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一代枭雄,为何嬴政短短30个字的信,就能逼得他饮鸩自尽?
公元前235年,从洛阳改迁到巴蜀的吕不韦,接到了秦王嬴政的一封信。信很短,只有区区30个字,却决定着这位秦国前相邦的命运,上面说: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完信后,吕不韦竟然喝毒酒自尽了!
从信的内容看,嬴政对吕不韦之前对秦国的贡献,来了个全盘否定,可见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若是自尽,嬴政看在以前的情份上,或许还能给吕不韦全尸,保他全族。他若不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就难说了,秦法严苛,腰斩、枭首、车裂都很常见。
有大功于秦国的商鞅,死后尸身还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吕不韦不想落到那种结局,只能识相一点,自己识相点点先死。
站在秦王嬴政的立场,吕不韦又是不能留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与自己母亲赵姬的桃色传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吕不韦的存在,威胁到了嬴政的王权。
吕不韦权势巅峰的时候,连嬴政都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仲父”,为何两人的君臣关系,紧张到了嬴政非逼死吕不韦的地步了呢?
“奇货可居”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多讲了。只说秦王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知恩图报,对于扶持自己上位的吕不韦十分礼遇,任命他为丞相,统领百官,并封为文信侯,给他河南洛阳十万户为食邑。
一时之间,吕不韦成为秦国炙手可热的人物,门生众多,家有奴仆上万。
嬴政即位后,对他也极为信任,拜为相邦,尊称“仲父”。嬴政未亲政前,秦国基本上就是吕不韦在治理。
但手握大权的吕不韦有个烦恼。赵姬死了丈夫,深宫寂寞,又想起了老情人,时常与吕不韦相会。他刚开始还挺高兴,可随着嬴政长大,这就成了桩麻烦事。
继续与赵姬偷情,一旦被嬴政发现很难收场,没有一个国君喜欢自己的母亲与大臣有染。嬴政不能拿母亲怎么样,但吕不韦不会有好果子吃,轻则丢官去爵,重则没了性命。
吕不韦好不容易爬到高位,不想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也不想放弃权力。
然而拒绝赵姬也有风险,此时的赵姬已经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姬妾,而是一国太后,她若发起怒来,在儿子耳边进几句谗言,吕不韦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思来想去,吕不韦找到个好办法,那就是给赵姬献了一个天赋异禀的男宠嫪毐。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国君嬴政,也不得罪太后赵姬,他做他的丞相继续执掌秦国大权。
可吕不韦万万没想到,赵姬这个恋爱脑,竟然和嫪毐玩起了真爱,给嫪毐连生了两个儿子!这可就让靠女人上位的嫪毐,生出了染指最高权力的心思起来。
嫪毐本事不大,野心却不小,仗着赵姬的宠爱,以嬴政的“假父”自居,还打算发动政变杀了嬴政,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秦国的王位。
嬴政又不傻,,一举反杀嫪毐,诛其三族,摔死两个私生子,并将赵姬赶出都城,迁往雍地居住。
虽然收拾嫪毐时,吕不韦站在嬴政这一边。但作为嫪毐与赵姬的牵线人,本身也与赵姬有一腿,吕不韦还是受到了牵连。嬴政本想杀他,可考虑到他对自己父子的功劳,再加上大臣们求情,只是免去吕不韦相邦的职务。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嬴政接回母亲。他可能觉得不能再让吕不韦与母亲有接触,就将吕不韦遣出京城,令其前往河南的封地。这就说明,此时的嬴政并不是非要吕不韦的命,想给他善终。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嬴政认识到了吕不韦的威胁性。
什么事呢?吕不韦回到封地一年多以后,各国诸侯还纷纷派遣使者前去问候。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代表着在诸侯眼里,吕不韦依然有价值,说不定某天还能东山再起。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情谊,但若是上升到国家的层面,那肯定是利益为先,如果吕不韦废了,没有能量了,各国哪有闲功夫理他。
但嬴政确定自己不会再用吕不韦,那他还能怎么翻身呢?显然只能谋反。再以商鞅为例,虽然最早的罪名是被冤枉的,可他走投无路之下也的确起兵反秦了。谁能保证吕不韦不会反?
何况还有诸国在其中凑热闹,哪怕吕不韦不想反,只怕也会被他们说动。秦国要是乱起来,诸国就安全了。诸国派使者去找吕不韦,估计也是打着坏主意。
不过,诛杀吕不韦不是件容易的事。战国七雄中,秦国是最为讲法的国家,若没有合适的理由,国君也不能随便杀人。尤其吕不韦,要是没有他,秦庄襄王当不上秦王,嬴政也不一定会出生,杀他有忘恩负义的嫌疑。
因而,嬴政将吕不韦流放到蜀地。蜀道难行,与各国的来往不是那么方便,在那里吕不韦与诸国的联络也就断开了。可以说嬴政还是给吕不韦留了最后一条生路。
但是,对于吕不韦来说,吕家若是去了蜀地,再出来就难了。他辛苦奋斗一生,不是为了将家族带入坑。选择自杀,其实是跟嬴政的一种求情,我死了,你放过我的家族。
嬴政和他似乎也有某种默契,果然放过了吕家,没有再追究。由此看来,吕不韦的自尽,实际上是无奈之下,跟嬴政的政治交换。