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难忘的“五七干校”》文/许兴发
机缘巧合,我有幸参观了沙洋范家台“五七干校。”
在沙洋原警官学校院内,走过一条幽静的刚修的小水泥路,来到一片茂盛的水杉树地,这里的每棵树都有八九米高,排列整齐。高大,粗壮,挺拔。估计是当时干校的干部职工栽种的。
来到大门前,一个平房式的老房子,斑驳的红砖墙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岁月剥落印痕。正中是一个铁栅栏的大门,大门上方高挂着一副毛泽东主席的画像,让人肃然起敬。一下子把人拉进了那个时代。
走进院落,看见几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筑,砖瓦结构的几栋房子低矮,残破。院子里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让人突然想起一首无名诗来:“残门锈锁久不开,幽林小径覆干苔,无名野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忽忆当年众人在,也曾灶台烧锅台,如今这般凄凉景,怎教此刻不伤怀。”墙上还有大幅毛主席语录:“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去老弱病残之外,都应该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该分批下放劳动。”那红红的字迹,仿佛还在诉说当年的故事。
走进“五七干校”纪念馆陈列室。看到好多当年财政部干部职工吃过、用过的东西,有粗瓷大碗、镰刀、小铲、风桶、扬杈、木犁等。那些飘回古代的原始东西,让我忆起当时人们劳动的艰辛、困苦。凭着肩挑手推,拖犁使耙,在二千多亩地里种出了水稻、棉花、小麦和花生。还养起了鸡、鸭、鱼,喂出了牛、羊、猪。他们的生活水平一度超越了当时的北京。在如此艰难困境中,他们做出如此傲娇的成绩。真是一部感人肺腑、激励当代人的画卷。
看到他们的老照片,那清澈的眼神,爽朗的笑容,让我都想回到当时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去。
其实他们都不是平凡的人。好多都是如雷贯耳的国家栋梁。有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有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李永贵,国家控制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原副主任徐树勋,財政部教育司副司长金之高,等等。他们在干校这个大集体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亲如一家人。
看过徐树勋、金之高的回忆“五七干校”的访谈录。徐树勋说:“干校经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金之高说:“干校这段经历,使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后来回财政部以后,在制定有关财政政策时,考虑农民的利益多了。”
其实“五七干校”虽然是“文革”时期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他也有积极向上,艰苦朴素,官民平等,杜绝官僚作风的好的一面。正如“五七干校”结束语说:发生的己经发生了,留下的是经历,经历可以让人借鉴与反思,让我们铭记历史。学习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面向未来,共同开创美好的明天!
往期回顾:文学原创·《闭门思过》作者 许兴发
作者简介: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