蹈演员都很纤瘦。

让演员们丰腴圆润起来,成为陈琳团队面对的一大难题。

“最初我们考虑在脸上贴片,但太耗时,就放弃了。”

陈琳回忆,为解决这个难题,团队可没少费脑筋做实验。

有一次在化妆师家里做“让脸鼓起来”的实验,中间休息时,化妆师邀请她品尝新疆葡萄。

“葡萄很甜,我就一连吃了好几个,嘴巴都塞满了,当时一下子就来灵感了。赶紧跑到镜子前一看,我的脸鼓起来了。”

陈琳讲到这一有趣的过程时,仍能让记者感受到她当时灵感一现的激动。

“但葡萄是立体的,让脸型圆润度不够。在化妆师建议下,我们把湿纸巾折叠后塞进嘴里尝试,脸型就呈现出了自然的圆润效果。”

最终,团队选择在嘴里塞医用脱脂棉球来让演员们的脸完美地“胖”起来,又用海绵假体衣让身体“胖”起来。

就这样,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脸画风靡唐代的“斜红”妆容,胖胖的唐乐舞俑“复活”了。

《唐宫夜宴》的14名女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一支舞蹈,

打开了一条时光隧道,

让沉寂1500多年的唐乐舞俑“复活”,

带领我们穿越去到那个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唐。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

那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

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经济外交,都达到了顶峰,

每一个方面都体现着它强大的自信

以唐制坦领为例,

百度百科词条是这样解释的:

坦领,又称U领,汉服半臂中的一种,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一个王朝要有多大的气概才会大大方方

将外来文化融入自身文化根基。

但正因为这是开放包容的大唐,

才会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着装中,

接受与融合外来文化的纹饰、特色。

就像《国家宝藏》中楚燕老师说的那样:

“当我们回望历史回到盛世大唐,

那个时候的长安,其实就像今天的这个纽约和巴黎一样,

也是世界的时尚之都,

那么也引领着国际时尚潮流的一个策源地,

我们看唐人是何等的自信,

他们无论是梳着这个回鹘的发髻,

或者是用着丝路之上传来的胭脂,

甚至穿着波斯纹样的这种唐锦,

整体看上去,

大唐依旧是大唐。

这,就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组“唐宫小姐姐”的写真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